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烽火薪传: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抗战时期的传承与保护

烽火薪传: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抗战时期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终这批珍贵典籍在多方协助下得以西迁贵州,开启了文澜阁《四库》的抗战文化苦旅。关键词:抗战;文澜阁《四库全书》;陈训慈;竺可桢;播迁*个人信息:侯培和,甘肃武威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2016级博士研究生。

烽火薪传: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抗战时期的传承与保护

侯培和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战局的变化和国民政府西迁,亟须将文澜阁《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及善本内迁。但由于当时浙江省政府及教育厅的掣肘和腐败,致使库书转移运费和交通工具受限。时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不得不为文澜阁《四库》的转移多方斡旋,同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也积极向教育部致电力争迁至后方。最终这批珍贵典籍在多方协助下得以西迁贵州,开启了文澜阁《四库》的抗战文化苦旅。九年间,辗转浙、闽、赣、湘、黔、川六省,这期间麻烦之事,困苦之状,非数纸所能尽。在文澜阁《四库》存贵期间无论是庋藏改进、经费保证,还是人员安排均得到了国民政府上下的全力支持,使民族瑰宝得以在抗战烽火中完整保存,最终安然返杭。

关键词:抗战;文澜阁《四库全书》;陈训慈;竺可桢;播迁(www.daowen.com)

*个人信息:侯培和,甘肃武威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2016级博士研究生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定,纪晓岚主持纂修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的一部丛书。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成书以后,乾隆帝又命人手抄了七部分置各地,即贮于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辽宁沈阳文朔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南三阁”。由于受战祸摧残,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朔阁、文津阁、文澜阁,其中又以文澜阁《四库》的经历最为坎坷和传奇[1]。文澜阁《四库》的内迁及其保存是抗日战争时期文化内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术界少有关注,涉及其内迁及其保存的文章主要是历史过程的简单叙述,缺乏核心档案资料的支撑与系统的论述,以及在抗战烽火中对保存国家珍贵文献背后复杂的历史面相的阐释有待于进一步挖掘[2]。鉴于此,笔者试图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近期公布的关于文澜阁《四库》内迁的档案资料和最新整理出版的《陈训慈日记》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来系统地考察文澜阁《四库》得以内迁及保存背后的艰辛过程及国人对于保存民族精华的责任担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