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职业发展的稳定提升阶段后,幼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路线逐渐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很多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进入了瓶颈期,开始出现“高原现象”。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30岁以后,“低成就感”日趋明显,“情绪衰竭”在30~40岁之间达到了峰值。换言之,幼儿教师在入职后的6~10年,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其专业发展进入了倦怠退缩阶段,主要表现在职业成就感降低、情绪的衰竭状态严重、职业理想和角色定位模糊。
(1)低成就感引发职业理想动摇
许多幼儿教师在工作多年以后,除了面对单调、乏味、重复的保教任务,还要承受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幼儿安全事故和家长的无端指责,导致自己对当初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这就意味着,随着幼儿教师年龄的增加,来自工作、家庭和个人的压力逐渐增长,在工作中的成就感降低,引发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动摇了他们的职业理想。
导致幼儿教师成就感降低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方面的因素。譬如,有些幼儿教师随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和稳定,最初的职业目标逐步实现,日常的保教工作趋于简单重复,奋斗动力开始下降,对工作的专注度和投入度开始减弱,造成他们更高层次的职业成就感无法满足。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许多幼儿教师结婚生子,组建了家庭,将有限的精力同时分配于家庭和事业之中,导致他们精疲力竭,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成长。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幼儿教师职业理想动摇的重要因素,如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经济收入有限、发展晋升空间不足等,导致他们情绪低落。长期的职业倦怠导致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精神萎靡,身心疲惫不堪,内在驱动力不足,职业理想动摇,很多幼儿教师在这一时期选择离职。这极大地危害了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多重角色转化导致精力耗竭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时期的幼儿教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规范和职责,多重角色的相互转化使得幼儿教师承担角色的能力日趋分散和衰退。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精力耗竭,甚至失去承担角色的能力。(www.daowen.com)
这一阶段,幼儿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使他们陷入被动的服从和应付状态,对角色表现出疏离、冷漠的态度。在家庭中,他们疲于应付家庭的琐事;在工作中,他们的精力和激情远不如从前,难以激发工作的动力,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甚至将消极情绪带入工作中,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3)专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经过多年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经验日趋丰富,职业能力日益娴熟,然而达到一定高度后就难以再提升,进入了职业发展的瓶颈期。
处于倦怠退缩阶段的幼儿教师,大多数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中坚力量,但晋升空间的缺乏、学习动力的不足和保教工作的单调重复等,耗尽了他们的教育激情,使他们产生了懒惰情绪,以致思想上僵化,教学方法固定不变,专业发展出现了“高原现象”。如果不及时调适,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停滞不前,甚至逆向衰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