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会影响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中,课题组教师细读文本,精心设计,有效引导,适时点拨,改变了以往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的局面,使课堂阅读教学呈现出多渠道、多角度、立体化、动态化及知识情感思维多元互动的生态化系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点,锻炼思维,提升认识水平,领悟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教授提出:“当下,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我们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我们教语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学生一看见文字,就能习惯性地通过教师教授的方法去解读,这跟我们上文提出来的“核心素养”的概念是一致的。就语文学科来说,培养核心素养,就是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属于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民族性。祖国语言,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语文教师应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祖国语言。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多积累优秀的语言文字,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各种深刻的或有趣的形式,让他们把优秀的语言文字留在心里,印下深刻的烙印。现代文学习、文言文学习、古诗词学习,都是我们的阅读课堂。让我们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学以致用的课堂实践,把阅读课变成学生最喜欢的课堂。让学生爱上阅读课,是我们民族血脉传承的需要,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需要,是实现我们职业成就感的需要,是学生充盈生命的需要。
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之二: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方法阅读文章。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方法来阅读文章。阅读文章的方法有很多:朗读法、批注法、摘抄法等。我们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设计要符合课文的需要、学生容易理解的需要、我们教起来得心应手的需要。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运用它。通过课本教学,来实现这种方法的操作,再加强训练,最后再巩固学习成果。方法的获得需要长期不断训练,所以我们要明确,教方法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
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之三: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去到哪里都带着一本书,做到手不释卷,并学会一字一句地探究。不懂的字词需要查字典、词典进行理解、体会、再记忆,并不是匆匆浏览而过,看完只记住情节,那不叫阅读。应从字词句篇着手,循序渐进地解读。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时“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逻辑思维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画点点,画圈圈,画波浪线,画珍珠线并记录感想,这就是批注式阅读;二是把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写成一篇文章。目前我们经常采用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是写日记和写读书笔记。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训练点。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就着重训练“文章的结构”这一个要点,在日记的布置中,就是按照《春》的行文结构,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仿写。(www.daowen.com)
每一篇课文都可以作为学习的例子,许多课文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指导学生理解核心素养中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喜欢对阅读课堂进行延伸,把所学到的知识点或情感体验,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教完《诫子书》这篇课文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作业:用第一人称,从诸葛亮手里的鹅毛扇的视角,写一篇《鹅毛扇的密码》。下文是我与学生的同题异构文字片段。
作为一把扇子,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不是普通的扇子,我是丞相大人诸葛亮手中的扇子。无论何时,伴着丞相大人的总是我。至少,在历史上还有我的一席之地。时隔千年,还有人问,为啥诸葛亮的手上,总拿着一把鹅毛扇。 由此可见,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今天我并不是要讲我多么厉害,而是要给初一的小朋友说说,当时丞相大人是怎么写《诫子书》的。
……
我,牢牢记住了丞相大人写给孩子的书信。是的,这将是一种智慧的密码。我发誓,从今以后,谁能发现我的与众不同,我就把智慧传给他!让他成为一个饱学之士!我,就是那把与众不同的鹅毛扇,丞相大人的灵魂不死,永远在我的心里!他的魂,就是《诫子书》里的文字。有了他的灵气,何事不成?当年生离死别之后,我也经过了无数个轮回,但只要你看到鹅毛扇,又想到诸葛亮丞相大人,那么,我们的智慧就在你面前了,但还要看你的悟性是否够高,才能考虑你是否能读懂我们永恒闪光的思想精髓!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以读带写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学生们都爱上了这种学习语文的方式。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定位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品悟,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鉴赏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