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35年纽约案:教师最高准则

1935年纽约案:教师最高准则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1月24日,纽约第二高等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在美国全境引起轰动的案件。法官在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对被告人说:“古特医生,您违反了法律,原因是为了要遵循另一个更高的准则,因此,判您无罪!”希望有如此之心的教师,放下你物欲追逐者的嘴脸,修正自己的职业良知和道义,真心地奉教育者的职业准则于心中。

1935年纽约案:教师最高准则

近期读到一篇短文,写的是一个医生的故事。

20世纪三十年代,一位叫古特的德国著名儿科医生准备移居美国。他在纽约租了一个房子住下来,准备参加美国的国家医生考试,以便拿到医生营业执照后定居美国并行医。在他差两个月就能拿到医生营业执照时,遇上了一件很为难的事。其房东的孩子得了重病,请的意大利医生看了两次均无任何好转,且第三次这位医生竟然因房东未付完前两次的诊费而拒绝出诊。孩子生命垂危,房东及其邻居都希望古特能出手拯救孩子,可按美国法律,他没有行医资格是不可以看病的。如果触犯,将因失信于政府而遭逮捕,并失去居留权。在这严酷的选择面前,古特毅然选择救治病危的孩子。经过十天十夜全身心抢救,孩子终于脱险。可由于那个意大利医生的告发,古特被捕。

1935年1月24日,纽约第二高等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在美国全境引起轰动的案件。法官在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对被告人说:“古特医生,您违反了法律,原因是为了要遵循另一个更高的准则,因此,判您无罪!”

那个更高的行为准则是良知和道义,对一个生命的尊重,是良知和道义的最高体现。那么,教育下一代的教师又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思考呢?

在这个功利主义蔓延于校园的时代,有些教师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职业良知和道义,即无论如何都要全身心地帮助、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他们屈从于经济利益,将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差生、学困生赶出教室,赶出校园,使之流落于汹涌的社会洪流中,使这些本该在校园里得到教育和帮助的花季少年带着遗憾离开课堂和同伴。

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不同的家庭教育氛围,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进入学校时已千差万别且富有个性,是一块块等待教师雕琢的璞玉。如果老师有足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就会奉教者的良知于心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并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寻正确的成长之路。(www.daowen.com)

可是,有些管理者和教师全然忘记了教育者的责任和职业使命,忘记了教育者的职业良知和道义,为了能在工作绩效考核中,在学校、学科学业成绩的评价中站有好的位置,拿到足够多的绩效奖金中考高考奖金,丢弃了职业良知,把影响学校、班级、学科成绩评价的“差生”想方设法拒之于校门之外。甚至从学校管理者到班主任、任课教师“齐心协力”找各种理由设置障碍,软硬兼施地将这些最需要教育和帮助的学生“请”出校园。

被劝出校园的学生,就意味着教者良知的一次沉重失落,甚至是集体的失落。如果这已成为一个学校的常态,甚至学校的隐性文化,表明这所学校的教师已经完全沦丧为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堕落为物欲的贪婪者,成为了可悲地将教师职业的践踏者。

希望有如此之心的教师,放下你物欲追逐者的嘴脸,修正自己的职业良知和道义,真心地奉教育者的职业准则于心中。

双赢课堂

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谨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保持教育者基本的良知和道义。教者,育人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