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稳定与就业调查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稳定与就业调查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职业指导所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就业,减少失业人数。通过重庆职业指导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众多青年得以就业而不再赋闲在家,无数难民掌握职业技能而不再依靠政府救济,不仅促进了就业,而且减轻了政府和赈济委员会的经济负担。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扰乱社会安定的因素,维系了后方的社会稳定。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稳定与就业调查

重庆职业指导所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就业,减少失业人数。尤其在抗战特殊时期,社会青年失学失业现象十分严重、入川难民源源不绝,社会秩序混乱。重庆职业指导所,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为失学失业青年和外籍难民介绍工作,并且无偿对其培训,使其获得自立谋生的能力和技能。通过重庆职业指导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众多青年得以就业而不再赋闲在家,无数难民掌握职业技能而不再依靠政府救济,不仅促进了就业,而且减轻了政府和赈济委员会的经济负担。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扰乱社会安定的因素,维系了后方的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重庆职业指导所是战争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职业教育界前辈们汗水的结晶,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职业介绍、难民就业指导、职业训练和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注释】

[1]程贻举:《中华职业教育社在重庆(1937—1946)》,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2]《国内劳工消息:重庆职业指导所一年来工作之回顾》,载《国际劳工通讯》1940年第2期。

[3]《重庆职业指导所五年来工作概况》,载《新华日报》1943年5月6日,第3版。(www.daowen.com)

[4]《国内劳工消息:重庆职业指导所一年来工作之回顾》,载《国际劳工通讯》1940年第2期。

[5]“五三”“五四”大爆炸:1939年春,日寇对重庆狂轰滥炸。5月3日、4日,日寇飞机空前猖狂地进行“地毯式”大轰炸,敌机七批六十三架,投弹二百九十二枚,炸伤二千二百八十七人,炸死三千九百九十一人,毁房四千八百七十一幢,山城沦为火海,中心区街道尽成废墟,尸陈街市,血肉横飞。

[6]铺保:也称担保,旧时称以商店名义出具证明所做的保证。

[7]重庆职业指导所:《筹办难民职业训练计划大纲》,载《国讯》1939年第195期。

[8]张雪澄:《一年来重庆职业指导所》,载《新华日报》1939年10月15日,第4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