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宁(即道光)自幼受宠于嘉庆帝,内宫上下都称誉其有神童相。此说,源出于旻宁随乾隆帝的一次围猎。
当年,康熙帝带十二岁的孙子弘历(乾隆)木兰秋狝。弘历善射,首次围猎就一箭射中一头熊。康熙慧眼识人,料定弘历日后必成大器。无独有偶。乾隆五十六年秋,在威逊格尔射猎,年仅十岁的孙子旻宁随行,引弓发箭,射伤一鹿。乾隆视为吉兆,喜动天颜,赐皇孙旻宁黄马褂、花翎,并赋诗一首:“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尾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乾隆有感而发,作诗比兴早年康熙的围猎,欣喜于旻宁射鹿较自己早两岁。旻宁居然也出口成章,作诗唱和,“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寓喻自己一生恪遵家法祖训,以期建功立业。旻宁脱口而吟,诗文一般,与乾隆的诗意也对不上号,但乾隆帝已是惊叹不已,旋即口谕启动帝王教育,为旻宁聘鸿儒讲授经史之学,诗书文章兼习武艺。凡典礼祭祀等仪式,必令旻宁随行熟习。每年盛夏,旻宁在瀛台读书,春秋则在南花习武。每月令旻宁列席经筵听讲,以晓知古今人君得失之道。嘉庆四年,嘉庆帝亲政,即刻遵康熙密匣建储之家法,亲书旻宁名字缄藏匣内,立为皇太子。说旻宁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幸运儿并不为过。
再有一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事,北京发生癸酉之变。是年秋,嘉庆帝率众皇子离宫北去狩猎。因连日阴雨,旻宁奉命先期还京。天理教教徒决定趁王公大臣出京郊迎接嘉庆回宫之际,攻占皇宫,推翻大清朝。九月十五日,义军乔装成商贩,买通部分太监作内应,冲入西华门,沿皇道直扑深宫隆宗门,皇宫护卫在惊慌中仓促迎战。正值危急时刻,旻宁率清宫禁卫军火枪队平息事变,护卫皇宫。旻宁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到此,旻宁称得上智勇双全了。嘉庆犹嫌不足,又添上一笔:旻宁性质朴,不奢华,不好珍奇玩物,对其品德之善作了定论。旻宁未登大位,已是光环夺目了。朝野上下一致认定旻宁仁孝聪睿,英武品优,秉性谦和,继大统乃是众望所归。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病逝,旻宁顺利接班,是谓道光帝。
道光虽说不上满腹经纶,才富五斗,也应该是熟读经史国策。然而,一生勤勉,却成效甚微。究其原因,兴许有林林总总的多条理由,但有几条是回避不掉的,一是墨守成规,二是志高才疏,三是瞻前顾后,胸无定见。
登基之初,云南道御史袁铣请示治政之国策,道光帝批复六个字:遵制度,守成宪。也就是按前朝的制度、政策办事。袁铣分析国情政务现状,深表堪忧,建议新君采纳清君心、远奸谀、裁冗费、停损例、严赋课、平刑罚、广教化七条措施。旻宁明确拒绝,理由是:前朝制度,典册具在,朕岂能更易。一守成宪,犹恐不及,何谓好恶之有?新期的规矩是守成,而不是评判前朝之弊端。道光毫无治理政务的实践经验,仅凭先帝既定的几条纲纲,治国焉能奏效?(www.daowen.com)
道光生性俭朴,要改变朝廷奢华之风,有决心却找不到有效办法,到头来,穿补丁龙袍上朝作秀,留下笑柄,贻笑大方。整治司法乱象稍见成效,却在姚莹错案中丢人现眼;变革两淮票盐,欲破漕运困局,却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结果搞成虎头蛇尾的半吊子新政。
道光三十九岁继位。应该说,有的是时间做好当皇帝的准备。自成婚、立储后的二十多年里,道光确实是在啃书本,做学问,所撰诗文日后编成四十大卷《养正书屋全集》,洋洋洒洒,可谓著作等身。其中《崇俭去奢论》、《业精于勤》、《贤才辅则天下论》、《任官惟贤才》等文章都是治国理政,承袭帝业之心得,真知灼灼。若仔细解读其文章,不难发现是脱离实际的纸上光鲜,做学问成了掉书袋。诸如,他的心得有重要一条:国家立政,首要人才。其言准确,但实际重用的却是平庸无能的曹振镛,贪财揽权的穆彰阿,结果是庸官恶吏当朝,祸国殃民。
道光执政,值逢多事之秋。内政窳败,外患入侵,积重难返,弊端种种,疲于应付,捉襟见肘。鸦片战争炮响,英法舰队直逼大沽,道光更是惊慌失措,签下不平等条约,在屈辱中丧失自尊和自信。所能做的,就是彻夜不眠,叹息流泪,在郁郁寡欢中走向人生的终点。
道光的悲剧在于自以为捧几本经典便可治国了。老是守着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绕着圈子,终究滞后于时代,无视瞬息万变的世界,结果在失败、羞辱中沉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