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阳古民居建筑文化是包括雕花匠在内的“东阳帮”工匠智慧的结晶
教育、建筑和以东阳木雕为核心的工艺美术构成东阳“三乡文化”。建筑和工艺美术是“三乡文化”最主要的物化载体。
南宋,东阳人口由唐垂拱二年(686年)的五万增加到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的18.52万,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达到48.25万。域内资源无法承载人口消耗,迫使人们向外拓展。东阳的地理资源环境,逐步形成了东阳男人读书做手艺两条路的成才观,手艺是东阳男人的吃饭本钱。
早期东阳人外出打工,以替人造房子为主。造房子需要众多的工匠分工协作,其中以泥水、木匠为主导。业主造房子,大多找包工头或把作师傅负责工匠组合。工匠组合,多找老乡,这就形成了半松散的“东阳帮”,早在南宋,帝都临安就形成了“苏南帮”“宁波帮”“东阳帮”三足鼎立的格局。
南宋,木匠细化为大木和小木,大木制作梁柱、屋架,小木从事门面装饰和家具制作。明代,小木再次细分为细木和雕花两个匠作。
东阳古民居建筑文化是包括雕花匠在内的“东阳帮”工匠智慧的结晶。
2.东阳木雕是东阳古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
国家文物局专家杜仙洲先生赞东阳古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石库台门四合房,碧纱隔扇船篷顶,镂空牛腿浮雕廊。”粉墙黛瓦马头墙,写尽其外在的美。东阳古民居蕴含着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哲学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杰作。东阳人就地取材,伐木为架,挖泥为衣(泥墙、泥砖、泥瓦)。“粉墙黛瓦马头墙”掩映交辉于青山绿水的怀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小桥流水,晨露牧歌,夕阳炊烟,静谧祥和,农耕乐园。
马头墙
镂空牛腿浮雕廊,概括其内在的美,凝聚了以人为本的“家”文化精髓。
东阳古民居的建筑理念、功能设计和结构布局皆以儒家“修性治家平天下”为文化内核。农耕社会以繁衍优势来抗衡天灾人祸,多子多福观念根深蒂固,以四世同堂为荣。聚族而居,一姓一村,村村有祠,“十三间头”“廿四间头”越大越好。家族内部以“亲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秩序和尊卑等级)为行为准则,通过建祠、祭祖、修谱、家规等活动慎终追远、尊祖敬宗,强调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重视邻里关系。东阳古民居的独特之处是堂屋、阶(廊)沿(檐)和门堂(庭院)开放式的三位一体,并有“阶沿通天下”之乡规。这种建筑格局最大的优点是便于人际交往,门槛内是小家庭,跨出门槛就是“镂空牛腿浮雕廊”的大家庭,阶沿不仅是家务农事的重要场所,更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平台,织布纺纱杀年猪,纳凉聊天唱道情,亲情乡情,其乐融融。
普通农家十三间头开放式堂屋弄堂门面结构·歌山四汇(新练)金锦高老宅
东阳古民居的开放式结构,在凸显美学功能要求的同时,非常重视其教化育人功能,通过雕刻装饰,将与人为善、扬善惩恶的伦理教化功能结合于装饰美之中,无论其美学理念、价值取向或雕刻题材皆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
开放式的建筑结构和重视伦理教化的儒家思想,使得东阳木雕成为其集美化、教化功能于一体的不二选择。东阳木雕文化成为与建筑文化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东阳木雕形成发展于东阳古民居雕饰
东阳木雕以清淡素雅的雕刻用材、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和“白木雕”表面处理手段构成三大地域特色,并由此构成其基本技艺体系。三大地域特色的形成与东阳古民居的建筑文化蕴涵交融,互为因果。地理资源环境,是形成东阳木雕特定用材的基础;平面浮雕是建筑雕饰的必然选择;“白木雕”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布衣文化”。
二、东阳木雕在建筑雕饰中的应用
东阳古民居的建筑美体现在空间造型美(稳定、规整、对称、尺度比例、动静韵律)、构件形状美(典型者如冬瓜梁)和装饰美三个方面,其中装饰美最具客体性,美学和文化含量最高。装饰美采用石雕、砖雕、绘画和木雕四种技艺手段,其中以木雕分量最重。
木雕大多施雕于对外开放的木构件上。大体可以分为顶面雕饰、梁架雕饰和门面雕饰三大部分。
