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开谜底:60年前的设计图纸与《东阳木雕文化志》相结合

揭开谜底:60年前的设计图纸与《东阳木雕文化志》相结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赏专业教授何鸿教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张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佛像初步设计图纸。灵隐设计工程专业小组成立后,由邓白主持绘制设计图稿。从所存的这幅灵隐寺释迦牟尼像设计初稿可以看出他的线条功力。整个设计工作历时3年,于1956年1月至9月进行整修。大佛的莲花宝座及周围7尊小佛像由陆润寿设计。

揭开谜底:60年前的设计图纸与《东阳木雕文化志》相结合

不久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赏专业教授何鸿教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张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佛像初步设计图纸。这张署名“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的设计图稿为淡黄底色,采用了那个年代最流行的“蓝图”格式,佛像和底座、背光、宝盖以及周身的飞天人物等图案用蓝色线条白描绘就,线条流畅,纹饰流丽,造型严谨,宝相庄严。何鸿教授自述:这张图纸于20多年前偶然所得,当时与一大批佛教造像资料购入,但不知此图何人所作。2012年,何鸿教授和同事谢成水教授一起将此图捐赠给杭州灵隐寺。

杭州灵隐寺大佛

“年前去寺中喝茶,与光泉大和尚探讨灵隐佛教造像艺术,再次感佩此图作者之笔力精深,欲探知其来龙去脉。”何鸿教授对不知作者深以为憾,于是将图稿发布于朋友圈内,被辗转发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手中。“这是中国美院邓白教授的作品!”与邓白教授有着深厚交情的陆光正给出结论,“1956年,一批东阳木雕工匠前往杭州参加了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的雕制工作,设计图纸就由邓白教授绘制。不过,最后的成品与初稿有所出入,原因在于东阳木雕前辈根据东阳木雕艺术特色和佛教造像工艺作了修改。在此事中,东阳人起到了主力作用。”东阳木雕两度结缘杭州灵隐寺。

华德韩的《东阳木雕》里记载了一段往事——

1949年7月,年久失修又被蚁蛀的杭州灵隐寺大殿,在风雨中倒塌了,28米长的大梁折断,砸毁了3尊佛像。1951年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杭州,听了省市领导汇报后,表示支持修复灵隐寺,并拨款120万元(含部分地方经费)。1952年6月,浙江省文教委牵头,组成了“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宋云彬为主任委员。

修复佛像为1尊还是3尊?用什么材料?发生不同意见难以决定时,又请示政务院。周总理明确表示:“佛像只重塑一尊释迦牟尼,材料用当地香樟木。”大方案一定,东阳木雕艺人马凤棠便接受指派,协助杭州园林管理局提出计划和预算。半年后获北京批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组成“灵隐设计工程专业小组”,由邓白、史岩、马凤棠、陈鹤亭、高建新、詹振辉、王凤祚等7人组成。马凤棠,著名东阳木雕艺人,当时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民间美术创作室负责人。

灵隐设计工程专业小组成立后,由邓白主持绘制设计图稿。邓白当时主持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彩墨画系和民间艺人进修班的教学,擅长工笔花鸟画,线条刚健有力,设色清雅秀美,颇富装饰性。从所存的这幅灵隐寺释迦牟尼像设计初稿可以看出他的线条功力。

《中国·浙江工艺美术》一书中记载:“灵隐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重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工艺美术界首次参加大型古迹的修复工程,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赞扬。在总体设计中,对大佛的造型参考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取其精华,先捏出泥稿小样,定稿后再用引进的‘点心机’放大,然后分段制作。”图稿中的释迦牟尼像采用了唐代风格,经郭沫若同志审定后,由民间工艺创作室出泥稿。泥稿小样完成后送京审查,经周恩来、朱德同志过目认定。整个设计工作历时3年,于1956年1月至9月进行整修。1957年全部完工。完工后,修复委员会为参加修葺的艺人们颁发了纪念证书,时年67岁的老艺人金君成因此被安排到金华双龙洞疗养。

整个佛像的技术工作由马凤棠负责,他从东阳抽调22名木雕艺人会同温州、福建塑佛高手进行佛像的雕刻制作,其中木雕总厂有陆润寿、金君成、张定能、赵金清、陆金友、张再发等6人。1957年又有金光贵等人参加后期工程雕刻。

