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钟启泉谈新课程改革:重视儿童本位,解决教师主宰课堂问题

钟启泉谈新课程改革:重视儿童本位,解决教师主宰课堂问题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改革方案设计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认为,新课程的课程发展观,可以用“儿童本位”来概括。儿童本位的课程发展观,归根结底就是要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基础教育课程。钟教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一针见血,从教育万象直击教育本质,也启发每一个教育者尤其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一线教师,去重视且积极践行儿童本位观。最常见的课堂现象有以下几种。一是教师主宰课堂,似无实有,欲盖弥彰。

钟启泉谈新课程改革:重视儿童本位,解决教师主宰课堂问题

当今的课堂,虽然从教学理念上有了明显于新课程改革前的进步,然而广大教师仍然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微观层面的问题,立足于有效、高效等结果性与显性的方面,这一现象从本质表明功利主义思想对教育的渗透。当然,这些过程虽不可偏废,但其未真正涉及或突破教育的实质,以致课堂研究得极为精致,教学手段使用得极其多元,教学技巧运用得极其娴熟,教学方式选择得极其丰富,然而对学生这个“课堂存在最核心的价值”(课堂、学校存在的主因是学生)却关注不够。笔者以为,这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最大的障碍之一。

新课程改革方案设计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认为,新课程的课程发展观,可以用“儿童本位”来概括。他说,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尊重儿童意味着认同每一位独特的价值,认可儿童阶段特有的内在发展力量和发展可能性,认可儿童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健康生活、愉快学习和探究世界的权利。理解、关心儿童意味着敏锐地意识到儿童的需要并提供最适切的帮助,倾听、关爱每一位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儿童本位的课程发展观,归根结底就是要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基础教育课程。钟教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一针见血,从教育万象直击教育本质,也启发每一个教育者尤其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一线教师,去重视且积极践行儿童本位观。

事实上,无论走进课堂的教师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其呈现的课堂文化与这位教师的教育经历并没有正相关的关系,更多与他们是否善于学习、是否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有关。

最常见的课堂现象有以下几种。(www.daowen.com)

一是教师主宰课堂,似无实有,欲盖弥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口头说法,课堂民主(此“民”当理解为“学生”)观念远未形成。不少老师们生怕学生不懂,在课堂上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不放手,教学设计得“严丝合缝”,教学过程执行得环环相扣,稳步推进。不管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是留下时间给学生读书、做题,这些老师都只是在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好的教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多少时间自主地吸取新知,掌握新的方法与能力。

二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试图用话语霸权和知识霸权维护课堂的大一统。有些教师在课堂中,师道尊严容不得半点侵犯,师之“权威”不容挑战。学生在课堂中被要求以统一的姿势就座,被引导着回答和老师预设的(其实是教参上专家们所给的)一模一样的答案。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为了学生在测验、考试中的答案和所给的参考答案丝毫不差,要求每一个学生买那种所谓“标准答案”的《教材全解》。在这些老师的眼里,学生学习课本,为的就是背熟课本内容,背熟公式定律等,完全可以不用自己的思考、理解等个性化解读。

三是教师将平等的观念挂在嘴边,却缺乏对落后生的有效关注与指导。有些老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尤其是在有人听课、参加教学比赛时,马不停蹄地赶教学的进度。为了使上一个环节与下一个环节紧密勾连,习惯性地只关注那些喜好表现、乐于举手答问的学生,给他们数不清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而对那些反应相对不那么敏锐,或羞于当众表达、或不够自信的学生,注意得实在太少,甚至不给他们展示的时机。这些老师很清楚“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但为了教学任务,就习惯性地忽视了最需要关注、指导的弱势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