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员工小团体关系如何处理

员工小团体关系如何处理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总进公司一段时间后就观察发现,目前所在的这家公司中,很多主管、员工都跟公司领导有着多多少少的亲戚关系,这盘根错节的关系让他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有效梳理公司。公司里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阻碍。对此,其他员工的意见一直很大。汪海下令,限安全科于第二天下午六点前将其占用的四层腾空,搬到指定的三间房子里。

员工小团体关系如何处理

【案例】

有不少人曾饱受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小圈子之苦,早在东汉时就有党锢之祸,一群宦官与一群朝臣分为浊流、清流,打得不亦乐乎,打来打去终于把东汉王朝打到坟墓中去了,其后还演成了绵延几十年的混战。

李总是某集团董事长特聘的公司管理专员,帮助董事长管理公司工作,直接对董事长负责。李总进公司一段时间后就观察发现,目前所在的这家公司中,很多主管、员工都跟公司领导有着多多少少的亲戚关系,这盘根错节的关系让他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有效梳理公司。

【支招】

公司里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阻碍。

唐代的牛李党争使朝纲废弛,朝廷由于内耗严重,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唐朝从此由盛入衰,国势日弱。

宋朝围绕王安石变法陷入了新旧党争的泥沼,双方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在朝廷中玩起了跷跷板游戏:今日这党上来了,对另一党的人一律贬官降职,打入冷宫;明日那一党的人又得势了,不但要把受打击的损失夺回来,还要加倍进行报复,将另一党的人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可惜这一党的人并没有“永世不得翻身”,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元气又恢复了,于是乎又进入新一轮的互相倾轧。

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与宦官的争斗也使本来就孱弱的明朝更加动荡不安,最终在农民军的冲击和清兵的马蹄下迅速灭亡。

当病症出现时,对症所用之药也必然会出现。比如清朝,就基本避免了党争之乱,这得益于清朝历代帝王的有力措施。清以明为鉴,认为明亡于党争、宦祸,清初即在各府县学设立卧碑,明示规章:“不得妄立杜名,投刺往来,亦不许用‘同社’‘同盟’字样”,并强调,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人臣尤当以君心之好恶为好恶”。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朋党”也是有区别的,比如欧阳修。他虽然承认“朋党之说,自古有之”,但认为人与人之间有的走得近些,有的走得远些,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看他们通过什么结合在一起。依据结合的信念和目标的不同,欧阳修分出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之朋是“真朋”,因为他们“所守者道义,所信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也。”小人之朋则不同,是“伪朋”,因为“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流,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集。”

欧阳修所描述的“君子之朋”,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因为所谓“朋党”,并不只是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和利益及共同的人生信念和品德,它还应当有着某种或紧密或松散,或固定或默契的组织上的联系,甚至要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因此正直的政治家是不屑于此道的,但奸佞小人却精于此道,乐此不疲。

当大清王朝的雍正皇帝读到了欧阳修的《朋党论》时赫然震怒。他撰写了《御制朋党论》,对欧阳修大加挞伐。雍正皇帝认为欧阳修此文破坏了天尊地卑的君臣之分,“不能与君同好恶。上下之情揆,尊卑之分逆,则皆朋党之习为之害也。”于是,他声称,假如欧阳修活在今天而发此言论,“朕必诛之以正其惑世之罪!”

雍正皇帝之所以有这样激烈的反应是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组织若干人自成体系,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党同伐异,是对领导权威的一种公然挑衅,是对组织团结的一种严重破坏。

员工拉帮结派,目的无外乎是两个:其一是形成自己的派系打击其他的同事,积累更大的力量进行内讧;其二是经营自己的势力,培植自己的死党对抗领导,伺机取而代之。不论哪一种都会危害整个组织的团结,会威胁领导的权威。所以领导绝不能容忍小圈子的发展,一定要坚决地把它砸烂!(www.daowen.com)

对待此类小圈子,领导决不能听之任之,保留了他们的权威也就相当于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无异于自杀行为。因此,对于结党营私的员工,明智的领导者一定会毫不留情地砸烂它。

双星集团总经理汪海在创业过程中就曾遇到过类似问题。当时,企业的组织机构存在严重问题,27个科室中,能干实事的寥寥无几,且大多效率低下,管理不善,因此进行机构改革裁减冗员势在必行

但改革的主张首先受到了来自安全科的挑战。安全科势力很大,一个科室就占用一层楼,科员们个个待遇优厚,其地位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这里的二十个人大多是领导的子弟亲属,被人称为“特殊王国”。对此,其他员工的意见一直很大。

汪海知道安全科很有背景,但如果容忍安全科我行我素,目中无人,那么自己以后的工作将很难开展,其他员工也不会服气,于是他打算拆除安全科的小圈子,彻底击垮这个“特殊王国”。

汪海下令,限安全科于第二天下午六点前将其占用的四层腾空,搬到指定的三间房子里。他知道这道命令必然会招来安全科强力的抵制。

果然,安全科的诸位特权者连夜开会,商量对策,决定“集体上诉”,到上级部门去告汪海的状;到了第二天中午,他们仍然占住四层,不肯搬迁,与汪海保持着僵持状态。

汪海知道这个小圈子的实力,也知道自己可能会因此而得罪某些上级领导,但为了企业利益,为了自身命令的有效性,他没有退却。

汪海马上召集党组会议,决定如果安全科再不搬迁,就罢免其领导。这一招果真灵验,谁都不愿丢了自己的乌纱帽,科长在即将宣布罢免令的最后一分钟终于屈服,开始搬迁。

从此,来自安全科的阻力被彻底破除了,其他科在汪海改革之剑的寒光下也不敢再有任何抵制情绪,规规矩矩地执行汪海的命令,机构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为企业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领导者在砸烂小圈子、清除其内部团伙势力时,必然会遇到来自外部和团体自身的抵制和压力,这时领导者不能手软,要一打到底,不给其留有生存机会,否则复苏后的小圈子势力将更加膨胀。汪海在机构改革中面对“特殊王国”安全科的抵制并没有退却,而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将其逐渐击破,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也树立了自身的权威。

虽然古代有许多皇帝故意纵容大臣形成小圈子,以便于自己从中控制,坐收渔人之利,但实际上这样做对于整个组织是不利的,而且一旦某个派系变大,那领导者自己就很难驾驭了。“小圈子”中的“小”不是指其能量小,人数少,而是针对它只为少数人谋私利,在组织上排斥大部分人,只注重自己内部的利益,不管全局的利益而言的。有时候,“小”圈子实际上人数众多,其成员大多占据要位,活动能量颇大。领导一旦纵容和漠视小圈子的发展,任其势力膨胀而不加干预的话,那它就会持续扩张,或割据一方,搞独立王国;或藐视领导,公然向最高领导者挑战,这种尾大不掉之势一旦形成的话,就很难处理小圈子和整个组织之间的从属关系了。

此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在一个公司中,经理也不要容许中层干部相互串通勾结或编织自己的一套体系,要坚决砸烂小圈子,让大家都能从全局出发,为全公司利益着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