1.顶面雕饰,施雕于阶沿、堂屋的顶面。主要有藻井、船篷轩和吊顶三种。藻井最为复杂豪华,多见于层高较高的舞台结顶,逐层抬高收缩的叫“鸡笼结顶”。船篷轩多用于阶沿天顶,由弧形椽子构成,但马上桥一经堂、上安恬懋德堂和史家庄花厅则设计成一根藤弧形格子天顶,非常豪华。吊顶多见于两层楼的底层楼板,隔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格子平面,饰以透空雕装饰性图像纹饰。
马上桥花厅
2.梁架雕饰,以牛腿最为重要和变化繁多,梁枋(承载楼板的叫搁栅)、檩(桁)、雀替、琴枋、坐斗、花拱、冬瓜梁、三架梁、象鼻梁(又叫倒挂梁、虾拱背)、楸楣都是施雕部位,结构各异,款式繁多。
柱、梁、檩、椽组成基本屋架。两个柱子之间用于支撑桁料的叫抬梁,有三架梁和五架梁,厅堂用料富硕,多做成中间高两头底的弓背形,叫月梁,也叫冬瓜梁,常在两头刻上龙须(鱼鳃)纹,因此也叫龙须梁、鱼鳃梁。枋,在梁的上面或下面用于横向牵连的构件叫枋(梁下面较宽的叫楸楣)。
雀替,又称角替。安装在柱子和梁、檩连接拐角处的小构件,起到柱和梁、檩的连接加固作用,由于作用部位不同,有大雀替、小雀替(又叫梁下巴)、通雀替(两只雀替为一个整体)等,大小不等,造型各异,装饰功能突出。
象鼻梁,三架梁或五架梁上的牵连件,东阳古民居中比较独特的构件,为了美观而设计的雕饰件,因为卷曲成象鼻(虾弓)状而得名。
建筑雕饰是为建筑架构锦上添花的客体艺术,因此,其建筑构件原则上是根据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设计。但由于雕饰最能体现业主的财力和喜好,因此出现很多为雕饰而增加的装饰性部件。牛腿,装饰功能最为突出的构件。最初的牛腿是一个用于支撑前挂檩条的三角支架,为了工艺之美,从壶瓶嘴型开始演变到花样繁多的牛腿,后来在牛腿上方加上琴枋、刊头,再在上面设计出坐斗、花拱、象鼻架虾弓背等繁复的装饰性部件,美学功能已经超过了实用功能,成为东阳木雕由简入繁的实例。
3.门面雕饰,主要集中在门、窗的锁腰板(绦环板)、裙板、楣板、隔扇门心等部位,其中以锁腰板最为重要。
根据业主财力和喜好,建筑雕饰既可以简约到只在门窗锁腰板、裙板上点缀性雕刻,也可以极尽豪奢,无木不雕,雕饰的成本远远超过建筑主体。清末民初的义乌石明堂花厅规模并不大,从奠基到完工居然用了24年时间,绝大部分时间花在雕饰上面。(www.daowen.com)
三、建筑雕饰的文化解读
东阳木雕的价值取向、美学理念和雕刻题材皆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口头文学、文学名著、舞台戏剧、中国书画是雕花匠的主要创作源头,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一种健康的、进步的、具有教化意义的艺术。
东阳古民居布局讲究中轴对称。建筑雕饰同样讲究对称平衡,这种对称,表现在题材选用的成组对称排列。厅堂和十三间头正屋多为三大间,正堂两只主牛腿,两边靠墙两只辅牛腿,既可以四只一组,也可以两两成对,四只一组的,以福禄寿喜、樵耕渔乐、八仙人物为多见,两两成组的,主牛腿雕狮子,辅牛腿必然是鹿。成对的题材常见的有和合二仙、门神(秦琼和尉迟恭,姜太公和闻仲)、老寿星和东方朔、文武天官。罗青四和堂东西正厢房各六扇门窗隔心雕刻的是十二月花神,锁腰板则雕刻了十二生肖故事。
建筑雕饰的题材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英雄豪杰、驱邪禳灾几大类。很多图像运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主要可归类为神话图腾、人物故事、吉祥动物、花鸟翎毛、乡土民俗风情、抽象图案、中国书画等等。
1.神话图腾
建筑雕饰中神话传说和图腾形象应用非常多。
神话故事以八仙为最多见。八仙手中的八件法器,称为暗八仙,为装饰性图案。全体常见的有麻姑献寿、福禄寿星、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牛郎织女、十二月花神、郭子仪遇仙、门神、封神榜人物等。和合二仙是两个蓬头、笑面、赤脚的小孩,一个持荷花,一个捧有盖的圆盒,为掌管婚姻的喜神,寓家庭和合,婚姻美满。刘海戏蟾典故出自道教,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最著名的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恭。封神榜人物也常以门神形象出现,寓驱邪避鬼、卫家宅、助功利、降吉祥。由于封神榜人物大多来自民间口头文学,雕花匠对人物的形象、坐骑、兵器、冠带搭配上见仁见智,甚至张冠李戴,因此较难确定身份。
狮子,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吉祥神兽,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有吉祥、繁荣、生生不息的寓意。东阳木雕艺人雕刻狮子得心应手,精美异常,多见于梁檩、三架梁和半圆雕牛腿。梁檩底部常雕九狮图,牛腿一般雌雄成对,东首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西边母狮抚幼师,太狮少狮,子嗣昌盛,位居高官。
瑞霭堂
