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理论流派与成因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理论流派与成因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美国家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早,数量较多,成果丰富,结论各有千秋。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关于职业倦怠的理论流派和研究趋势纵观近些年的研究综述,各种理论流派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勒诗和佩斯,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科学性。他们试图通过对这些因素与职业倦怠间关系的研究,找到职业倦怠的具体成因。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理论流派与成因

欧美国家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早,数量较多,成果丰富,结论各有千秋。但这些研究大多都聚焦在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专门以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相对较少。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关于职业倦怠的理论流派和研究趋势

纵观近些年的研究综述,各种理论流派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费登伯格从临床的角度阐述倦怠现象,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描述和解释职业倦怠的症状、病因、病程等,以期从临床心理学角度找到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10]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勒诗和佩斯,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科学性。认为职业倦怠实际上就是任职于需要连续地、紧张地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互动对象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马勒诗和佩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因素,还涉及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可能导致或影响职业倦怠的所有因素,如压力、角色冲突等。他们试图通过对这些因素与职业倦怠间关系的研究,找到职业倦怠的具体成因。马勒诗从“个人—工作”匹配角度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与工作不匹配所导致,将职业倦怠分成三个维度来定义,分别是个体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

组织学观点的代表人物凯尔尼斯(Cherniss)认为倦怠的根源来自个人、组织与社会层面,它是由个体助人者的预期与目标,所服务机构的束缚或行政管理中科层制的压制,以及公众对一种专业工作的特质所持有的观点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引发的现象。

社会历史观点的代表人物萨若森(Sarason)强调职业倦怠不仅受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

(2)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工具(www.daowen.com)

MBI量表。马勒诗和杰克森于1981年编制了马勒诗工作倦怠问卷(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该问卷有三种形式:①人事服务量表:MBI-Human Service Survey(MBI-SS);②教育量表:MBI-Educators Survey(MBI-ES);③一般量表:MBI-General Survey(MBI-GS)。它们主要从三个维度(个体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研究员工的职业倦怠状况。其中“MBI-ES教育量表”是专门针对教师群体开发的,是目前本领域研究使用最广泛的工具。理论界公认的职业倦怠的操作定义便来自此量表的三个维度,而且经过国外多年的研究证明,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

OLBI量表。OLBI量表是由戴莫路提(Demerouti)开发的Oldengurg倦怠量表(Oldengurg Burnout Inventory)。该量表包含了两个维度:耗竭(exhaustion)和疏离工作(disengagement from work)。

(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①利思伍德(Leithwood)的研究较多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总体上说,他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学校的领导因素。

②布瑞恩(Byrne)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三个方面:背景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当中的控制信念与自尊是核心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