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阳木雕:雍容华贵传千秋

东阳木雕:雍容华贵传千秋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阳木雕技艺与古典红木家具完美结合问题,是摆在东阳木雕艺人面前的新的挑战。本人长期从事红木家具雕刻,选择了中国界画名作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作为东阳木雕再创作的蓝本,试图走出东阳木雕用名家国画和红木家具相结合的新路子,希望能对东阳木雕深色硬木雕刻的技艺传承有所创新,有所贡献。而《十二月行乐图》一组十二幅,按照十二个月表现皇家日常生活场景。是中国界画中最为雍容华贵,具有皇家气派的名作。

东阳木雕:雍容华贵传千秋

东阳木雕技艺与古典红木家具完美结合问题,是摆在东阳木雕艺人面前的新的挑战。东式家具从传统的髹漆着红的“十里红妆”到清淡素雅的出口“雕刻木器”,都是在樟木、椴木等易雕宜刻的软木上操刀。而在新世纪之交勃然兴起的红木家具,由于材质的变化,其艺术风格必须随着变化,“雍容华贵”应当是东式木雕红木家具艺术风格的不二选择。本人长期从事红木家具雕刻,选择了中国界画名作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作为东阳木雕再创作的蓝本,试图走出东阳木雕用名家国画和红木家具(深色硬木)相结合的新路子,希望能对东阳木雕深色硬木雕刻的技艺传承有所创新,有所贡献。

一、题材选择——严谨工丽、雍容华贵

中国画的界画起源很早。界画以亭台楼阁为主的建筑物见长,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界画讲究的是准确细致、严谨工丽、端庄雍容。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等对比绘法。但是界画由于过分精细,特别是建筑物的透视线条的绘制,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作者的挥洒自如,画家们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使得距今已有数千年的传统绘画技法,遭到长时间的冷落。

落地屏《八月赏月》(局部)

界画的艺术特征、构图表达方式和优势弱点,恰恰能够找到和东阳木雕技艺结合的亮点:“严谨工丽、端庄雍容”的界画和“层次丰富细腻、做工精雕细刻”的东阳木雕相结合,具备了达到“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之基本元素。而“过分精细”的“工笔技法”之弱点,恰恰为东阳木雕的“工匠们”提供了施展技艺的平台。简而言之,就是界画的艺术形态和绘画表现方式,适宜于用东阳木雕的浅浮雕技法来表达,特别是深色硬木雕刻。而《十二月行乐图》一组十二幅,按照十二个月表现皇家日常生活场景。是中国界画中最为雍容华贵,具有皇家气派的名作。

二、雕材选择——坚韧细腻、浑厚凝重

东阳木雕通常以椴木、樟木、楠木等清淡素雅的软木类材料为雕材,这既是满足东阳木雕“格调清淡素雅”的艺术风格的需要,又是满足雕刻材料“宜雕宜刻”的用刀要求所决定。但椴木等常用的价廉物美的雕材,虽然能够达到“清淡素雅”的要求,但不可能做出“雍容华贵”的韵味,这不仅因为色泽,更因为椴木类雕材属于软木,材质虽然细腻,但比较松软,不耐磨,无法做出红木家具的自然光泽,缺乏浑厚质感。经过反复筛选,我采用色泽深沉浑厚,质地细腻坚韧的大叶紫檀为雕材。这种高档红木家具用材,最大的挑战在于其材质太过坚韧,从雕刻工具、雕刻技法、工艺成本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三、画稿改造——因雕施艺,增删有度

由于绘画和平面浮雕表现手法的不同,国画图稿必须根据平面浮雕的技法原理、表现方式和特殊材质对图稿进行增删改造。这种改造,实际是对原画的一种再创作。画稿的改造,主要是根据平面浮雕的虚实、粗细的表达方式进行图像细部的增进或重组。

《十二月行乐图》利用复杂的建筑单元,分割出几个不同的区域单元进行巧妙组合,其单元区块之间通过水面云气分割过渡,画中有画,景中有景,构图非常严谨奇巧。根据这一特点,我决定主体图像严格按照原作,而对分割单元区块之间水面云气做较大规模的“虚化”处理,即大部分做成平“地”。这种处理是一种创新。根据东阳木雕的常规做法,这些水面,大多应当刻上细密的水纹,以水纹的“虚”反衬主题图像的“实”,而我一反常规将其虚化成大块面的“平地”,这是基于本作品的特殊性。

一是作品主体图像非常工整细密繁复,如果再将水面刻上细密的水纹,会导致整幅作品太过繁杂,虚实失衡;二是大叶紫檀颜色比较深沉坚韧,如果图像太细太虚,会导致作品远看一片模糊。而利用大叶紫檀的材质,将“地”打磨的光亮如镜,通过光线折射,既保留了大叶紫檀漂亮的纹理,又反衬出主题图像的光彩熠熠,达到作品图像、技艺手段和名贵雕材的最佳结合,呈现出作品雍容华贵之神韵。