龟和龙、凤、麒麟,合称“四灵”。龙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图腾神物。建筑雕饰上龙的图案很多,二龙戏珠,龙生九子,龙凤呈祥。龙以蛇为基本造型,狮鼻、虎嘴、牛耳、金鱼眼、鹿角、马鬃、鲤鳞、鹰爪、金鱼尾,神奇而威猛。凤,凤凰。凤是能给人们带来和平、吉祥的瑞鸟,龙凤呈祥、百鸟朝凤、吹箫引凤、凤戏牡丹、朝阳凤鸣等。凤,鸡头、蛇颈、燕颔、龟背、羽尾。麒麟,形为麋身、牛尾,原为象征有出息的子孙,后演化为可以求得子嗣的送子灵兽,仁慈和吉祥之兽。麒麟送子、麟吐玉书、麒麟祥瑞。
2.人物故事
建筑雕饰的人物大都是民众所敬仰的古典文学、舞台戏曲、历史名人中的英雄豪杰,题材范围十分广泛。《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故事为最多见。如《三国演义》就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隆中对》《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曹操赠袍》《关公送嫂》《夜读兵书》《古城会》《单刀赴会》《东吴招亲》《回荆州》《草船借箭》《夜战马超》《单骑救主》《空城计》《义释黄忠》《收姜维》等等,或单雄,或群英,常雕常新。
其他常见的传统人物故事类题材有杨家将、岳飞、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竹林七贤、太白醉酒、四爱图、林泉高士图、松下对弈图、四大美女、巾帼英雄(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樊梨花)、满床笏、三娘教子、渭水访贤、岳母刺字、二十四孝、五子夺魁、百美图人物等。
舞台戏曲人物在人物题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舞台人物大多来自东阳“三合班”(高、昆、乱)和徽班折子戏剧目。夏程里慎德堂以戏曲人物为主题,雕刻了两百多幅戏曲人物,一扇门隔心上雕刻了七幅戏剧人物,一只牛腿雕有11幅戏剧人物。据说开工前业主请戏班子演了十天十夜,让雕花师傅观摩积累素材。
3.吉祥动物
动物类题材非常广泛,既有作为主体画面主题的,也有作为装饰点缀当配角的。凡雕动物禽兽,必寓“讨彩”,象即祥,鹿(鹿)衔灵芝、忠孝节义(马、羊、虎、狗)。天马行空、马上封(蜂)侯(猴)、马到成功等等。
4.乡土民俗风情
樵耕渔读,农耕社会的四业,寓淡泊自如、知足常乐的农耕生活,传统的乡土题材,根据不同地域文化和作者偏好,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比如“耕”,可以用扛犁、荷锄、翻地等多种场景,但工具,一定是本地款式。又如“樵”,多为背或挑着柴薪踏上归途的樵夫,但也有手持钩刀,肩扛稻(柴)冲(两头尖的木棍,专门用于挑稻草和柴)绠索上山的樵夫,稻冲绠索,东阳北乡人特有的农具。
建成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寿塔头村乐善堂的十二块锁腰板,是一组东阳景物图;白坦务本堂六块锁腰板东阳农事,雕有耖地平整、插秧、农妇送饭、提水耘田、晒场簸箕扬谷、采桑、养蚕、缫丝、开秤收购蚕茧等场景。
5.花卉翎毛
花卉翎毛,多为寄情小品。花卉雕的最多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和岁寒三友松竹梅,其他常用的吉祥花卉有并蒂莲、牡丹(富贵)、石榴(多子)、灵芝(祥瑞)、荷花(和谐)、水仙(高洁)、佛手(福寿)等。义乌黄山八面厅的藻井上饰有贴片雕《白菜青蛙图》。白菜,谐音百财,配上青蛙,寓清清白白。青蛙多子,又可解读为“清清白白,子孙万代”。
芙蓉和白鹭,寓“一路荣升”,荷花(莲)和白鹭,就成了“一路连(莲)科”。鸡代表吉。蝙蝠(遍福)叼铜钱,谓福在眼前,五只蝙蝠围着“寿”字,称五福拜寿。
翎毛,当以锦鸡、凤凰、仙鹤、喜鹊、孔雀、鸳鸯为最多。凤穿牡丹,鸳鸯夫妻,松鹤长寿,喜(鹊)上眉(梅)梢,不胜枚举。
6.装饰性图案
东阳木雕富装饰美。装饰性图案是建筑雕饰不可或缺的部分。装饰性图案是自然形体经过审美提炼、抽象简化后的线条图案,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相对的稳定性。装饰性图案主要可分为云纹、水纹、草纹、花鸟、动物(龙凤)等。多种纹饰的组合,可以变化出寓意深刻的装饰性图像。双龙戏珠寓意阳刚、威猛,拐子龙纹寓意刚毅、一往无前,草龙纹护佑苍生,卷草纹寓意情意绵绵、生生不息,灵芝纹代表长寿福瑞,卷云纹代表高升如意,工字纹代表规矩行事、品行端庄,回纹代表富贵连绵不断,团寿纹代表长寿,琴棋书画纹代表志趣高雅。
7.书法文字
建筑雕饰中的书法文字常见的成组单字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梅兰竹菊、茂林修竹等字,二至四个字的多为匾额堂名,如肃雍、九如堂、慎德堂、状元及第等等。也有雕刻诗词名句、家训警言的,白坦福舆堂厅天顶有阳刻篆书“人贵自立”“民生在勤”。(金柏松)
(2020年12月版东阳市政协《东阳民居》专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