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会积累: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学会积累: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积累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自然是要在每一节课中落实,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课中落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如果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语文。在学生充分阅读后,再与同学、老师交流。

学会积累: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大多数时间都用于阅读教学,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当前语文教学大部分都是在教课文,分析课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来教学生学语文。阅读文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延伸到对文章的情感智慧和历史价值的理解,不能单一地停留在阅读文本的表层,缺乏深度,从而失去阅读教学的意义。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积累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重视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开展阅读教学呢?

(一)积累语言,读是根本

12岁以前是学生的记忆黄金期。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当语言符号进入主体的认知结构中时,感性材料受到了审美观照,概念性的词语就会被激活、唤醒。这样重复实践多次,就能形成语感。因此能正确、流利地读文章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如《秋天的雨》这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生动地描写秋天的美好,并且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了使学生朗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小组合作比赛读,再推荐平时语感最好的同学朗读,在朗读中去发现作者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理解重点词句,并适时鼓励、点评。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有的闭目品读,有的高声朗读,有的感悟默读,真可谓声情并茂,读出了语文的语言美,同时也在朗读中积累了语言。有的学生喜欢颜料,学会了“五彩缤纷”一词;有的学生喜欢菊花,掌握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描写颜色的词;还有的学生,能够写说“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就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

(二)背诵内化,积淀语感

古人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记忆背诵的过程实际就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吸收(积累)和表达是一贯的,没有吸收又怎能够表达呢?所以,传统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然后再吸收内化,而后到运用的时候,自当随心所欲。由此可见,这种做法延续千年,自是有其合理可取之处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另外,在每一册教材中还有一些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段落,可见背诵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有效地落实背诵,达到积累量?自然是要在每一节课中落实,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课中落实。如《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在你眼里,秋天是什么样的景色呢?”学生当然兴致盎然,创意无限。有的学生说:“让我想起来我们之前学的《秋天的雨》里提到的——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正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积累了,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增强了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背诵内化的确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为阅读不仅能获取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还能汲取精神养料,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呢?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www.daowen.com)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优化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语文。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利用思维导图,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点亮思维,丰富理解

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点亮学生的思维。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当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引入主题:正是父亲的严格教导,成就了作者一个美丽的人生;34年后作者之所以能事业有成,那是因为当他在人生旅途中遇到“诱惑”时,回想起父亲的话,他学会了“放弃”。当学生讨论:“诱惑”可能指什么时,笔者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们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学生们畅所欲言,讨论热烈。这样,就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3.情感升华,体会阅读魅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要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爱”为导线,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找一找老人对海鸥的爱。随后,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阅读后,再与同学、老师交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并且阅读兴趣及经验也有差异,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领悟。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