理论教育 秦梁洪:秦始皇求鼎的地方

秦梁洪:秦始皇求鼎的地方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吉利在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104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的交汇之处,便是古泗水有名的急流险滩“秦梁洪”。“秦梁洪”名称的由来,与秦始皇在此求鼎的一段史实有关。由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组织的求鼎行动,当然是十分壮观的。秦始皇这次煞费苦心的求鼎行动,就这样无果而终了。后来,当人们在疏理泗水河道时,将清理出来的乱石积于秦始皇求鼎的河岸,竟堆成了高约五丈、长约一里的石梁,就把此处称为“秦梁洪”了。

秦梁洪:秦始皇求鼎的地方

吉利

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104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的交汇之处,便是古泗水有名的急流险滩“秦梁洪”。古时候,这里山峦列崎,乱石狰狞,水流湍急,涛声震天,船常破碎于礁石,人常丧身于鱼腹。“秦梁洪”名称的由来,与秦始皇在此求鼎的一段史实有关。

传说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滥成灾。夏禹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将洪水治服。后来,他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聚九州之金(铜)铸成九鼎代表九州,将之列于宫门,比喻天下统一。自此,九鼎便成了王权的标志,被历代统治者尊为传国之宝。王命所在,即鼎之所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亡后,九鼎被迁至商邑。商朝灭亡后,周文王又将其迁至镐京,并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这便是后人将建立政权称为“定鼎”的缘由。春秋时期,楚王觊觎周朝王权,曾向周天子使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之事,被拒之以“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由此产生了“问鼎”一词,意为夺取政权或主宰某个领域

九鼎在公元前256秦昭王灭周后,八只归于秦朝,一只沉入泗水。对此,《史记·正义》记得很清楚:“历殷至周郝王五十九年(前256),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其八入秦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而代表九州之一徐州的那只周鼎却沉没泗水之中,没能入秦,九鼎缺一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于是,他便到徐州来求鼎了。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东巡,登泰山,临琅琊,刻石颂秦德,西还“过彭城,斋祷祠,欲出周鼎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这便是秦始皇泗水求鼎的史实。(www.daowen.com)

由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组织的求鼎行动,当然是十分壮观的。在我市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上,便生动地表现了当年泗水捞鼎的宏大场面。画面上,打捞之日泗水波涛起伏,鱼翔浅底,飞鸟逐浪。泗水两岸一派沸腾,指挥者挥舞呐喊,潜水者此浮被入,围观者翘首以待。两岸各有一群人紧拉绳索,从水底捞出一只铜鼎,河上两只大船协助打捞。正当铜鼎出水,成功在望的时候,突然一条蛟龙从鼎内腾出,怒目利齿,闪电般地咬断绳索,那些拉绳的人猝不及防,全部被闪倒,本已浮出水面的铜鼎重又沉没于泗水之中。对秦始皇这次泗水求鼎之事,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泗水》中作过类似的记载:“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为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啮断其系。”秦始皇这次煞费苦心的求鼎行动,就这样无果而终了。

后来,当人们在疏理泗水河道时,将清理出来的乱石积于秦始皇求鼎的河岸,竟堆成了高约五丈、长约一里的石梁,就把此处称为“秦梁洪”了。

如今那道石梁和秦梁洪的惊涛骇浪早已不见踪影,然而,现存的一个名叫“秦梁洪”的小小村庄和一座“秦洪桥”依然能勾起人们对那段古老历史的回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