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百年东阳木雕的艰辛历程

百年东阳木雕的艰辛历程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胜利后重回香港和内地,在艰难地奔波迁徙中延续了东阳木雕的血脉。东阳木雕艺人百年以来艰难的从艺足迹,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这批艺人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东阳木雕的生力军,更是改革开放后行业振兴的中坚力量。理论研究,一直是东阳木雕的短腿。

百年东阳木雕的艰辛历程

在人类职业中,工艺是一门古老而正直的手艺。滥觞于千年之前的东阳木雕,一直在刀木的亲密接触中,让人们身心合一,并经由完成自身的技艺与产业嬗变。这系列嬗变,在东阳市艺海木雕竹编研究所所长金柏松看来,可以分为四个维度:从“雕花皇帝”到“亚太大师”,从卢宅工艺品市场到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从东阳市工艺精品展览馆到中国木雕博物馆,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到世界木雕之都。这四条线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织,构成了近代东阳木雕的“中国梦”。近日,记者吴旭华就这一话题对金柏松作了访谈。

一、从“雕花皇帝”到“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

记者(以下简称“记”):金所长您好,请问您为何会在这个节点想到“东阳木雕的中国梦”?

金柏松(以下简称“金”):节点!你说得没错,2014年10月18日,是东阳木雕具里程碑意义的节点。“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的举行,中国木雕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开馆,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以下简称博览城)会展中心启用,“世界木雕之都”授牌。四喜临门,标志着东阳木雕历经清中期的辉煌以后,再次达到了历史巅峰时刻!

记:巅峰时刻,回顾东阳木雕的百年历程,哪些是历史节点?

金:1896年,杭州“仁艺厂”的创立,是东阳木雕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肇始。1920年代,国势衰微,农村萧条,近千名东阳木雕艺人为谋生路云集杭州上海。1930年代,日寇侵华,艺人们被迫到香港创业。1941年,香港沦陷,艺人们只得转移到新加坡等地发展。抗战胜利后重回香港和内地,在艰难地奔波迁徙中延续了东阳木雕的血脉。1954年“楼店木雕小组”(木雕总厂前身)成立,东阳木雕开始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复苏。文化大革命暴风眼中的1968年9月,老厂长厉炳重被迫自杀身亡,东阳木雕传承经历了几乎断裂的厄难。1990年前后民营经济的高速崛起,开始了东阳木雕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2002年7月,东阳木雕集团实施产权转让,宣告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东阳木雕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东阳木雕艺人百年以来艰难的从艺足迹,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1922年前后云集在杭州的杜云松、刘明火等木雕高手通过同行相誉封“皇”拜“相”中“状元”,做的是中国木雕的“皇帝梦”。2009年,陆光正“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名至实归,这是世界对东阳木雕艺术的认可。

记:在上述历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应当被历史遗忘的行业群体?

金:艺人、经营管理、理论导向,三个层面的人才,是行业发展的三大要素。

艺人,除了“功成名就”的杜云松、陆光正等一批名家,有几个群体不能遗忘。一是当年闯荡杭州上海香港的老艺人,没有他们,东阳木雕很可能已经消亡于战乱;二是1950年代的木雕总厂创始团队。1959年该厂384名员工中,50岁以上的100余人,60岁以上的33位,最年高者76岁。这批老艺人担当起了行业复苏的历史重任。再就是1958,1960届转为木雕厂学徒工的84位东阳木雕技校生,虽然有陆光正等6人“修成正果”评为国家级和省工艺美术大师,但大多数人为东阳木雕贡献了青春,等到东阳木雕“火”了,他们却到了淡出人生舞台的岁月。这批艺人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东阳木雕的生力军,更是改革开放后行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1959年9月《东阳报》

经营管理,计划经济年代以东阳木雕首任厂长厉炳重为代表的企业管理团队,不仅为木雕总厂的辉煌做出了贡献,而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集体的力量培养了陆光正那一代精英群体。

理论研究,一直是东阳木雕的短腿。编撰了东阳木雕首本史料性著作《东阳木雕》的华德韩先生,虽是行业外人士,却是东阳木雕史料发掘整理与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二、从卢宅工艺品市场到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

记:博览城将打造全球最大的木雕艺术总部经济。我们想知道它的发展历程?

