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民主、尊重、平等的课堂文化-《走在课堂边上》案例分析

建立民主、尊重、平等的课堂文化-《走在课堂边上》案例分析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只有自觉营造一种尊重学生思维的课堂文化生态,方可激发每一位学子敢于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现代意识。民主、尊重、平等,是当今课堂文化的基点。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恪守这样的文化基点,教育实现现代化方有可能,培养具有强烈现代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的后一代方有可能。双赢课堂构建民主、尊重、平等的课堂文化,老师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态,努力同学生成为朋友,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

建立民主、尊重、平等的课堂文化-《走在课堂边上》案例分析

课改课堂文化变化缓慢,最关键的原因是不少教师的观念、意识根深蒂固。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世界大势面前,有时代感的教师只有自觉担当起教育的这份责任与使命,学生才可能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一代代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

(一)民主的课堂可以造就不奴性的未来公民

千万不要变相地将课堂的民主演绎成“学生为民(仆人),教师为主(主人)”。

如前所述,现今的课堂,仍然由教师高度主宰。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学业基础差异,乃至学业成效差异,教师均少有关注。此种课堂凸显的是教师强大的主导性,缺乏的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的忽视。

建设民主的课堂,需要每一位教师牢固树立课堂中学生为真正主体的意识。教学方案的预设需充分考虑学情(是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个别性的学情),在课堂中充分“留白”。留白的课堂应让学生安静地读(默读)、思(默思)、写(书写表达),千万不要为完成教案,罔顾学生是否主体参与,是否整体突破,是否个体达成,就匆匆地推进到下一个预设的教学环节。

留下一些时间,给教师自己,也为学生提供吃透消化咀嚼新知的时间。留下一些时间,帮助教师了解多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只有在这样敢于留白的课堂,学生在听、说、讲、议、读、思、写之下,才能变成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尊重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的火焰

宝岛台湾“妈妈故事”工作坊大陆地区推广人黄欣雯老师的观点是“听故事的时候要安静;回答问题要举手;没有错的答案,对的答案不止一个”。简单的三条课前规则,彰显的是现代意识下的课堂文化观。“听故事的时候要安静”,传达的教育理念是学会倾听,懂得尊重他人。“回答问题要举手”,倡导的是在已经拥有了自我表达空间的环境下,一种对自身与他人权利的尊重,一种对共同秩序的尊重。“没有错的答案,对的答案不止一个”,这一点更是对每一个个体意见、个体思维的最大尊重,是点燃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敢于诠释自己内心想法的最佳路径。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应是教育者总在有意无意地引导着本该有高度创造力的学子们去寻求并不应该成为“真理”的可悲、可恶的“标准”答案。

美国年度教师、撰写《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洛杉矶伯恩特小学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一种东西——害怕。”多数课堂喜欢把学生的思维往那个看似很难猜到的“标准答案”上去套,学生们在不断猜猜猜中变得胆怯,害怕自己的答案不是教师已经准备的答案。长期的猜猜猜,“培养”出的是一批批害怕出错的学生,也形成了年级越高学生举手发言越少的共同现状。在害怕出错的课堂文化氛围熏染下的学生,其创造性思维、创造力不断淡化,最终只能走向模式化、规矩化、奴性化。(www.daowen.com)

教师只有自觉营造一种尊重学生思维的课堂文化生态,方可激发每一位学子敢于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现代意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才有萌芽、拔节、茁壮成长的土壤,民族的创造力才有无限生发的空间与可能。

(三)平等的课堂可以引领学生成为自己的命运主人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对儿童真诚尊重,常把“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作为人生格言。曾读到一篇介绍于老师教学风格的文章,并为其中一个细节而感动:“于老师执教《新型玻璃》时,请一女生读‘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一句,女生一连读了七遍都没有读正确,连她自己也没了信心要坐下了,但于老师抚其肩,说:‘你深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在心里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读正确了。’果然,成功了。如果当时于老师同意她坐下,也许这孩子永远再拾不起这个‘自信’。正是关键时候,于老师如此简朴的耐心鼓励,给了她一次终生难忘的成功。”读完这个细节,于老师的耐心、淡定、从容背后蕴含的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平等相待。不因暂时的落后与差异而排斥学困生,不时给予最温暖的关注、鼓励和指导,让这些常被忽视的学生找寻回自己的尊严,找寻回成长的动力。

很欣赏蔡林森校长创造的“洋思(原生地,在江苏泰兴市)经验”和“永威(移植成功地,在河南沁阳市)经验”。他的经验不仅是“先学后教”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有效落实,其中有一点容易被学步者忽视的课堂教学组织环节——“兵教兵”,前“兵”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后“兵”是需要帮助的学生。在蔡林森的经验里,每一个学生在其管理理念中都是绝对平等的,是需要关注的重要个体。“兵教兵”不只在学业上,还在行为习惯的帮扶上,这种全方位的“兵教兵”成为“洋思文化”和“永威文化”的重要核心因子之一。

基于平等的课堂文化观照下的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有尊严地走在有自己特性、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上。这就是蔡林森的经验无论扎根于原生地,还是移植地,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民主、尊重、平等,是当今课堂文化的基点。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恪守这样的文化基点,教育实现现代化方有可能,培养具有强烈现代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的后一代方有可能。而达成这一点,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教师长期坚持,长期锤炼,长期修身。

双赢课堂

构建民主、尊重、平等的课堂文化,老师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态,努力同学生成为朋友,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