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坯主要任务是完成作品的基本造型,主要考虑作品的大效果,即构图、层次、块面和造型艺术。
基本工艺原则
——理解领会设计图稿的意境,了解对作品的精细程度要求,估算出大体的工时,决定雕刻的深度、层次和精细程度,根据要求施艺。
——按照设计图稿的线条动刀用凿,在整个打坯过程中做到物象轮廓分明,雕纹清晰利落,凿头(痕)清爽。
——理解图稿前后层次关系,对需要保留平面的部位要有一个整体考虑。在保留平面的基础上分清图像上下、左右、近远之间的呼应关系,根据花板厚度和雕刻深度来确定层次,使作品具有立体感。
——先确定大块面、大层次,再行局部雕刻,循序渐进。
——对设计图稿难以理解或认为不妥之处,要和设计师及时沟通。
工艺步骤
东阳木雕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相对固定的工艺流程和技艺规范。其中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是非常讲究的,不能颠倒跨越或省略。
1.切线,即凿边线。首先将四周边线凿好,框定画面边界和雕刻深度,起到基准线和基准面的作用。边线要求凿得正(垂直),凿得直。
凿边线先从顺木纹的两头开始,因为顺木纹的两头花板的切口容易破损。凿线用凿从左到右侧锋(斜凿,即凿的左角)入木,边凿边向右拖半凿宽度沿边线垂直深凿一条直槽,然后在距直槽5毫米左右的地方平行斜切,顺势剔去木削。以此循环,依次加深,直到完成。
2.凿轮廓线,无论是浅浮雕还是深浮雕作品,必须凿轮廓线。轮廓线是图像的外形,如果不先把外形界定,容易走形。
凿轮廓线用稍圆凿,凿的圆弧度要能适应最大多数的图像的线条弧度,尽可能一凿多用。凿轮廓线的用凿大多数时候是凿的左角先着木,这样既便于尖角入木减少阻力,有利凿斜角挈入,同时可以作任意圆弧线的变换。凿轮廓线时要求根据图像线条的变化不断变换凿口的方向和用凿倾斜角度。轮廓线凿刻深度要求恰到好处,以距离地面深度0.5毫米左右为佳,过深,会在作品上留下凿痕,深度不到位,修光的就不好修。这就是通常说的“线脚”清不清的问题,考验打坯工的凿劲。
3.剔地,所谓“剔地”,即把“地”和大块面的远景挖到预定的深度。现在的花板大多已经通过机械卷地完成大块面的切挖,剔地的任务主要是用手工将轮廓线附近机器没有切割部分凿掉,同时对底部平面进行修整,达到计划要求的深度和平整度。
4.粗坯,粗坯又可以分成分大层次分割和凿大块面两个步骤。
分大层次,就是将后面的层次的高低分出来。一般作品总是分成几个大层次,即便是单一大层次的浅浮雕作品,实际上总有部分图像处于相对的第二层次。分大层次应当从先凿最深(最远最后)的部位开始,确定了最深部位以后,就比较容易分配各个中间层次的立体空间。
在分割好大层次以后,应当按照图像单元进行大块面的凿制。大块面凿坯应当从最深处开始,由深到浅凿出图像的大轮廓。因为只有确定了最深的点,才能将深度空间进行合理分配。(www.daowen.com)
5.细坯,完成了大块面以后,作品图像的整体轮廓已经形成,细坯制作就是对图像进行具体型坯的制作。细坯制作实际上是一个图像从模糊到清晰的制作过程。
由上可见,打坯坚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深到浅、由粗到细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对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配,有利于打坯工把握全局,有利于处理好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的层次关系。
技艺要点
——工具 打坯以中钢凿为主,在用凿时,要保持凿与花板的正而直,分清层次。打坯凿比修光的凿要厚重一些,磨制时刀刃角度也比修光凿要大,角度在20°~25°左右,这样的凿更能承受打坯时斧锤的打击力度。打坯切面用正口凿,保持直角,以减少对花板的震动损伤。打坯分层和块面又须用反口凿。
