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庆市江边救火艇的启动与重建:抗战时期社会变迁研究

重庆市江边救火艇的启动与重建:抗战时期社会变迁研究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0年1月16日船体完工,因本身无动力,由江边救火第一艇接拖至牛角沱震旦机器铁工厂安装引擎。第二艇安装帮浦完成后,被命名为重庆市江边救火第二艇,配备江边救火第二队,第二队驻扎在朝天门外嘉陵江嘉陵码头。1940年5月28日、6月11日,陆军新编第二十五师步兵第二旅三团两次参加灭火,分别损失斧头1把。至于全民消防,从大规模开挖蓄水池,到家家户户储备水缸、沙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经同消防灭火紧紧连在一起了。

重庆市江边救火艇的启动与重建:抗战时期社会变迁研究

重庆两江环绕,江边码头仓储堆栈众多,两江货运繁忙,岸边水上都易为空袭目标。全面抗战爆发后,成立江上救火专业消防队就势在必行了。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召集防空会议议定配备江上救火船3艘,并当场决定将当时川江航务管理处已售给民生公司的老旧绥靖炮艇改装为灭火艇先行使用。[10]防空司令部命令防空基金保管委员会拨款向民生公司购买,交由震旦机器铁工厂安装抽水帮浦,改装为救火艇。1939年3月,江边救火第一队成立,驻扎在市区长江岸太平门码头,担任平战时救护沿江各岸火灾任务。[11]4月,该绥靖炮艇改装完成,命名为江边救火第一艇,拨交江边第一队使用。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时,江边第一队参加了扑火。

江边救火第二队于1939年8月成立[12],主要任务为警戒扑救市区嘉陵江沿岸火患。成立之初趸船、救火艇都还未落实,防空司令部早在上半年已着手二队救火艇的购置,向重庆赵坤山造船厂订购木壳船,船体造好后,由震旦机器铁工厂安装福特双引擎。1940年1月16日船体完工,因本身无动力,由江边救火第一艇接拖至牛角沱震旦机器铁工厂安装引擎。任务完成后,第一艇驶回时,突然机械失灵,顺流漂至元通寺滩盘后沉没江心,三车傅青山溺水身亡。警察局随即进行打捞,未获成功。第二艇安装帮浦完成后,被命名为重庆市江边救火第二艇,配备江边救火第二队,第二队驻扎在朝天门外嘉陵江嘉陵码头。

第一艇已葬身长江,消防事务不容拖延,而市财政又无力出款,于是1940年2月市消防联合会发起募捐,预备募足12000元购置木壳双机救火艇交一队使用,全市殷实商户空前齐心,银行公会捐款2000元,钱业公会800元,裕华纱厂100元,震旦机器铁工厂1000元,赵坤山船厂300元等,总共收到各行业公会及商号捐款法币16700元。消防联合会仍然向赵坤山造船厂订购木壳船,由震旦机器铁工厂安装帮浦。所有工料安装等费支出全部为16177.85元,余款作为消防联合会经费。[13]该艇安装100马力比尔克双引擎,性能较旧艇有所改善,半年后完成交第一队使用。9月2日,该艇补行下水仪式,防空司令部长官、市长等前往祝贺。[14]

该两艇1943年2月进行了大修,以后每年都有维修,一直到抗战结束,两艇承担着长江、嘉陵江沿岸消防任务。重庆市政府曾于1940年12月所拟“改进明年空袭救护事宜意见”中提出再成立江边救火队两队,增加消防艇,一驻寸滩,控制长江上下两岸,一驻沙磁区,策应嘉陵江之江边救火队,但限于经费没有实现。[15]