四、技法技艺——传承创新、平直舒整

1.技法运用 作品花板雕刻深度二厘米,属于浅浮雕作品。而在雕刻技法上,则将薄浮雕、浅浮雕和深浮雕三种技法融合一体,以深浮雕的大层次分割原理进行多层次的花板的空间分配,采用薄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进行单元图像的细部雕刻,即将薄浮雕细腻精致和深浮雕的立体层次完美结合,使作品远看粗细相宜,旷远大气,近看立体丰满,景中有景,经得起挑剔推敲。(www.daowen.com)

多种技法的混合应用,既是中国界画构图技法本身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东阳木雕技艺强项的要求。《十二月行乐图》图像精细繁复,需要用薄浮雕结合浅浮雕的技法来精雕细刻,占用最少的花板厚度雕出最多的立体图像,又因为精细繁复,需要用深浮雕的大层次分割技巧使花板重复取得立体空间,在做到层次丰富细腻的同时,虚实结合,立体透通。

以其中的《八月赏月》为例,作品描绘的是中秋夜景,人们在离台上设盛宴,品酒赏月。作品从下到上分成由近处的赏月次场景、中距离赏月主场景和远处山水远景三个大层次(单元);而中距离赏月主场景的楼阁从下到上四层,逐层升高相当于四个层次;而每一层楼阁中的活动场景又有若干纵深层次,比如离台上赏月的主场景又可以分为楼阁正面墙栏、离台台面品酒赏月人物场景、离台后护栏和护栏后面的大树等四个前后层次;离台台面品酒赏月场景中十个人物,又根据其位置和呼应关系看成四组有前后差别的小单元——景中有景、画中套画、层层叠叠,这就是界画最大的特点。在两厘米的花板厚度内,既要分出前后远近大层次,又要将赏月人物的动态细部神情刻画出来,这就需要发挥东阳木雕最拿手、最有地域特色技艺精华——“适当保留平面”和鸟瞰叠压式的层次透视处理之技法原理,将图像按照远近透视关系逐级分解成小的平面单元,然后以薄浮雕技法运用“线面结合”技法原理进行细部图像雕刻,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2.技艺要领 对于这种图像精细繁复的薄浮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高档极品,其技艺要点可以用“平直舒整”四个字来概括。“平直舒整”乃东阳木雕艺人的业内方言。它既是对东阳木雕高档作品的通用要求,更是对界画雕刻的特别要求。

平,指“保留平面”的平,包涵二层意思:一是同一层次单元的图像保留平面部分要求水平一致,二是处理图像层次透视关系的前后叠压(近景压远景、低压高、下压上为东阳木雕处理视线前后关系的基本手段)的斜面坡度要求角度一致。特别是亭台楼阁的前后幢或上下层的斜面叠压的线条和块面,必须保证斜面角度的一致,斜面角度不一致,亭台楼阁会出现前倾后仰的致命缺陷,这是对建筑物(界画)的特殊要求。

直,指刻画亭台楼阁的线条要求“直”。也包含两层要求:一是用于刻画亭台楼阁的线条必须均匀条直,不得出现粗细不匀或弯曲波动;二是所有竖向线条必须垂直平行。比如说建筑上的门框、柱子,不论上下左右,都要求保持垂直平行,否则,房子要“倒”。这既是界画让一些画家头疼的地方,也是东阳木雕的“繁难”之处。

舒整,东阳方言,舒展整洁之意。通过“平直”和线脚清爽达到舒展整洁之目的,就界画而言,“平直”问题,其核心是处理好亭台楼阁的线条的透视关系,高档作品,一刀一凿容不得半点差池。

五、做工要求——慢工细活、穷工极妍

《十二月行乐图》花板高103厘米、宽58厘米。雕刻用了将近800工时,其中打坯240工时,修光320工时,刮磨240工时,相当于常规东阳木雕中档作品的十倍工时,其化工之巨,超乎想象。高档极品的作品定位,界画的繁复精致,雕刻材料的坚韧细腻,薄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细致缜密,决定了该作品的工作量。高档作品,对技工的第一要求是“慢”,慢工出细活。作品雕刻要求雕刻工心平气和,耐得慢工,即便一个高不盈寸的小人物,都是“千刀万剐”始出来。

刮磨,这是高档红木家具特有的后道工序。将深沉浑厚的雕材,打磨得光亮如镜,打磨出“包浆”的韵味,通过光线的折射,形成雕刻图像的虚实、疏密、块面和线条的对比和反差,呈现作品节奏韵律的动感之美、雍容华贵的气韵生动之美。

刮磨,分三个工艺步骤。首先是刮,就是用金属刀片将“地”刮低到同一水平面上,难在小块面、不规则的地方,进刀不便,特别费工。刮好以后,需要进行切割脚线,即东阳方言所称的“地脚”,就是“地”和凸起的图像的交界处。“地脚光洁、脚线平整”是对东阳木雕艺人的基本功要求。割脚线就是对刮不到位的死角部分进行切割清理。最后用砂纸进行打磨,从240号开始,逐次换到5000号超精细砂纸为止。(蒋宝良)

(刊《浙江工艺美术》2014年第八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