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政》是抗日战争时期贵阳市政府贵阳市政编辑室印行的一份半月刊,由贵阳市政府发行,总售处由贵阳市中华南路的文化服务社负责,代售处为全国各大书局,贵州印刷所承担印刷业务,依法呈请内政部查记(贵州省图书杂志审查处杂字〇六八号)。期刊最初定价为每本四角(后来有所增加),邮费另定。[16]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政府成立后,为“协助市政之发展”“宣达市政政令”“征集市民对于市政的批评和建议”,不久便成立了贵阳市政编辑室,专职《贵阳市政》的编辑印行。根据《贵阳市政府出版〈贵阳市政〉办法》规定,贵阳市政府出版《贵阳市政》的目的:(1)阐述国父遗教总裁言论;(2)倡道市政建设;(3)披布市府施政情形;(4)宣达政令;(5)训练市民;(6)研究抗建之理论与实际问题等。[17]该刊由贵阳市政府参事室办理,设总编辑1人,编辑若干人,其人选由市长派员兼任之,刊物的出版、经理、推广事宜,由市长指定人员分别照办。为充实内容撰编专门文稿及解答读者各项特殊问题起见,得延聘特约撰述若干人。
剖析《贵阳市政》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投稿规程等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期刊在“协助市政之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贵阳市政》的办刊宗旨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甲、发扬本府政纲及实施状况,使市民明了真相,以协助市政之发展;乙、灌输市民应具的知识,引起对于市政研究兴趣;丙、征集市民对于市政的批评和建议;丁、研究本市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诸部门之建设问题。[18]为服务于其办刊宗旨,《贵阳市政》对期刊主要栏目进行了明确规定,其内容除文告、规程、报告、纪事外,其他关于市政之专著、论述、建议、时论、特载及各省市政调查,无不收罗采录,以供研究。为此,期刊出台了《贵阳市政府〈贵阳市政〉投稿规程》,对市民投稿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甲、市民对于市政有所建议或规划有所投稿者,均所欢迎,唯以关于市政为主体,不涉他项问题。乙、投稿字数,每篇最好由两千到四千字左右,特约稿不在此限。丙、各种文字以通俗为主,文言白话均可,但需缮写清楚,一律加标点符号,如系论述,并请附寄原文,或祥示原文名称,稿末注明地址,以便通讯,至稿揭载时署名与否听投稿者自定。丁、来稿一经登载,酌致薄酬。戊、投寄之稿,无论揭载与否,概不检还,稿件内容,本刊有增删之权,但投稿人不愿增删者,可于投稿时预先声明。己、投稿者请寄贵阳市政府贵阳市政编辑室。[19]通观《贵阳市政》各期所载内容,都能够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认真执行。事实上,这一期刊的创办及其围绕以上要求的正常运行,本身就是贵阳市政向城市早期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伐。
《贵阳市政》期刊的创办,为贵阳市政府宣达政令和广大市民参与市政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平台。期刊从创建、印行到管理,从文章内容的选用、编辑到登载,都与抗战时期贵阳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正如余华沐在《新贵阳》一文中所指出的:“创刊《贵阳市政》这定期刊物,使市民认识新贵阳建设之重要,而予以协助推行,则官民之间打成一片,那伟大的建设力量,将使市政当局所拟具的预定计划,能一一完满的实行。”[20]期刊所开设的专载、论著、市政会议、法规辑要、半月评论、调查报告、市政动态、领导讲话、市民建议等内容,范围广泛,视野开阔,涉及抗日战争时期贵阳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等领域,同时,期刊还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以及时人对于市政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其中绝大部分是贵阳市政的相关内容,部分内容为外地市政的经验介绍。通过对《贵阳市政》及其所登载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部分还原当时贵阳市民参与市政的概况。(www.daowen.com)
“宣达市政政令”是《贵阳市政》的办刊宗旨之一。市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适时向市民公布市政信息,既可以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政府的相关工作,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争取更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是向市民进行市政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让市民接受更多的关于市政方面的知识,提高市民的修养和素质。《贵阳市政》登载的大量法规、市政会议记录和领导讲话等,是贵阳市政府“宣达市政政令”的具体举措。例如,程式的《新都市与新市政》,分析了一般都市与市政的缺点,将其归纳为八种:①都市的死亡率高于乡间;②都市人民体格衰弱;③都市人民精神颓败患精神病的很多;④都市的道德不良;⑤都市自杀率比乡间高;⑥都市的犯罪多于乡间;⑦都市的贫穷多于乡间;⑧都市的性道德比乡间更坏。[21]如果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不外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够“轻此重彼,或是彼先此后”,而是要“同时并进,同时解决”。因此,建立新都市新市政的对象是“废除以前都市的缺憾”,一个新都市的设施,“应该筹及它的永久性固定性”,并且要“顾到一个都市当前的一切传统习惯、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情况”。[22]程式关于一般都市与市政缺点的归纳至今虽然已经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他的相关内容介绍,在当时为广大市民认识新都市、建设新都市提供了帮助,增进了市民对都市和市政的认识和了解。
“征集市民对于市政的批评和建议”是《贵阳市政》的又一办刊宗旨。《贵阳市政》为广大市民参与市政交流、表达市政诉求、发表市政建议或批评等提供了机会,登载了大量与贵阳市政有关的论著、建议、特载等,为“协助市政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广泛征集市民对市政建设的意见,《贵阳市政》在期刊内,“特专开‘市民信箱’,以为市民发挥意见的园地”。这一措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先后接到很多有关市政改革的可贵意见,足供本市政规划的参考”。[23]针对市民提出的各类批评和建议,特别是“眛于当前的事实,奢望过殷者”,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这些意见,“设使不加解答在市民心理上蔓延,就会流为眛于事实的恶意攻击,与歪曲批评,牵制今后市政的发展,在负市政设计责任的人有这些观念,为害更烈,充其极,足使整个的城市规划,犯好高骛远、全盘落空的毛病”。[24]因此,政府组织相关人员综合各种意见进行解答,例如,郑一平在《有关贵阳市政规划的几个问题》中就对市民提出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见、市政规划,“恒以‘物质美观’为唯一目的”的意见以及一些不实事求是的意见进行了解答,并就拓展贵阳城市地域问题提出了个人分析意见,与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和建议进行了对话。在《贵阳市政》登载的文章中,类似这样的由市政府组织人员与市民进行市政对话和交流并解答各种建议意见的事例屡见不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