以上所述为当时重庆主要消防设施,此外,专业消防队还配备了一些必需的消防工具,与救火车、消防艇配套的消防水带、高梯,破拆必备的斧头、榔头、铁钩、锯子、扯绳、竹梯、夹梯、扯梯等,即使这些原始的手工工具,当时也一直倍感缺乏,必须由市采购委员会统一采购,各消防队登记造册。驻渝防护部队同时也肩负着协助消防灭火的任务,所领用原始灭火工具水桶、斧头、榔头、铁钩、锯子、绳索、电筒等,也须由重庆防空司令部或重庆卫戍司令部与重庆市政府接洽,移防时必须造册移交接防部队或重庆市政府。即使是救火中损失斧头、火钩等,也需要说明缘由。1940年5月28日、6月11日,陆军新编第二十五师步兵第二旅三团两次参加灭火,分别损失斧头1把。该团长每次都立即呈报重庆防空司令部,防空司令部再致函重庆市政府请将该斧头注销。[16]当时经济窘迫、设备紧缺于此可见一斑。

一些单位因为训练、清洁等原因有时会向警察局借用消防器材,为了救火设备能更长久有效的利用,1943年10月重庆市警察局呈请防空司令部、市政府分别下令各机关团体不得再向警察局借用消防器材。防空司令部直接令警察局“由消防队严词拒绝”,市政府的答复是由消防总队“婉拒”。

除开常备消防队外,重庆还有编制比较完备的义勇消防队。战前民间各坊乡组成的救火会所属之救火队即为义勇消防队,抗战开始共计5中队,1941年扩编为8中队,救火时以人力唧筒为主,通过人力提压将水喷压出来灭火。据向楚《巴县志》记载,1928年重庆消防联合会辖48分会,每会配置腕力救火机1具,共48具,1933年市民集资购买广东腕力救火机31具,到抗战全面爆发时,此种人力唧筒全市义勇消防队共有62具。[17]因义勇消防队经费来自民间筹募,购买设备为各地方绅商民众出资,损坏或添置并不报经政府批准,故数字多有变动。1940年1月统计,广东式水龙27具,甑子式水龙14具,风箱式水龙14部。1941年消防总队统计腕力唧筒58具,1942年统计数为66具[18],1943年统计数依然为66具[19]。另外,义勇消防队还配备少量水带、竹梯、钢锯、沙铲、火钩、斧头、榔头等,数量均非常有限。至于全民消防,从大规模开挖蓄水池,到家家户户储备水缸、沙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经同消防灭火紧紧连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经济吃紧、交通阻滞、空袭频繁,且东部地区大片沦陷,消防设施的购置和运输都面临诸多困难,种类和数量均极有限,维护、维修亦不能正常进行,在此艰难状况下,政府仍举有限之财力物力扩充消防设施设备。而重庆消防人员和普通老百姓,凭着顽强的意志和血肉之躯,利用有限、简陋、老化的设施器材,很好地完成了战时消防工作,对保卫重庆、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重庆抗战史上重要的一页。

【注释】

[1]重庆市档案馆,0061-0015-04362。

[2]重庆市档案馆,0053-0022-00059。

[3]潘洵、周勇主编:《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日志》,重庆出版社2011年版,第106页。

[4]重庆市档案馆,0061-0015-02867。

[5]重庆市档案馆,0061-0015-02867。

[6]重庆市档案馆,0053-0027-00082。(www.daowen.com)

[7]重庆市档案馆,0061-0015-00286。

[8]重庆市档案馆,0053-0027-00082。

[9]重庆市档案馆,0053-0027-00082。

[10]重庆市档案馆,0053-0002-01407。

[11]重庆市档案馆,0207-0006-00064。

[12]重庆市档案馆,0061-0003-00379。

[13]重庆市档案馆,0231-0004-00042。

[14]重庆市档案馆,0061-0003-00283。

[15]重庆市档案馆,0044-0001-00072。

[16]重庆市档案馆,0053-0012-00089。

[17]重庆市档案馆,0044-0001-00081。

[18]重庆市档案馆,0044-0001-00026。

[19]重庆市档案馆,0044-0001-000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