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遵义湄潭:为浙大内迁奠定良好基础

遵义湄潭:为浙大内迁奠定良好基础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竺可桢校长同意内迁遵义湄潭后,两地人民群众为浙大办学遵义湄潭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遵义湄潭为浙大内迁全力协调解决了所有问题,专门成立准备了“欢迎浙大迁湄校舍协助委员会”,全权协助浙江大学内迁遵义湄潭。在抗战时期,遵义湄潭人民住房和粮食是非常紧张的,但是为了帮助浙江大学内迁办学,还是决定无条件地支持浙大学子。同时遵义全城也曾为浙江大学的修葺捐款捐物,表达了遵义人民与浙大的鱼水之情。

遵义湄潭:为浙大内迁奠定良好基础

遵义湄潭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绝不是“蛮荒之地”“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遵义地区和湄潭地方上不论是国民政府官员、开明地方士绅,还是普通人民群众,都十分希望浙江大学师生内迁到遵义湄潭。当时的国民政府贵州省主席吴鼎昌、遵义专署专员刘千俊、遵义县县长刘慕曾、湄潭县县长严溥泉,在浙江大学还没确定迁址贵州之前,就已经多次传送书信给竺可桢校长,表达了愿意支持浙江大学和欢迎内迁之意。在竺可桢校长同意内迁遵义湄潭后,两地人民群众为浙大办学遵义湄潭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遵义湄潭为浙大内迁全力协调解决了所有问题,专门成立准备了“欢迎浙大迁湄校舍协助委员会”,全权协助浙江大学内迁遵义湄潭。浙大在遵湄期间,得天独厚的环境让竺可桢校长觉得内迁遵湄是多么明智的抉择。据当时德籍教师米歇尔先生在《前进中的浙江大学》中写道:“此行使本校离开一个有名的商埠,而回到中国的怀抱中。……回到自己的昔日文化中,以求自中国历史和文化里面,获得复兴的必要力量。”[10]浙江大学最终内迁到大后方的遵义湄潭,在大山深处获得了宝贵的教学和科研时间,“中国湄潭”四个字成为当时的世界名片,为成就浙江大学世界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战时期,遵义湄潭人民住房和粮食是非常紧张的,但是为了帮助浙江大学内迁办学,还是决定无条件地支持浙大学子。1944年县城刘姓米行老板不顾驻地国民党军官的禁令,将被强行征收的100担大米无偿捐给浙大师生,风格高尚令人称赞。同时遵义全城也曾为浙江大学的修葺捐款捐物,表达了遵义人民与浙大的鱼水之情。[11]我国著名数学家、抗战时期浙大教授苏步青曾说:“50年前浙大师生历尽艰辛到遵义、湄潭、永兴办学,这一壮举载入了浙大史册,在湄潭留下了宝贵的篇章。没有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势、物华和纯朴的人民,就没有浙大的今大,更谈不上‘东方剑桥’的名声了。”(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