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指导乡村建设的实施,高氏还创立《现代读物》《乡村建设季刊》[55]《教育与农业》等刊物。广泛邀请名流及各类社会人士为刊物撰稿,提高这些刊物的知名度,广泛地宣传四川的乡建运动及农业与教育的相关内容。
这些刊物中,《现代读物》影响最广泛。高氏任乡建院院长之后,为扩大乡建院影响,交流乡建运动情况,于1936年创办《现代读物》,并任社长兼发行人。“感到川省的文化不竞,就不应坐视不理,既认为川省在文化事业上尚似一片荒土,就应当自己起来做垦荒的工作。”[56]“希望借本刊的力量让人家了解四川、帮助四川。”“本刊为一综合性刊物,偏重研究宣传乡村建设问题,良以笔者三十年从政经验,确信欲求中国之富强必从建设农村为归依,乃附诸时实之后,或力为鼓吹,或实地从事。”[57]
该刊“以川(省)教院、金陵大学的教授为主要编辑,内容涉及面广,不仅详细介绍四川情况,还涉及古今中外,观念新颖,印刷精良,得到了川中各界人士的肯定”,“在四川可以说是刊物的异军,以前没有这样完备精美的刊物”[58]。社会贤达、军政要员、社会团体先后在上题词,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元老钮永键、居正,川省政府主席刘湘,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吴敬恒,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等。其影响迅速扩大,每期发行数千册,发行遍及国内外。先后刊载社会各界人士的专论,如1940年的“四川专号”[59]就有总编辑杨若瑜,四川省省长张群,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四川议会议长李伯申,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川军将领潘文华、邓锡侯,文学家郭沫若等人著文发表。“如何传播国内外的经济、教育、文化之知识,使不徒遍及于都市、要当洋溢于乡野,以本刊对象本在农村言之。”[60](www.daowen.com)
该刊创刊于抗战前夕,尽管其宗旨本是沟通和交流省内外和国内外的信息和经验,但由于抗战爆发,历史赋予了更多更重的使命。《现代读物》见证和记录了整个抗战历史,是研究我国乡建运动及抗战史不可或缺的史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