金:东阳木雕市场体系的发展过程,是东阳木雕从传统工艺到文化产业的升华过程。这里也有几个历史性的节点:1998年10月18日,原二轻局主办的卢宅停车场四周的工艺品市场开业,113间店面,80来户经营户。后延伸到吴宁东路,鼎盛时期的营业房达到186间,房租费飙升到10多万元一间。2007年10月23日,中国东阳世界贸易城开业。2009年,世贸城转型为东阳中国木雕城(以下简称木雕城)。2012年6月16日,东阳市政府与复星集团等七大浙商签署了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木雕城二期)合作协议,拉开博览城建设的序幕。

记:东阳木雕市场体系的快速扩展,你认为哪些人起到了推动作用?

金:先说说“无名英雄”:一是将福建木雕引入东阳门店的人,“吃螃蟹的!我不知道是谁”;二是要感谢福建木雕。如果没有以福建木雕为龙头的外地木雕的捧场,木雕城能有今天吗!2004年前后卢宅工艺品市场红极一时,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福建货。有些人颇不以为然,说东阳木雕被福建木雕“吃掉了”,当时我就反驳:外地木雕到东阳是好事,既是不同工艺品的市场互补,更是东阳木雕的品牌效应,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当地卖不动,到东阳就畅销!东阳木雕艺术含量高,价格也高;福建木雕主打中低端产品,产品开发能力强,薄利多销,两者形成互补,共享双赢。

市场的兴起,固然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离不开政府的英明决策,但也不能忘记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功勋人物。比如说时任市二轻局局长的韦中总,他是卢宅工艺品市场的操盘手,将零散的“店”变成了“一条街”;中国木雕城原董事长吴梦良,是救活世贸城、将“一条街”变成“一个城”的功臣。2009年,在世贸城进入生死关头的时刻,吴梦良带领他的团队在迅速完成转型(木雕城)任务的同时,大手笔,大投入,着力品牌建设,上中央台,办“东博会”,创4A旅游景点,借力东阳市工艺精品馆(以下简称精品馆)和中国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完成了市场培育;至于复兴集团郭广昌先生,当然是高手,联合他的浙商朋友开发博览城,以木文化产业的全新视角,为东阳乃至浙江的文化产业占领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三、从东阳市工艺精品展览馆到中国木雕博物馆

记:博物馆开馆,作为精品馆的老员工,想必有很多的话要说吧!

金:感慨万千。从东阳市工艺精品展览馆(以下简称展览馆)到博物馆,是东阳木雕从传统工艺到文化事业质的飞跃。博物馆由精品馆升格而来,而精品馆发轫于展览馆。

记:“展览馆”?愿闻其详!(www.daowen.com)

金:博物馆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63年的木雕总厂作品陈列馆,当年省主管部门拨款1500元,将三间旧厂房改成作品陈列馆。1997年8月26日,困境中的木雕总厂将陈列馆内113件作品抵债归二轻工业合作联社。1998年7月31日,二轻局机关全体出动,将面临抵债流失的竹编工艺厂陈列室里的包括《九龙壁》等国宝级作品在内的252件作品实施移地保护,最终收归市二轻工业合作联社。1998年10月18日,以这两批作品为基础,市二轻局组建的“东阳市工艺精品展览馆”开馆,馆址在艺海公园内。2002年9月,市二轻局撤销,市政府决定在此馆基础上成立“东阳市工艺精品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馆址艺海北路18号。这是中国木雕第一家政府办的事业单位,在木雕发展史产生影响深远。2007年10月23日,精品馆迁入世贸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3月29日,博物馆奠基开工。

记:现在很多人搞不清中国木雕博物馆的性质,能否详细介绍下?

金:社会上也有一些误解。其实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精品馆)的法律地位很明确,市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博物馆由以馆名为核心的无形资产、藏品、管理团队、展馆建筑几大块组成。现在博物馆的展馆建筑是由博览城投入的,人们很容易把展馆建筑和博物馆混为一谈。这里面当然有和博览城的关系处理问题。

四、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到世界木雕之都

记:“世界木雕之都”花落东阳,能否从品牌建设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金:世界木雕之都花落东阳,看似水到渠成,实乃东阳集全市之力几十年奋斗的成果。回望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东阳木雕第一次获奖,品牌意识初露。但真正启动品牌建设,应该是以1991年11月举办首届工艺美术节为起点。2000年11月5日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成立,建立起了行业集体创牌组织。2002年10月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节举办,向世界推介东阳木雕;2008年起的“东博会”,影响力逐年递增。今年举办世界工艺文化节,终于登上世界之巅。

