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应对职业倦怠的重要心理基础,健康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系统的塑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其工作后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它决定着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水平。因此,想要有效缓解和消除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首先要进行职前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会调节情绪、自我疏导和自我训练等方法,使自己免于职业倦怠。除此之外,还应将职业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对幼儿教师角色产生认同,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这样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工作。
除了进行职前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职后心理疏导和评价机制。在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组织管理因素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组织层面上建立幼儿教师心理疏导和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保障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淮南子·上篇》说:“……为人上者,不忘其下,诚能爱而利之,天下可从也。弗爱弗利,亲子叛父。”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始终关爱自己的员工,才能让幼儿教师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园应做到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测评,设立“情绪宣泄室”,建立开放的幼儿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召开教职工家属座谈会和幼儿教师团队建设,对幼儿教师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经常与幼儿教师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寻找压力源;从幼儿园管理层面,应尽量让幼儿教师参与管理决策活动,营造自由宽松的工作氛围,以帮助幼儿教师疏导心理情绪,消除他们的倦怠心理。(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