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社
1915年,中国科学社创立于美国纽约,1918年总社迁回南京,抗战全面爆发后,总社于1938年初迁往重庆北碚,此时科学社社员人数已有2000余人。[7]其规模、声望和影响力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声名斐然。
2.中国工程师学会
中国工程师学会由“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中国工程学会”合并而成。1938年10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在重庆召开临时大会,决定将该会总会迁至重庆。[8]
3.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年成立,1935年迁往重庆。[9]在抗战期间,学会一直坚持活动,出版刊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我国地质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地质材料。
4.中国化学学会
中国化学学会成立于1932年8月,其宗旨是“联络国内外化学界同人共图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10]。1938年该会迁往重庆,是仅次于中国科学社的第二大科技团体。
5.中国物理学会
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抗战期间,中国物理学会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坚持开展活动,1939—1944年间共召开年会6次。1942年中国物理学工作者还分别在重庆、贵阳、昆明和福建的永安等地举行了牛顿300周年诞辰的纪念大会。
6.中国气象学会(www.daowen.com)
1924年中国气象学会成立,1938年学会随气象研究所迁往重庆曾家岩气象研究所内。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少开展活动,1943年7月,与中国科学社等五个学术团体联合举行第十三次年会[11]。
7.中国天文学会
中国天文学会于1922年10月成立,1938年迁至重庆北碚。
8.中国地理学会
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在南京成立,并创办了《地理学报》,标志着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蓬勃发展。1937年迁往重庆。[12]
9.青年科学技术协会
为了激发爱国青年学习知识、热爱科学、投身抗战的热情,1939年冬,根据周恩来、董必武的指示,由徐冰负责,以联谊会的形式团结部分青年科技人员,于1940年5月在重庆树人中学成立了青年科学技术协会(简称“青科技”)。总会设在重庆,有会员200余人,并在贵阳、昆明、成都等地设有分会。[13]
表2 抗战期间在渝主要科学社团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