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走班制:尊重、选择、提升课堂效果

走班制:尊重、选择、提升课堂效果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班制的实质是基于面向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可行性举措,其本质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的学习需求,给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自主发展、有效发展的选择权。所以构建一个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是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实施“走班制”的前提和关键。这是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推进“走班制”的保障。

走班制:尊重、选择、提升课堂效果

走班制的实质是基于面向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可行性举措,其本质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的学习需求,给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自主发展、有效发展的选择权。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一般分为高级、标准、基础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方向自由选择相应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相应地,每一个层次的学科课时安排、教学任务要求也宜有针对性。高级层次按照规定的课时执行,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外,可以进行深度的挖掘、广度的拓展。标准层次的则守住规范要求。基础层次的,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课时,以便有较充分的时间掌握新知,教学实践中也宜适当降低要求,立足于最基础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走班”模式必然会对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形成新的挑战。对于学校来说,走班制增强了学校课程的丰富性,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是一个新的考验。所以构建一个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是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实施“走班制”的前提和关键。而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走班制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按部就班照着教材上课的旧方式需要置换,要求增强开发课程的能力。一个教师还往往可能在不同层次的走班上课,就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握。教师的任务和工作量增加了,教师的职能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www.daowen.com)

“走班制”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因此选配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业务能力强和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教师担任教学班辅导员,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这是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推进“走班制”的保障。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分层教学应该是相对动态的,一个学期可以进行至少一次的层次间的重新调整。考虑到走班制实行的系统化、复杂性等因素,具体实践中相对合理的方式是实行部分学科走班,走班和原有的行政班并存,积极而稳妥进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