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影像史学视角考察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影像史学视角考察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2年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授予《苦干》奥斯卡奖纪录片特别奖,使之成为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纪录片。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影像史学视角考察

周 勇 刘婧雨

(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重庆 北碚 400715)

摘 要:《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是第一部由美国拍摄制作的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彩色电影纪录片、第一部由海外华人策划筹资拍摄的电影纪录片、第一部影响美国援华政策的电影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全景反映中国大后方抗战的历史画卷。1942年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会授予《苦干》奥斯卡奖纪录片特别奖,使之成为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纪录片。但随后便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直到2015年才重新回归中国,引起轰动。本文运用来自美国的第一手史料,从影像史学的视角,第一次重建了《苦干》在美国上映的盛况,分析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它的评论,展示了《苦干》引发的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及其抗日战争的新认识,揭示了海外华人运用舆论力量支持祖国抗战的新壮举。

关键词:美国;主流社会;大后方抗战;纪录片;苦干;影像史学

*作者简介:周勇,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婧雨,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www.daowen.com)

《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是由美籍华裔女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筹资,美国青年记者雷伊·斯科特于1939—1940年在中国西部拍摄的彩色纪录片。该片是第一部由美国拍摄制作的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彩色电影纪录片、第一部由海外华人策划筹资拍摄的电影纪录片、第一部影响美国援华政策的电影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全景反映中国大后方抗战的历史画卷。影片于1941年6月23日在纽约首映并引起巨大轰动,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观看了这部影片。1942年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授予《苦干》奥斯卡奖纪录片特别奖,使之成为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纪录片。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部广受好评的影片在获奥斯卡奖之后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从未在中国上映;并神秘失踪——奥斯卡电影资料馆居然没有收藏,是唯一一部“遗失”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除此之外,主创人员李灵爱和斯科特也没有继续拍摄和制作任何电影,关于二者的报道此后也几乎为零。直到2009年,美国华裔女电影制片人罗宾龙寻找到它唯一保存在世的拷贝并将其修复成85分钟的数字版本,并经过她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寻找〈苦干〉》而重回美国观众的视野。

从1939年起在中国拍摄,到1941年在美国公映,再到2014年之前,中国观众、历史学家、电影学家对《苦干》几乎全然不知,更没有关于《苦干》的报道和学术论著。直到2014年,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罗宾龙合作,促成了《苦干》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促成了2015年4月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该片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用于学术研究的使用权,至此《苦干》回归中国,重见天日,并成为2015年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个新闻事件。

迄今为止,中国媒体对于《苦干》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但关于《苦干》的学术论文屈指可数[2]。本文以美国主流社会对《苦干》的评论、主流媒体对《苦干》的报道为依据,从影像史学的视角,试图重建《苦干》在美国上映时的盛况,揭示美国主流舆论对《苦干》的关注程度,展示《苦干》给美国主流社会带来的对中国及其抗日战争的新认识,从而推动中国学界对《苦干》的研究,进而深化对中国抗战,特别是抗战大后方历史研究的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