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成果与实验室一览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成果与实验室一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抗战中期,该所共组建17个实验室,分工细,涉及领域广,专业化程度高,是当时中国工业的顶级科研机构。有8个研究室及4个试验工厂,是大后方各类专业工业科研机构中规模和影响较大、成绩显著的机构之一。其成立的初衷是为重庆各厂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各厂在生产中的试验、化验问题。表1抗战期间在渝主要科学机构一览表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成果与实验室一览

1.中央研究院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中央研究院奉命西迁。最先迁入重庆的是气象研究所。至抗战结束,在渝的中央研究院各单位共计八个:总办事处、地质研究所、医学研究所筹备处、心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1]

2.西部科学院

西部科学院位于北碚,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是中国第一家民办学院,其创办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北碚的科学文化事业,并带动西南地区的科学文化事业发展。西部科学院成立了生物、理化、农林、地质四个研究所,及博物馆图书馆,并兼善学校[2]

3.中央工业试验所

1937年11月底,中央工业试验所奉命西迁,在北碚重新筹建所址和各实验室。到抗战中期,该所共组建17个实验室,分工细,涉及领域广,专业化程度高,是当时中国工业的顶级科研机构。

4.矿冶研究所

1938年3月在重庆成立了矿冶研究所,该所是综合科研试验与生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有8个研究室及4个试验工厂,是大后方各类专业工业科研机构中规模和影响较大、成绩显著的机构之一。[3]

5.西南联合工业研究社(www.daowen.com)

该社成立于1938年7月,是一个民间性质的工业科研机构。其成立的初衷是为重庆各厂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各厂在生产中的试验、化验问题。该所的发起者基本成员有重庆自来水厂、重庆电力公司、华懋公司、华联钢铁公司等11家企业。[4]

6.中央农业试验所

1943年,中央农业所几经迁徙,择定重庆北碚天生桥为所址。总揽了全国农业科技的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成为全国农林技术之总枢”[5]

7.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

1938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完成组建,该院集教育、研究、推广于一身。[6]其下设的农业教育系和农事试验场承担了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和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推广两大任务。与经济部、农业部、中央大学农学院等机构合作,在农、林、牧各领域开展了广泛的试验研究。

表1 抗战期间在渝主要科学机构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