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幼儿教师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社会群体,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较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幼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和幼儿是同步的,享受着与幼儿在一起的乐趣。但国家目前对学前教育的立法还不够完善,不能使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公正客观的态度,幼儿教育事业处于各自为政的发展阶段,再加上幼儿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使之很难得到社会应有的支持和尊重。因此,幼儿教师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
当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美国、澳大利亚早在70年代就已为学前教育立法。英国、葡萄牙、德国、韩国等,也在近10年里相继颁布了学前教育法律。在我国早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要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并建立健全配套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学前教育的地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负的责任、办园者和幼儿教师资质等要作出严格、明确的规定。
积极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才是减轻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有效缓解和预防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最有利的社会保障。除此之外,为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使幼儿教师这一行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和尊重,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国家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幼儿教师地位、待遇、晋级、业务进修、培训等问题,使幼儿教师有归属感。薪资待遇或许是引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最直接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幼儿教师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尤其应使幼儿教师的住房、医疗、在职进修、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享受学前教育事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www.daowen.com)
其次,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应对幼儿教师抱以合理的期望,建立良好的公共信任体系,减少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使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和客观。只有建立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和保障系统才能减轻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减少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偏见,从而有效缓解和预防职业倦怠。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及时发布国家在政策和制度层面的导向,改变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陈旧观念和偏见,给予幼儿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使幼儿教师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其真正感受到社会的信任与尊重。
再次,幼儿园开辟合理的倾诉渠道,构建幼儿教师的支持网络。当幼儿教师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压力时,由于缺少合适的倾诉渠道,致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对家人或者好友倾诉,以期得到心理平衡。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在幼儿园里得到解决,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幼儿园的信任。因此,幼儿园也应该开辟合理的倾诉渠道,给予幼儿教师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建立工会、互助会等组织,解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园领导也可以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和管理机制、肯定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及对其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等方式建立幼儿园与幼儿教师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使幼儿教师深切体会到来自园方的关怀与鼓励。幼儿园的支持将有助于幼儿教师解决工作问题及其后顾之忧。
最后,打破地域界限,创建平等互惠的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由幼儿教师自愿成立的共同开展思想交流、学习研究等活动的学习型组织。这种形态的共同体,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和开放,活动内容多元化,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活动方式也较为灵活,活动主体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的特点。这种组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能够打破地域的界限,积极建立跨幼儿园,甚至跨城市的教师共同体,将更有利于幼儿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研究,从而取长补短,分享经验,促进其专业发展。在这种共同体中,教师均可自愿加入组织,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所有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对话、分享、答疑解惑、主题沙龙等形式进行互动,也可根据需要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研究成果,互通有无。这种组织为幼儿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使之在其中既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又可以找到慰藉,体验在社会群体中的归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