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它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语用能力,更要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让学生体验到语言表达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的创造力。为此,在《风筝》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下列的语用环节。
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老师:“后来找到了吗?课文没有写出来。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把我们对风筝的渴望和热爱写出来。”
这一语言运用点的教学设计不再立足于文章语句的模仿或结构的把握,而是依托于审美,立足于学生对文章基调、人物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就着文本的空白点任由他们“驰骋”,使言语表达成为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生命欲求”。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是一种对文本的感悟。这是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拓展——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展的是文本包裹的内涵。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丰富了情感、提高了审美情趣、激活了自由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文熏陶的过程。在说话写作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融入言语表达的整个过程中,既珍视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的思维,同时也很好地实现了语言文字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说,这种类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语用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www.daowen.com)
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是有层级性的。不论是基于感知的语言文字运用,还是基于思维的语言文字运用,抑或基于审美的语言文字运用,三者并没有优劣之分。衡量它们的标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恰当与不恰当。当然,这三重境界之于课堂的实施也并非敌对的,有时可以单独出现在某个环节,有时也可以联袂出场,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好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有效“增值”,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义务,也是语文学科育人作用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