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阳木雕文化志:民国时期著名企业家概览

东阳木雕文化志:民国时期著名企业家概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氏三兄弟趁机在老家杨溪建造十八间头,刘明火、卢连水为把作师傅,民国时期东阳木雕装饰建筑代表作。1941年底香港沦陷,蒋恒鹤组织浙江艺人分批返乡。俞济时、王惕吾、吴允周、赵琛、楼萼、葛之覃、周永年、王人豪等出席开业典礼。每月出产百余件,每件价格为数百元至三千元新台币之间。1961年9月12日遭受强台风袭击,损失惨重。杜氏很快重振企业,公司规模仍居台湾同行之首。后来因当局未及时调整外汇价,外销

东阳木雕文化志:民国时期著名企业家概览

王盛彬(1900—1960年) 又名能芳,上卢镇杨溪村人。1913年考入金华府贫民习艺所学木雕。先在本地行雕,后来进杭州仁艺厂,因嫌工资太低赴上海谋生,得到当和尚的伯伯资助,租屋开作坊。先做雕花茶叶盒、麻雀箱到马路边叫卖,销路特好,赚了一笔钱。1922年,在爱文义路租了一间街面屋,挂牌“王盛记雕刻木器”。生产壁挂、箱子。产品卖给双鸿泰外销。1928年,迁哈德路544弄51号,先后建屋十间。尔后又在繁华的南京路487号开设“王盛记雕刻木器发行所”。三间三层店面房。王盛记规模扩大后,王盛彬自管发行所,胞弟王盛楠负责生产。先后揽集了众多东阳木雕高手,杜云松、马凤棠、卢连水、刘明火、马夏贤(木匠)、徐森立、徐福根等都应聘过把作师傅。产品品种齐全,大多为仿古高档产品,用材讲究,质量过硬。宋美龄曾慕名购买雕刻樟木箱。还开发铜、锡镶嵌雕新产品。常年有职工百余人,其中雕花匠六七十人。工资月结,一般工匠月资为银元三十六枚,把作师为六十枚。学徒发“月规钱”,头年银元一枚,次年二枚,满师年三枚。端午节中秋节发赏钱,每人各二枚。

1957年,王盛记参加公私合营,王盛彬出任“王盛记厂”的私方经理,即后来的上海艺术品雕刻五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生意清淡。王氏三兄弟趁机在老家杨溪建造十八间头,刘明火、卢连水为把作师傅,民国时期东阳木雕装饰建筑代表作。不幸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损毁,珍品构件流散,仅卢宅肃雍堂收藏了部分残存构件。

王盛彬是东阳木雕进入上海的开拓性人物,对出口“雕刻木器”的贡献卓著,也是所谓的“上海白木雕”代表性人物。王家本是“小姓”,社会地位低下,三兄弟因此发愤图强,敢想赶闯,刻苦习艺成就事业。据说当年有个雕花师傅曾拿起一个古铜色的台灯当喇叭吹,恰被王盛彬所见,无意中犯忌(吹喇叭抬轿是旧社会“小姓”人的工作),误认为是有意讥笑“小姓”,立即被辞退。

李高发(1904—?) 东阳蟠松村人。十五岁学木匠,二十三岁进上海。二十六岁到诸暨人开办的玛特纳木器厂制作法式家具。两年后被先施公司聘为把作师。1941年用黄金80两购买北京西路958弄70支弄15,17,19号的四间平房、六间楼房,创办“原利雕刻木器厂”,雇工80余人。生产屏风、箱类、橱类等几十个品种。下半年,又用130两黄金购得百老汇路(现大名路)181号三层楼店面房一幢,设门市部,生意兴隆。年底,承接新新公司第六、第七层重新装饰工程,临时借用、雇用工匠二百余人,突击百日完工,声誉大振。1945年日本投降后,聘李森茂为把作师,还招进郭朝笋、张正喜、徐森立等高手,精雕细刻,价高于同行。孙科夫妇以九折之优惠价购去卢连水创作的圆雕《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和写字台、啤酒橱、大衣橱等1400美元产品。1956年,产品开始由国货公司(友谊商店)包销,生意兴隆。1957年,公私合营,李高发出任原利雕刻木器厂(即后来的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私方经理。1979年,李高发应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之邀担任东阳人申屠福设计的展品《龙船》的顾问,作品在上海展览馆展出,后又送到日本展出,轰动一时。

