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时候学语文印象最深的是课堂活动,即一读,二分段,三概括段意,四归纳中心思想,完成这四步一篇语文课文就算学完了。例如语文学科的“读”这一方式的运用与这一能力的培养,为师者不能仅告诉学生“读”吧,更得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如何去读。“读”这一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

2016年8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乡村教育支持计划——彭阳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我有幸聆听到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以数学学科为例有关核心素养的讲座。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非常丰富,语文学科呢?我赶紧打开电脑迫切地搜寻,汗颜了!我1992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9年,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还算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可核心素养对我却是一个全新的词,而它自2011年新课标的修订就已登上了教育的舞台。当前“核心素养”一词已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而我于它面前却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

小时候学语文印象最深的是课堂活动,即一读,二分段,三概括段意,四归纳中心思想,完成这四步一篇语文课文就算学完了。所以自打上学以来,感觉最无趣的课堂就是语文课了!一直到自己当老师、教语文、学习新课标时我才幡然醒悟,我曾经的学习是多么被动与无知呀,我也从未想过这几步是有关联的。小时候的学习就是孤立的、机械的,为了完成这几项任务而已。记忆中也没有老师告诉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学了对你有怎样的收获与帮助,对此我全然不知!我只知道笔记记得极其工整,记着的就是一、二、三、四这完全孤立的四步。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教学,复述和默读的训练能够让小学生自然地掌握词语,并且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能够结合文章分析概括其中心思想。

新课标已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每做一步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活动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这一步步就好比是一座一座的桥梁。最终沿着这一座一座的桥梁,就能水到渠成走到目的地。而作为师者应该用“四两拨千斤”的金句来点明:你现在学它干什么?学它将来的意义是什么?有利于提升你哪方面能力?老师传授的知识就好比超市柜台里出售的各类物品,假如你想让顾客买账,势必要说明它的功能。(www.daowen.com)

通过互联网我学习了语文学科素养的相关概念,即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想、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现在所采用的是传统视觉下的一种窄化的教学思维,已被异化为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无论是以前的应试教育还是新课改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并未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只是把“自上而下”的演绎式的教学变为“自下而上”的合作交流式的教学,但本质上依旧是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解剖,磨碎,重复训练,检测,以达到能考试的目的。

这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维还没有被打破,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这一学科素养,恐怕大部分语文老师还是茫然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是在更加充满活力和更加富有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的范畴内的教学活动,让学科课程的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他们内在的精神思想。例如语文学科的“读”这一方式的运用与这一能力的培养,为师者不能仅告诉学生“读”吧,更得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如何去读。“读”这一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而不是仅有学科,做老师的必须要清楚每个学生作为“人”的核心素养以及学科的本质等,这样才会明白我们的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