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核心素养中规范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中规范语文教学策略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有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必要,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提出一些建议。国家开始启动语言文字应用和管理法治化的新进程,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纳入法治化的进程。让学生从小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熏陶,养成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核心素养中规范语文教学策略

对于语文学科的名称,叶圣陶先生有个权威的解释:“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就是说,语文这一学科既要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而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强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乱用词语、逻辑混乱及滥用网络用语等现象比比皆是。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是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的母语,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坚持说普通话,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掌握立足社会的技能,大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了课外辅导,如进入音乐美术舞蹈英语、奥数学习班,学习朗读和书法的却较少;有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考分,无暇顾及孩子是否具备正确的朗读和书写能力,忽视了语文的学习。二是社会用字比较混乱。语言文字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进行交流、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用词不当

由于人们对词语的含义了解得不太确切,误用同音异形字或近义词,从而造成了语言文字使用的不规范。以“品味”和“品位”两个同音异形字为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品味”指的是品尝滋味,“品位”指品格地位,即质量、规格或水平。尽管一字之差,却表示不同的意思。

2.用字不当

用字不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故意将字写错,第二个方面是无意将字写错。就第一个方面而言,通过故意写错汉字或者引入谐音而吸引别人的眼球。最突出的表现有:商家为推销商品,吸引顾客,经常引入谐音或窜改成语而做广告。例如,某治疗咳嗽的药品广告宣传使用了“‘咳’不容缓”的广告语,而其真正的写法应该是“刻不容缓”。这是公众关注最多也是争议最大的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现象。这是在破坏语言规范,对消费者容易造成误导,而受伤害最大的是中小学生,会造成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第二个方面是无意将字写错,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书写者在写作时不认真,而这种错误是可以通过认真检查而避免的。

3.滥用繁体字、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

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受港台文化影响。一些人认为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都是使用繁体字,对外开放要和外商特别是侨商打交道就要使用繁体字。第二,追求片面的审美观。一些人认为繁体字高雅美观,代表了较高的文化层次,因而过度使用繁体字。一些街头的广告牌上都存在滥用繁体字的现象。确实,我们在书法作品也常常使用繁体字,但是过度使用繁体字,会严重干扰社会用字的规范,不利于对外文化交流,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4.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为一种常态。诸如“灌水”“菜鸟”“东东”“蛋白质”等网络语言漫天飞舞。但这些网络语言却成了时下青少年眼中的时髦玩意,被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现象,是“另类思维”之下衍生的一种“另类语言”,符合年轻人求异求新的心理,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我们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应对它作全面审视、具体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我们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任其泛滥。一些粗俗、暴力的网络用语会给青少年带来恶劣的影响,这就要老师给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不能让网络语言污染了我们的交流环境,否则就会给我们规范的语言文字带来很大的冲击。

从以上的列举可以看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载体,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更准确地理解和传递语言信息,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就必须要有明确、统一的语言文字标准,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语言文字使用是否正确、规范,并对偏离标准和违反规则的现象进行纠正。“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的自然表现,它植根于语言本体,服从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只要有人类交际的需要,就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有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必要,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提出一些建议。(www.daowen.com)

1.从思想上重视

教师要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化为行动,认真做好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

2.法治措施

确立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用国家意志来推行标准化的语言,推行规范化的文字。国家开始启动语言文字应用和管理法治化的新进程,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纳入法治化的进程。

3.教学措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想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教师必须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语言,做好表率。让学生从小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熏陶,养成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4.宣传措施

所谓宣传措施就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大力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介绍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让学生了解规范标准,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

总之,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只要多方努力且坚持不懈,相信语言文字的运用定会走向规范化。腹有诗书气自华,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是五千年中国文化深沉积淀的产物,语言传承是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的能动表现,而且也都是传承的结果。也就是说,语言文字不是人的生物本能,是人的后天习得,只有经过历史的延续、人们的传承,才能把祖国灿烂的文化绵延不断地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