大佛的莲花宝座及周围7尊小佛像由陆润寿设计。从邓白教授的设计初稿可以看出,原先的佛像宝座采用6层仰覆莲图案,仰莲部分5层莲瓣(最上层被衣褶遮盖),覆莲部分仅1层莲瓣,而且莲瓣硕大,夸张变形,比例不一,交错分布。经过陆润寿改进后,宝座为5层仰覆莲,仰莲部分减少1层,整体比例顿显和谐;莲瓣形态和排列方式也作了改善,莲瓣饱满,排列规则,达成了“濯清涟而不妖”的效果。令人惊奇的是,宝座并非整木雕成,因为莲瓣形体硕大,每片高约1米,因而是用东阳木雕圆雕和深浮雕结合技法雕刻出每一片莲瓣,再组装而成。宝座完成后,被赞为“似盛开怒放的荷花,显得庄重肃穆,熠熠生辉”。7尊小佛像位于大佛背光最外圈的焰光层上,邓白教授的初稿中背光最外圈只有灼灼燃烧的焰光,并无佛像;背光外部的墙壁上设计了4尊飞天像和各种花卉。经过讨论后,飞天像和花卉等略去,改为在背光中嵌入7尊小佛像,以浅浮雕技法雕刻背光,用半圆雕技法雕刻小佛像,栩栩如生。

整个佛像高19.6米,其中佛身净高9.1米,莲花宝座高度为3米,莲花座下须弥座高为2.5米,重达26吨。这么大型、超重的佛像,自然不可能整木制成,艺人们“化整为零”,把佛像分解为五层,用34块香樟木拼合而成。承担这项工作的是东阳木雕厂著名雕花木工赵金清。面对灵隐寺大佛的巨大体量造型难题,赵金清精确切块分离,精心计算各榫头和卯眼的数量和位置,利用传统的榫卯工艺准确组装合成,天衣无缝,人称“东阳活鲁班”。(www.daowen.com)

一、东阳木雕和佛像塑造联手的杰作

来自温州乐清黄杨木雕艺人、塑佛高手王凤祚当年也参与了灵隐大佛的重建工作。其子王笃芳提供了一张照片:照片以一尊两人多高的佛首泥坯为背景。前排左一为王凤祚,左二为马凤棠,后排左一为陈鹤亭,中为詹振辉,右为高建新,均于1953年调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民间美术创作室。这是他们制作佛首泥稿后的合影。陈鹤亭是温州乐清人,擅长佛像雕塑。詹振辉系福建漳州人,精于佛像制作的脱胎和彩绘工艺,主要负责对大佛的手予以脱胎制作,还主持佛像的彩绘装饰,灵隐寺四大金刚等佛像的盘金、彩绘大多出于他之手,其色彩之准、绘技之工至今仍为同行所叹服。高建新是福州人,精于德化陶瓷和脱胎漆艺。此外,王凤祚从乐清虹桥请了6位擅长佛像塑造的师兄弟,负责佛像头部和手的制作以及其他部位的表面彩绘工作。

释迦牟尼佛像身躯由5部分拼合而成,原设计全部用香樟木雕刻,后来发现超负荷了,就将佛首和手改为中国传统的大漆脱胎造像工艺:先制作好泥胎,调配好的生漆在泥塑上反复涂抹均匀,每层漆上完后贴上裁剪好的夏布,绸布等物,贴好后再上1至3次生漆,使其完全黏合在泥塑上。如此逐层裱褙,达到规定的厚度后停止裱褙,干燥后掏去泥胎而保留外表的生漆裱褙,修正打磨后彩绘完成,既牢固,又轻巧。

大佛头像坯型完工后合影:前坐左一为王凤祚,左二为马凤棠,后排立左一为陈鹤亭,中詹振辉,右为高建新

与大佛配套的供桌和须弥座,均用东阳木雕技法雕刻连载的佛经故事,题材广泛,人物众多。

整个佛像制作完成后,经周恩来批准,用了96两黄金为大佛和配套设施贴金,金碧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释迦牟尼佛像前所悬的宫灯,也由东阳木雕工匠设计制作。1924年8月,巍山镇下甲村细木工斯达山(1887年至1926年,又名监英),与巍山镇沈良村雕花匠沈金辉合作,为杭州灵隐寺雕制八角花篮式大宫灯一盏,造型美观,雕刻细腻,制作精良,至今仍悬于大雄宝殿中央。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和东阳木雕渊源颇深。1985年,东阳木雕厂新成立的古建园林公司承担了灵隐寺大修工程,历时半年。这之后,古建园林公司成了灵隐寺的长期合作对象,一直承担着灵隐寺的日常维保工作。(吴旭华)

(节选自2018.3.7《东阳日报》 原题《东阳木雕造就杭州灵隐大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