——分层次和分块面 分层次要根据不同的图稿要求而定,有的图稿要分三四层,甚至五层六层,也有只分两层的。例如,最常见的深浮雕山水画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远山背景,第二层是中间的树木村落,第三层是近处的人物主场景。由远到近,层次分明,主次明确。如果人物主景和风景配景重叠时,要服从人物主景,突出人物,在不影响其他物像的情况下,尽量把人物周围的背景物像雕得低些,免得喧宾夺主。如果层次分配不当,就会缺乏深度,无法达到雕刻的纵深效果。凡属前面的物体千万不能凿掉平面,远的物体在深浮雕中可以凿掉平面。初学者要注意前面的物体不能雕得太圆(立体),如前面的雕得很立体,占用了太多的花板纵深空间,会把后面的中景和远景的空间挤压掉了,影响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所以在分层次时,先要看清楚图稿画面有多少层次,要目视预测分出各层之间的深浅度,然后再动手雕刻。不论有几层可分,要先从最低(深,即图稿的远景)的一层开凿。雕刻用的是“减法”,用凿必须把握寸分,不仅要求部位准确,还要用力恰当,防止突破层次界限,因为板料的厚度总是有限的,在处理背景层次中能够留高一点的一定要保留高一点。除房屋外,层次的处理要有凹凸,使画面有变化。分块面就是要在分层次后使花板立体化,分块面是根据各层板料的厚度而进行,首先分大块面,然后再分小块面。一般物体都先分三个面,在分层次的基础上来分块面。例如人物脸部可分左、中、右三个面,然后再分出五官的小面。五官要以鼻梁为中心线,分出左右侧面,再以两眼间连成横线面;然后以鼻下为横线,留嘴唇为高点,使五官形体面分得一清二楚三明白。
——适当保留平面 适当保留平面不仅是区别于圆雕技艺的核心内容,也是和同为平面浮雕的其他中国木雕流派的主要区别。比如一个正面人物头像,下巴、鼻尖、两颊、眉毛、额头的最靠前的高点,都保留花板的原始高度。不仅需要保留同一层次的“平面”,而且需要逐层保留平面,一般浅浮雕作品可以作一个大层次处理,或将背景的水纹草地刻成薄浮雕,形成两个大层次,即凸显近景的立体感,又增强了作品的纵深感。深浮雕作品应当作三个以上的大层次处理,一般情况下近景用深浮(镂空)雕技法,背远景用薄(浅)浮雕技法,中间层次用深(浅)浮雕技法。中间层次可以根据图像作相对平面处理,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平均分出一个层次出来。
——雕刻技法 东阳木雕一般以平面浮雕为主,圆雕为辅。平面浮雕分薄(浅)浮雕和深浮雕,要根据花板的厚度和应用部位的需要来决定。打坯中的分面、层次、高低、远近呼应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定,薄浮雕往往从近而远,必须保留较大比例的平面。薄浮雕虽薄,但要有立体感,所以雕画面必须刻线严谨,强调以线为主,线面结合,往往1毫米的深度就能表示出高低、远近的透视关系。薄浮雕应压低比较远的景物来为保留平面的部位服务,加强透视效果。对人物处理,头部不应去掉平面,应保留安排五官的雕材。而深浮雕以面为主,面线结合,强调保留平面,不伤整体,发挥面的作用。
——人物打坯 刻画人物,首先要注意人物身体的比例关系。人体头部和身高比例一般为“站七坐五盘三”。在这个基本比例关系下,还需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创作主题的要求进行变形夸张。“文胸、武肚、美女腰”,即表现古代文官时要夸张胸部,以示其韬略;表现古代武将时,则要缩肩凸肚,表现其威猛;表现古代美女时,则要溜肩细腰,方能显出婀娜妩媚。对其他人物的造型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弥勒佛应是“五短三肥”(头颈短、手短、脚短、手指短、脚趾短,脸肥、胸或乳肥、肚肥,形象乐观风趣。人物脸部打坯首先是把脸部的朝向和角度把握好,再根据花板的深度来分配立体空间(分面),决定其“三庭五眼”(图14.1 三庭五眼示意图)的位置。“三庭”就是从额头的发脚到下巴水平分成三等分(即发脚到眉毛中心连接线、眉毛中心连接线到鼻尖、鼻尖以下各占三分之一),一般以鼻子作为三等分的基准。“五眼”就是以两只眼睛的眼角横线为基准,从左脸发脚到右脸发脚水平分成五等分,每一等分正好是一只眼睛的宽度,正面是三只眼睛的宽度,两侧各是一只眼的位置。打坯时切记这一点,否则易造成脸型左右不均,眼睛高低不平,鼻子不正等问题。在处理“三庭五眼”后,再用稍圆凿把鼻子的位置定妥,而后把额头的发脚和鬓发固定下来。若是仕女打坯,应先把发结和头饰处理好,这样,整个头部的基本形象就形成了。然后,就要着力处理好人物的表情。在整个脸型角度确定后,首先雕凿眼睛,再雕凿鼻子,最后是嘴巴。五官完成后,再进行下巴大小的处理,以求脸型的完美。