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技艺、木雕专业(匠作)、木雕产业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东阳木雕的技艺源头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东阳的雕花匠作是从小木中逐渐发育发展而来,到明代才成为独立的匠作。东阳木雕产业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杭州、上海等地的工厂化、商品化生产。东阳境内,20世纪50年代成立木雕总厂后才形成产业。
文化属性
从文化属性上看,东阳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东阳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一枝奇葩,兼具开放性和唯一性之优势。
东阳木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价值取向、美学理念乃至雕刻题材、构图原理等皆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一种健康的、进步的、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艺术。这种传统文化属性决定了其文化功能上的民族性、开放性和适用性。但东阳木雕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色,其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清淡素雅的雕刻用材加上“白木雕”表面处理手段构成了东阳木雕的技艺体系和地域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构图饱满大气、层次丰富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实用与欣赏完美结合的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体系。这种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形成了文化形态上的唯一性,使得其他地域很难复制繁衍。20世纪上半叶东阳木雕在杭州、上海、香港红红火火,但当流落在外的东阳木雕艺人年老封刀以后,当地的东阳木雕事业也随之衰落湮灭。主要原因是外地没有传承东阳木雕技艺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
工艺属性
从工艺(艺术)属性上看,东阳木雕的平面浮雕艺术是工艺木雕、客体艺术。东阳木雕的客体性、传承性和“草根”性,决定了其强大的市场适应和拓展能力,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活力。
东阳木雕是一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具象艺术,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艺术流派:
首先,东阳木雕以实用和适用为本,以平民百姓的需求为根,面向市场,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东阳木雕的作者来自“草根”阶层,最了解普通平民百姓的喜好,因此在题材选择上大都采用喻性寓意的吉祥喜庆扬善惩恶类为平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题材。
其次,东阳木雕图像写实,内容直白平实,易于为底层民众所接受。将作品展示于向平民百姓开放的场所(东阳传统民居是开放式的,“阶檐”和堂屋是完全开放的,有“阶檐通天下”的乡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乞丐游僧,皆可为知音艺友。
再次,东阳木雕艺术的客体性,决定了其可塑性、依附性、适应性和可以传承性。从明清以来的木结构建筑雕饰到当代无锡灵山梵宫超大型现代建筑的室内装潢,从清末的“十里红”妆到当今的木雕红木家具,都佐证了这一点。(www.daowen.com)
有载体就可以有创新发展。东阳木雕技艺已经发展延伸到东阳竹雕、东阳砖雕、东阳核雕。凭借东阳木雕技艺、人才、市场优势,1990年发轫的东阳竹雕,后发先至,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发育发展成全国最主要的竹雕生产基地。东阳竹雕、东阳砖雕、东阳核雕先后列入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因此,东阳木雕在工艺(艺术)上的属性优势,决定了东阳木雕超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艺术生命活力。
产业属性
从产业(市场)属性上看,因为东阳木雕丰富的文化和多重的产业内涵,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木文化产业。
东阳木雕的工艺属性决定了其兼具实用与欣赏功能的商品属性,东阳木雕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美”的文化产业属性。东阳木雕是锦上添花的木文化产业,从宫殿雕饰到案头摆件,凡是需要美的木质载体,都是东阳木雕的产业舞台。
东阳木雕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不仅可以在木文化产业中一枝独秀,更因其文化的辐射和渗透能力,可以将其产业触角延伸和辐射到建筑、影视、商贸流通和观光旅游等关联产业。
东阳木雕具有巨大的品牌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东阳的城市“名片”、产业“名牌”、旅游“招牌”,对东阳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综上所述,东阳木雕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创新发展,已经从一门手艺形成一种工艺成为一门艺术进而升华为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最后跻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殿堂,在盛世兴艺术的机遇条件下,成为一项极具产业扩张辐射能力的生机勃勃的木文化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