李高发为人厚道,乐于善事。担任“东阳旅沪同乡会”会长常务理事。热心为赴沪同乡服务,凡有东阳同乡相求,不论原利厂能否接收,他都先安排膳宿,找不着工作就相赠路费,以免乡人流落他乡之苦。有同乡会的会员亡故无人料理丧事时,他施棺相助。(www.daowen.com)

蒋恒鹤

蒋恒鹤(1905—1990年) 六石街道西涧村(现西光自然村金鸡墩)人。7岁学篾匠、裁缝,14岁随舅父学雕花,19岁进杭州仁艺厂,20岁去上海创业,后进上卢杨溪王盛斌兄弟开设的王盛记家具店。1930年到香港油麻地伟晴街租房自立门户设“艺华盛”木器行。为秘鲁领事做大餐桌及睡房家具等打开局面,1933年开始做雕花樟木箱,工人多达200人左右,其中有雕花匠六七十人,多为东阳人,少数为义乌、永康、诸暨人。木雕艺人卢连水、油漆艺人徐嘉德皆系“艺华盛”把作师傅。主要产品为樟木箱、挂屏、圆桌、茶几、衣帽架、香案桌等,上雕山水花鸟、历史典故、神话人物等,颇受欢迎,远销世界各地。1941年底香港沦陷,蒋恒鹤组织浙江艺人分批返乡。1946年重整旧业,不几年即恢复元气。

1961年成立香港九龙艺术家具樟木箱商会,被公推为商会首届主席。香港浙江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年逾古稀后停开工场,1978年关闭具有49年历史的“艺华盛”。蒋恒鹤为东阳木雕扎根港九、走向世界多有贡献。情系家乡,1986年在六石高中设立由其个人捐资的奖学基金

杜齐星(菁)(1906—1989年) 又名杜菁,吴宁镇人。1951年春到香港,翌年5月到台湾。台湾出口“雕刻木器”的开拓者,1952年6月在台湾新竹市水田街113号创办“中国艺术雕刻木器厂(有限公司)”,于右任手书“中国艺术雕刻木器厂门市部”门匾。俞济时、王惕吾、吴允周、赵琛、楼萼、葛之覃、周永年、王人豪等出席开业典礼。1953年赴香港到东阳同乡中召集雕花匠、木匠和漆匠。因入台受阻,仅进梨塘人张忠元、茅蓬人王鹏飞等十三人。杜氏以同乡骨干为基础,培养专业人才,拓展外销市场。1953年8月,其厂开始制作各种精美器具茶几、衣箱、阅书台、咖啡桌、书架、凳子、啤酒橱、皮鞋箱、卧床、写字台、屏风等。用料以台湾产的山青、肖楠、桧木、乌心石、香樟木为主,辅以进口柚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产品花色品种繁多。一是仿宋、仿明清的家具,统称仿古家具;二为西式家具与东阳木雕传统艺术相融合的产品,即富有“东洋”风格的制品。每月出产百余件,每件价格为数百元至三千元新台币之间。当年的便宜货大多销往印度,高档制品则销往欧美居多。1954年春到基隆、台中设立分销处,又往高雄开出门市部。因此带动木雕家具业在台湾兴起,很快发展到数十家厂店,为台湾赚取大量外汇。1961年9月12日遭受强台风袭击,损失惨重。杜氏很快重振企业,公司规模仍居台湾同行之首。1966年5至6月,先后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恰保霹坜客属公会礼堂举办“中国艺术雕刻木器展览”。《马来亚通报星期刊》发专版特刊。又在台北成立杭州手工艺品公司。后来因当局未及时调整外汇价,外销失去价格竞争力而于1972年倒闭。台湾日报曾以“杜菁老人”为题作过整版的报道,呼吁当局关注创业者。1988年杜菁返回故乡,曾经打算办一个东阳木雕家具厂,终因年迈体弱难支,于翌年病逝而成憾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