各种脸型的打坯有不同的特点要求,幼儿的脸型特点是:脸型应圆一点,五官稍集中一点,鼻子要翘一点,下巴也应圆润一点,额骨可以凸一点,但不能出现眉骨,眼圈可与眉骨相平。成年人要以“三庭五眼”为标准,男青年要有英俊的神态,眉清目秀,额骨较大,眉骨明显,眼不能细长,嘴略大。老年人的肌肉比较松弛,眼较凹,鼻较大,下额骨比较突出,眉骨略高。女子脸型,古今有别,处理方法各异。唐代仕女比较丰满,鼻子又长又细又小,嘴也较小,但发髻高耸,头饰华美艳丽。在仕女打坯时要根据脸型的变化来确定五官。至于人物脸部的表情,一般都以喜、乐为多。喜脸要求“眉开眼笑”,即眉毛骨要放松拉开,眼稍细长,嘴不能合得太紧,嘴角稍稍往上翘,一般中青年基本上可采取这种处理方法。怒脸的表现手法与宋代武将的表现手法差不多。眉骨要锁得紧,眼睛要大而圆,可凹得深一点,鼻子略短,嘴巴紧闭,嘴角可往下斜。哀脸表情无精打采,一般处理为眉毛骨和眼睛视线往下斜,鼻子拉长,嘴微开,嘴角偏下,颧骨不能大而高,整个脸部肌肉放松且适当拉长,这种表情比较少见。乐脸表情较多,要在“三庭五眼”时稍集中一点,颧骨往外拉,鼻翼处用小圆凿卷一下。
图14.1 三庭五眼示意图
人物身体打坯可分两步进行:先决定人体的动态趋向,要掌握好正面和侧面的比例,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大的动态线,不能简单地按画稿线条直接作为基准线,应按形态深度和活动方向来决定线条的位置。因基准线通过块面处理后,丰富了侧面,强化了立体,谨防忽略正面,主次颠倒。人体轮廓粗坯完成之后,再雕刻衣褶。衣裙形态要有松有紧,有长有短,有深有浅,有虚有实,应运用不同凿子和技法,巧施工艺。要学会小凿当大凿,大凿当小凿,或平卷,或半面卷,刀法不断变换。若光靠一支凿平刻衣褶,线条容易僵硬。
——花卉打坯 先要分面,安排层次。比如雕刻牡丹花,行业里流传的口诀有:“一管出三梗,三梗见九叶,叶叶无同叶。”花叶要四面延伸,枝杆要在花叶中间,所有的花叶必须长在枝杆上。要根据不同的花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开放程度来组织花瓣。大多取盛开和部分绽开的花朵。花朵打坯在分面后,要先考虑花蕊的位置。盛开花朵外围的一两圈花瓣不要大于刚开放的花瓣,因为外圈花瓣太长太大,会造成花朵向外倾斜的毛病,影响了整朵花的完美。花瓣组织要有耙子叉,富有变化,一朵花中花瓣组织不能有同样的交叉和卷折。特别注意:一是花瓣根部都要“长”到花梗(花蒂)上;二是正面(前面)花瓣不能雕得太薄,过分追求形似,将花瓣雕得薄如铁皮,反而会失去厚重感和富贵气。花瓣花叶要紧凑,正面要有深度。
——山水打坯 山与石,山是一个群体,具有连贯性、群体性、成组性,如一组山脉,可以连绵横亘数千里。而石是单体的,“石分三面”,寥寥数刀就可以雕出一块立体的石头来。无论是山还是石,都要根据不同的山体石质采用不同的刀法。南方多雨滋润,山峦肥厚多土,石质浑厚圆润,多用弧度较大的圆凿,切面圆润厚实;北方干旱冷酷,山体干裂风化,石质冷峻硬朗,可用弧度较小的半圆凿或平凿,短线条加斜切面,体现山石的坚韧孤傲。
——树 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形状,同一种树的形状又千差万别,“树分四枝”是最基本的原则,即树叶长在树枝上,树枝分叉于树干上。树枝忌平行枝,分叉走向必须体现生态立体和阴阳背向。凿树干先“挖洞”(即树枝间的空隙),再凿树枝树干,而且要根据树冠树叶的前后关系逐步雕刻到合适的深度。树冠打坯首先要确定前后层次关系,决定保留平面的部位,然后凿出各组树冠,再细化成树叶。不同的树种和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的树干老嫩差别很大,需要用不同的刀法来表现。如雕刻苍老的树干,易用弧度较大的圆凿,用刀顿挫曲折凸显风雨沧桑感。而雕刻柳条或新发枝条等代表新的生命力的嫩枝新杆时,可用弧度较小的半圆凿或平凿,用刀要求流畅劲挺,体现一种新生的力量。
——水 水有海水、湖水、河水、江水、池水、溪水之分,同样的水又有静水和流动水之分。海湖河流的静水,一般以鳞式线条刻成微波来凸显场景的空旷深远。瀑布、溪流等流动的水,要根据水的流动方向和缓急,用线条刻出动感,特别要注意水面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急到缓、由窄到宽的逐步过渡。波涛浪花是比较难雕的,难在整体的统一和气势上,需要多观测临摹,熟能生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