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核心素养下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下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陈述(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很高兴本学期我能担任你们班的语文老师,说明我们也很有缘分。一周后,我组织学生当堂完成作文。(二)调动真情实感,明确写作的灵魂和恒久生命力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这个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真情源于真心的撞击和交流,实感生于实事的触发与反思。案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我,酝酿出介绍自我的真实需求。

核心素养下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案例

案例陈述

(一)情境导入

师(热情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同学们,很高兴本学期我能担任你们班的语文老师,说明我们也很有缘分。此时此刻,我希望早点了解班里每个同学的“子丑寅卯”,也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尽快地认识和接受。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诉之于文,以文会友。

(适时切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作文的真谛:写出有个性的“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师(鼓励):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所以只要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样做出有特殊风味的自家的特色菜,奉献给大家。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份关于测试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气质的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取。

有60%的同学取走了资料,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这一方面的情况,可以写这方面的内容。

(教师只作资料的提供者,而把选择交由学生)

十分钟后,学生都想好了写自己哪方面的内容:有些想写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写自己的爱好,有些想写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写别人眼中的自己……总之,都想写与众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师:大家都找到了要写自己哪方面的内容,那么在怎样让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师帮助、同学帮助的呢?

生提出:

1.拟题是否可以别出心裁?能否小组讨论出一些题目?

2.写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创意

3.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完成作文的时间延至下周?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结果小组讨论热烈,课后学生还向教师、朋友、父母询问,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

一周后,我组织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和需要已找到释放点,35分钟内都已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课堂作文体验十分愉快。

(三)情况反馈及评价

情况反馈:

1.作文题目耳目一新:《这个年龄的我有点怪》《我是个“小气鬼”》《我的代码——名字》《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你眼里的我》《我长得很黑》《泪水,我》《唐诗宋词,我不变的兴趣》。

2.内容、语言富有个性,流露出真情实感。

如一生的题目:我——一道风景线

……我们家老少爷们中就数我人最瘦,力气最小,胆子也最小。因此,被大家看作一棵“盆景”,人家看我性格平和,其实,这丝毫掩饰不住我那性格中的“猴性”与“邪劲”……

3.写作形式创新:(www.daowen.com)

一生用文言文写作,勇气可嘉;

一生用书信体写作,写给自己的情书;

五生用小标题写作;

一生还用数学公式:已知……

求证:我不是个坏小孩

……

评价:本次作文,全班56位学生,15篇为满分,18篇为90分以上,10篇为80分以上。在每篇文章后我适时引导,让他们要持之以恒地关注生活。作文就是生活。

案例分析

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在考试、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多是敷衍塞责。加以多数是教师命题,学生硬着头皮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咬笔杆、绞脑汁,冥思苦想,被动地训练,结果是材料枯竭,信息断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心理,进而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如何融化中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让作文回归生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案例中笔者在这些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

(一)激发写作冲动,给学生自信、愉快的写作空间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考,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笔者又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题目松绑。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定出大范围之后,把其他大权全部下放。案例中在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都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文题选得好,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浮想联翩,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因为写自己,学生才有得写。

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作文的目的是生活应用。

(二)调动真情实感,明确写作的灵魂和恒久生命力

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这个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真情源于真心的撞击和交流,实感生于实事的触发与反思。案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我,酝酿出介绍自我的真实需求。正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充奋,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词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感染力强的好文章。如文章《我长得很黑》《我的吉他梦》等,因为他们以“吾手写吾心”,文章自然生动感人,富有个性。

(三)关注写作方式、过程

案例中较注意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文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见木又见林,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师由“献血者”转换为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以自我意识主宰文章的“造血者”。作文以高度综合性与思想性,使任何一味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注定要遭受失败。因此,不要把作文课上成“理论指导课”,也不要把作文变成一种应试的模式要学生去套。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献血,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不断地造血,才能使作文教育保持先进与活力。打破作文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寓文于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四)评价要创新

“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这一原则的核心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难说的问题,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作文涉及的一些消极东西,教师应加以引导,不应一棒子打死。评价中要以激励学生作文热情为主,“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能敞开心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学生思想的汪洋大海,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一个很好的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