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阳木雕:揭示地域特色与文化渊源

东阳木雕:揭示地域特色与文化渊源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阳木雕是国内主要木雕流派中唯一因地而名的流派,之所以因地而名,是因为东阳木雕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与东阳地域环境、乡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是东阳“三乡”文化互为因果的一个部分。东阳古民居建筑文化成就了以清淡素雅的雕刻用材、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和“白木雕”表面处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三大地域特色,并由此构成了东阳木雕自成一家的技艺体系。

东阳木雕:揭示地域特色与文化渊源

东阳木雕是国内主要木雕流派中唯一因地而名的流派,之所以因地而名,是因为东阳木雕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与东阳地域环境乡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是东阳“三乡”文化互为因果的一个部分。

东阳地处浙中丘陵,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百姓时为衣食所苦。独特的地理资源环境,形成了东阳男人不能读书就学手艺的成才观,手艺是东阳男人的吃饭本钱,没有手艺的男人被乡人讥为“田乌龟”。东阳人口数量由唐垂拱二年(686年)的5万左右暴增到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的18.52万。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更是达到48.25万,域内资源无法承载人口消耗,迫使人们向外拓展。1993年版《东阳市志》载:“南宋以降,北方氏族大量迁入,‘百工之乡’逐渐形成,民俗随之日趋丰富和糅杂。显著者为由‘不想去其乡’‘不事文饰’‘不习工商’到外向开拓,涉洋出海,兴学重教,负笈从师和百工竞技的关系全局的历史性转变。”早期东阳人外出打工,以替人造房子为主,造房子以泥水、木匠、雕花匠等大手艺为主。这正是东阳建筑文化、木雕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东阳木雕是从建筑雕饰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用材、雕技、题材、表面处理工艺乃至审美情趣都与东阳古民居的建筑文化蕴涵交融,互为因果。东阳古民居建筑文化成就了以清淡素雅的雕刻用材、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和“白木雕”表面处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三大地域特色,并由此构成了东阳木雕自成一家的技艺体系。

地理资源环境,是形成东阳木雕特定用材的基础。

东阳木雕早期用材很杂。限于当时的物流条件,采用地产枣木、桃木、银杏等果木(当时人们相信果木无毒)和柏木、枫木、苦槠等杂木为雕材,随着雕刻技法的成熟和建筑审美功能的提高,质坚、纹细、色浅、易雕易刻的香樟白杨、银杏等地产木材逐渐成为主要用材。东阳盛产香樟,香樟以其特有的品质和香味逐渐成为东阳木雕的首选用材。

民国时期杭州上海等大都市,除了采购江西、福建的樟木、白桃木等材料外,部分厂家使用菲律宾柳安、泰国柚木进口木材。20世纪50年代木雕总厂成立初期,派人到磐安和江西等地采购樟木、银杏、白杨等地产木材。20世纪60年代,东北椴木开始用于东阳木雕,很快成为主要用材。

当代,地产木材资源枯竭,大量采用了外地清淡素雅、坚韧细腻的椴木、楠木、柚木、榉木等软木类材料。特别是质地纯白细致、纹理清淡、有丝绢光泽、易雕易刻、不易开裂的椴木,成为东阳木雕陈饰欣赏品的主要用材。

地产木材的局限性,成就了东阳木雕雕刻用材的“杂食性”。(www.daowen.com)

以平面浮雕为基本技法的东阳木雕是东阳古民居建筑文化的产物。

南宋开始,东阳木雕逐步向建筑雕饰方向发展。明代,以宗祠厅堂和十三间头为代表的建筑雕饰成为东阳木雕的主要载体国家文物局专家杜仙洲诗赞东阳古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石库台门四合房,碧纱隔扇船篷顶,镂空牛腿浮雕廊”,足见东阳木雕在东阳古民居建筑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装饰功能部件繁多,要求把实用性、坚固性放在首位,加上建筑雕饰视角上的单向性,平面浮雕无疑是最佳选择。建筑雕饰不同部位对雕刻技法又有不同的要求,“高处生活弗(不)怪(怕)糙,眼前(门窗)生活要细雕”,说的就是对不同雕刻部位的不同要求。视距较近又容易触摸损坏的门窗锁腰板以浅浮雕技法为首选,视角高远的桁梁屋架牛腿的雕饰则以深浮雕、镂空雕、贴片雕技法更合适,而具有采光通风要求的门窗隔扇的雕饰自然非透空雕技法莫属。正是由于建筑雕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促进和发展了东阳木雕雕刻技法上的全面性,表现手法十分丰富。

“白木雕”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布衣文化”。

潮州金漆木雕和宁波朱金木雕的金碧辉煌不同,东阳木雕追求一种清淡素雅的高雅格调,充分利用雕材本身纹理色泽的自然美,采用不上色或上浅色的表面处理手法,因此称“白木雕”或“清水白木雕”。“清水”即“清水活”,油漆匠术语,指保留原木纹理色泽的油漆技艺,相对于用颜料覆盖木纹的“混水活”。“白木雕”的表面处理手法,源于东阳民居的表面处理方式。东阳人耕读传家,勤耕俭朴,无论贫富以“竖屋”(造房子)为最大的“家私”(家庭财产),造新屋娶媳妇是一辈子最大的“事业”。东阳人爱“摆嫁资”(显摆),三分财力就要行五分“事业”,特别喜欢造房子。而农家百姓的居家装潢不可能像皇家宫殿和宗教寺庙那样金碧辉煌,这就迫使艺人门去追求一种简约朴素低成本的美。东阳木雕的建筑雕饰一般不上油漆,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也不过刷桐油进行表面防腐处理而已。以原木本色面世的东阳木雕建筑雕饰是原生态的“白木雕”。从这一角度而言,可以说东阳木雕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布衣文化”。东阳本是人文荟萃之地,这种素雅的“布衣文化”恰与江浙文人雅士清高隐逸的审美情趣相契合,得其肯定和推崇,形成了有利于这种“白木雕”手法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东阳木雕“白木雕”手法的形成,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以前,建筑雕饰也有上漆着色和彩绘的,所谓的“雕梁画栋”。到清中期后就已经很少有绘色的了。当代,“白木雕”手法逐渐演变成是一种表面处理艺术。艺人们通过选材甚至用上反差色等技术手段刻意追求一种清淡素雅的艺术效果。

“白木雕”指的是“素色”木雕。东阳木雕的清淡素雅是艺术主流和强项,并不是说东阳木雕不会漆朱贴金。清代以来的“十里红”妆雕刻家具,就是东阳的“朱金木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