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国民政府重建各国驻渝使馆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国民政府重建各国驻渝使馆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受战时条件所限以及建筑经费难以筹措等原因,在渝修建外国使馆馆屋一事最终流产。于是驻渝各国使馆纷纷向国民政府外交部请求代觅馆屋。4月25日,王宠惠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呈请在重庆选择合适地方修筑驻渝使馆馆屋,以供各国使用。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国民政府重建各国驻渝使馆

姚 旭

(重庆市档案局[馆],重庆 沙坪坝 400715)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各国驻渝大使馆惨遭日机轰炸,使馆馆屋不堪使用。1940年,国民政府提出在重庆择地修建外国使馆馆屋,租给各国使用。经多方查勘,选定于南岸马鞍山湖北黄州会馆一带修建。然而,受战时条件所限以及建筑经费难以筹措等原因,在渝修建外国使馆馆屋一事最终流产。尽管如此,从修建使馆馆屋方案的提出,到相关部门的全力推进,均反映了中国政府以宗主国的应有担当,竭力保障外国驻渝使馆及外交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是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有意识的外交努力,为战时外交提供便利的体现。

关键词:重庆大轰炸;大使馆;馆屋;外交(www.daowen.com)

*作者简介:姚旭,重庆市档案局(馆)档案编研处。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重庆这座僻居西陲的古老城市,不仅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也一跃成为国民政府的外交中心。苏、美、英、法等国家先后在重庆设立使馆或办事处。一时,重庆云集了大量的各国外交人员和军事人员。迁渝之初,各国大使馆大多在通远门老城墙边,五福宫前附近设立馆区。1938年2月起,日军对重庆实施无差别的战略轰炸,各国使领馆房屋在日军的轰炸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被直接炸毁,急需另觅新址。于是驻渝各国使馆纷纷向国民政府外交部请求代觅馆屋。然而,由于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大量的军政、文教、厂矿企业纷纷迁入重庆,重庆人口剧增,住房紧张,使得符合改建为外国大使馆的房屋极难寻觅,这令国民政府、重庆市政府颇感压力巨大。

1940年,蒋介石致电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宠惠,表达了为外国使馆寻觅合适房屋改造成大使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议由重庆政府择地修筑外国使馆馆屋。4月25日,王宠惠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呈请在重庆选择合适地方修筑驻渝使馆馆屋,以供各国使用。出于安全和便利考虑,经国民政府外交部、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工务局、重庆市财政局派员多番实地考察与研究,最终选定在重庆市南岸马鞍山一带修筑使馆馆屋6所。但因建筑经费难以筹措等种种困难,这起由蒋介石亲自倡导、多方参与与努力,拟由官方主导修筑的驻渝使馆馆屋计划最终流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