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复兴需全面协调发展

农村复兴需全面协调发展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氏强调乡村需要全面协调发展,认为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各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的问题。这些创举不仅在当时,而且对现今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些方案不能解决当时四川农村的全部问题,在抗战大环境下其收效也是相对有限的,但作为四川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四川农村穷困落后的面貌,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农村复兴需全面协调发展

高氏强调乡村需要全面协调发展,认为农村农民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各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的问题。他重视农村和农民对于建设国家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潜力,不居高临下地对待农民。呼吁“行政机关切实认识乡村工作之不可缓,下决心从全面推动起来”,“有志乡村工作的人士都下乡去”。[73]以其所致力的乡村建事业而论,已向国家民族展示了两个途径:笫一是组织训练民众;第二是开发农村资源。[74]

总之,高氏同情农民,坚信要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必先从教育入手,坚信只有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方能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他一生致力于农业教育事业,主张农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教育与社会改造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举;重视科学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科研机构办到乡村,把科学技术带到农村。这些创举不仅在当时,而且对现今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高氏是20世纪30—40年代中从事和领导乡建运动众多优秀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也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其深厚的爱国精神和忧患意识,以及对于社会勇于奉献、乐于践行的品格值得敬仰。作为教育家与实业家,高氏能够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振兴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并通过自己的系列艰辛实验,探索四川农村现代化道路,其远见卓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尽管这些方案不能解决当时四川农村的全部问题,在抗战大环境下其收效也是相对有限的,但作为四川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四川农村穷困落后的面貌,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注释】

[1]其院址在今重庆沙坪坝磁器口重庆市第二十六中学现址。

[2]重庆市沙坪坝区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重庆市沙坪坝区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98页。

[3]重庆市沙坪坝区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重庆市沙坪坝区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4]赖均伯:《四川之乡村建设运动》,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10页。

[5]江津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江津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

[6]籍裕钧:《四川乡建运动史略》,载《现代读物》第25期,1937年周年特大号,第24页。

[7]杨服之:《乡村建设漫谈》,载《现代读物》,1937年周年特大号,第33页。

[8]赖均伯:《四川之乡村建设运动》,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10页。

[9]《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一览》,载《抗战时期重庆沙磁文化区档案史料选编》(上册),重庆市档案馆编印,2011年,第437页。

[10]吴太仁:《四川的平民教育运动》,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16页。

[11]《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一览》,载《抗战时期重庆沙磁文化区档案史料选编》(上册),民国档案,2011年,第435页。

[12]张建中:《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13]赖均伯:《四川之乡村建设运动》,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10页。

[14]张建中:《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15]籍裕钧:《四川乡建运动史略》,载《现代读物》第25期,1937年周年特大号,第25页。

[16]重庆市沙坪坝区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重庆市沙坪坝区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8页。

[17]蒋国昌:《重庆教育志》,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第809页。

[18]《四川农村教育服务车促进会》,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二编 教育(二)],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19]《四川农村教育服务车促进会》,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二编 教育(二)],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20]吴太仁:《四川的平民教育运动》,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17页。

[2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料集》,农业出版社1992年版,第243页。

[22]高显鉴:《本会成立高副委员长致词》,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1期,第1页。

[23]高显鉴:《四川改进土产委员会缘起》,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1期,第2页。

[24]《四川改进土产委员会》,载《四川经济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1页。

[25]高显鉴:《四川土产改进运动的回顾与前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1-12期,第14页。

[26]高显鉴:《本会成立高副委员长致词》,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7月第1卷第1期,第4页。

[27]高显鉴:《四川土产改进运动的回顾与前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1-12期,第6页。

[28]高显鉴:《自由中国农业建设》,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5期,第20页。

[29]高显鉴:《经济作战的先决问题》,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0期,第6页。

[30]高显鉴:《四川土产改进运动的回顾与前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1-12期,第4页。

[31]高显鉴:《推动四川土产改进的几种力量》,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4页。

[32]高显鉴:《四川改进土产委员会缘起》,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1期,第2页。

[33]高显鉴:《推动四川土产改进的几种力量》,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2页。

[34]《四川改进土产委员会》,载《四川经济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3页。

[35]高显鉴:《四川土产改进运动的回顾与前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1-12期,第6页。