东阳木雕已经由产业品牌跃升到地域品牌、文化品牌。其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1995年“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中国木雕之乡”—2009年“中国木雕之都”—2014年“世界木雕之都”梦圆。

记:品牌梦凝聚着东阳木雕艺人乃至全市人民的追求,说说政府的角色作用。

金:世界木雕之都是东阳人的共同财富,是千载以降的无形资产。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是一个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成败系于政府。

世界木雕之都,东阳木雕之幸!东阳人民之幸。将东阳木雕列入东阳的主导产业,有很多年了,但真正“给力”的,是新世纪以来的几届市委市政府。

执政者,决策能力。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大成的决策,经得起时间检验。2007年世贸城开业,民间调侃“死猫城”。博览城开工,人们问我最多的是:“十月开业,来否及喔!”大家担心误了世界手工艺节出国际洋相。打造世界之都,东阳的形象工程,品牌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政府决策无小事,2002年成立精品馆,市委常委会上一个小议程,成就了东阳木雕史上的大事件

执政者,施政能力。人说“东阳哄”,其实只要政府会“哄”,东阳人的能量真的让人刮目相看。博物馆,我们决定“抢”牌的时候,人家“中国木雕博物馆”的广告都已经做到杭州西博会(杭州西湖博览会)上了。世界工艺文化节,我们和杭州、扬州、苏州三个“大哥大”竞争,市委领导在申办报告上写了8个字:“志在必得,只许成功!”成了!申报“中国木雕之都”,是2009年五一节后市政协领导去北京回来定下来的事,7月1日,市长到杭州把牌子扛回来了,不到两个月。偌大一个博物馆和国际会展中心,从奠基到开业,只用了18个月。

五、世界之巅,高处须胜寒

记:创业难,守业同样不易。您认为今后东阳木雕的品牌之路该怎么走?

金:路怎么走?题目太大,不是我能回答的。但作为痴迷于东阳木雕的过来人,不会不思考这个问题。东阳木雕走到世界之巅,须防高处不胜寒!说点期许吧。

——行业同仁要争气:我最担心的是技艺传承问题。原木雕总厂的113件馆藏作品,以前觉得没有几件精品。我反反复复看了12年,前些天为博物馆布展选作品,越看越觉得件件是宝,即便是那些雕刻非常粗糙出口家具样品,细看之下,每一刀都具平面浮雕的技艺真谛,透通旷远、简练劲挺,新一代艺人多有不及之处。行业同仁要自律:2006年以前,我市只有7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个个令我高山仰止。到2012年,七年时间,东阳已经增加到89位了。现在行业内个别艺人将功夫用在评奖评大师上面,而不是真正将心思放在学艺创作上。金牌银牌,过眼云烟。大师,政府“封”不了!历史,要用作品说话!行业同仁要感恩:东阳倾全市之力把东阳木雕做“火”了,最得益的是谁?我最看不起自己赚不到钱反过来埋怨政府不扶持的人!有位同仁曾经对我说:“30年前腆着个脸去磁性器材厂找工作,得看人家的脸色。现在好了,找个好一点的打坯工,出四五百块一天的工资,还得看人家的脸色。”

——对于博览城,新股东个个业界精英,我不敢班门弄斧。木雕城和博览城的最大区别就“文化”两个字,难也难在做“文化”。从传统工艺美术到文化产业,内涵丰富了外延扩大了,新产业新领域新的挑战。博览城基建投入大,前期的市场培育投入也需要很大的投入。世贸城前车之鉴,其失败既有市场定位的失误,也有急功近利用房地产商铺炒作之败笔。

——博物馆,是我一辈子牵挂的地方。博物馆的硬件条件够“硬”,现在的问题是软件建设。精品馆用了12年时间才取得了东阳木雕的“发言权”,基本达到成为东阳木雕的资料库、数据库和理论库的目的。博物馆比精品馆有更高的“文化水平”要求,木雕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对于政府,只求“一以贯之”。不仅要通盘考虑将工艺美术、市场物流、旅游发展、城市建设等统筹到文化产业全域化这个大盘子中,而且要以博览城第二大股东和博物馆主人的身份,整合利用好博物馆和“世界木雕之都”有形无形的两大品牌资产,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联动结合中取得倍增效应。(吴旭华)

(刊2014.11.19《东阳日报》)

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