[36]高显鉴:《推动四川土产改进的几种力量》,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3页。(www.daowen.com)

[37]高显鉴:《四川土产改进运动的回顾与前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1-12期,第6页。

[38]《四川改进土产委员会》,载《四川经济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4页。

[39]《四川改进土产委员会》,载《四川经济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2页。

[40]高显鉴:《推动四川土产改进的几种力量》,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4页。

[41]高显鉴:《四川改进土产委员会缘起》,载《四川土产改进委员会月刊》1934年第1卷第1期,第2页。

[42]高显鉴:《四川土产改进运动的回顾与前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1-12期,第6页。

[43]高显鉴:《论四川与抗战建国之关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4页。

[44]《歌乐山乡建社缘起》,载廖庆渝:《重庆歌乐山陪都遗址》,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45]重庆市沙坪坝区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重庆市沙坪坝区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9页。

[46]《歌乐山乡建社缘起》,载廖庆渝:《重庆歌乐山陪都遗址》,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47]高显鉴:《本刊二周年献辞》,载《现代读物》1938年第1期,第5页。

[48]高显鉴:《论四川与抗战建国之关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4页。

[49]高显鉴:《从抗战基础谈到乡建问题》,载《现代读物》1938年第1期,第20页。

[50]高显鉴:《以不苟的精神实行礼义廉耻的新生活》,载《新运导报》1941年第33期,第31页。

[51]高显鉴:《当前教育的感想》,载《现代读物》1941年第10期,第4页。

[52]高显鉴:《略谈当前教育上的几个问题》,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8-9期,第12页。

[53]高显鉴:《青年的修学与就业问题》,载《现代读物》1939年11期,第16页。

[54]高显鉴:《略谈当前教育上的几个问题》,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8-9期,第4页。

[55]重庆市沙坪坝区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重庆市沙坪坝区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页。

[56]高显鉴:《本刊五周年自勉》,载《现代读物》1941年第1期,第5页。

[57]高显鉴:《本刊四周年献辞》,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1期,第3页。

[58]周鸣天:《高显鉴与抗战时期的〈现代读物〉》,载《巴蜀史志》2010年4月,第55页。

[59]1940年,《现代读物》上“四川专号”所刊论文如下:杨若瑜《纪念抗战三周年与四川专号》;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一个值得注意的生产教育办法》;四川议会议长李伯申《我国民治怎样在发展着》;四川省教育厅厅长的郭有守《四川省基础教育与人才教育》;川军将领潘文华《安定后防的中心工作》;川军将领邓锡侯《四川的安定与安定的四川》;郭沫若《先乱后治的精神》;四川省省长张群《加紧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据地》;高显鉴《论四川与抗战建国之关系》等论文。

[60]高显鉴:《本刊二周年献辞》,载《现代读物》1938年第1期,第5页。

[61]高显鉴:《教育与农业发刊词》,载《教育与农业》创刊号,1939年3月,第1页。

[62]高显鉴:《略谈当前教育上的几个问题》,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8-9期,第23页。

[63]高显鉴:《教育与农业发刊词》,载《教育与农业》创刊号,1939年3月,第1页。

[64]《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一览》,载《抗战时期重庆沙磁文化区档案史料选编》(上册),民国档案,2011年。

[65]张建中:《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70页。

[66]高显鉴:《当前的乡村工作》,载《新运导报》1938年第16期,第50页。

[67]高显鉴:《自由中国农业建设》,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5期,第20页。

[68]高显鉴:《论四川与抗战建国之关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3-6页。

[69]高显鉴:《从抗战基础谈到乡建问题》,载《现代读物》1938年第1期,第20页。

[70]高显鉴:《论四川与抗战建国之关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5页。

[71]高显鉴:《论四川与抗战建国之关系》,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7期,第17页。

[72]高显鉴:《略谈当前教育上的几个问题》,载《现代读物》1940年第8-9期,第30页。

[73]高显鉴:《田赋问题座谈记录》,载《政治建设》1941年第4-5期,第30页。

[74]高显鉴:《田赋问题座谈记录》,载《政治建设》1941年第4-5期,第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