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贸大管理系中的统计学科:前后三十年的发展

贸大管理系中的统计学科:前后三十年的发展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贸大1982年设立国际经济管理系,下设统计学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学校施行依托五系、面向全校开设统计学教育的方略,教学定位于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各种教学活动和改革均围绕这一定位开展。经过老中青三代统计学人的不懈努力,贸大的统计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成绩卓著,科研成果丰硕。邱创后来出任会计学教研室副主任,熊伟后来出任营销学系主任,张杰后来出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贸大管理系中的统计学科:前后三十年的发展

贸大1982年设立国际经济管理系,下设统计学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1]1986年更名为国际企业管理系(继续称“五系”)。1994年以国际企业管理系为基础建立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统计学教研室与数学教研室合并成立统计学与定量分析学系。200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次年,教学机构相应合并,数学教学任务调整给信息学院。2005年学院更名国际商学院,学系更名为统计学与技术经济学系。这里提及以上两级机构时,按事件发生时的机构名书写。

第二章已交代过,20世纪50—70年代,统计学科寓寄在对外贸易经济系的进出口教研室,呈现出“前业务、后核算”的格局。而核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策划建立五系时,讲授和研究核算的统计学和会计学由对外贸易经济学(三系)转到这个新建的五系,也就顺理成章了。学校施行依托五系、面向全校开设统计学教育方略,教学定位于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各种教学活动和改革均围绕这一定位开展。在当初五系的6个教研室中,数学教研室是向经管类学生提供数学课程的,基本上不与其他5个教研室发生直接的学术联系。统计学教研室之外的4个教研室的教师为其知识背景所限,但凡涉及数据分析与决策方法的课程都由统计学教研室提供,诸如商务调研、管理科学[2]生产管理等,因为商务调研里面有随机抽样的设计和调查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科学和生产管理里面有许多数据模型决策问题。

这些非统计学专业的教师的知识局限性如何,通过下例可见一斑。会计学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在学习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的课程,其中包括管理科学。会计学教研室与统计学教研室对门。某日,一位会计学教师在对门房间问贾怀勤:“您说我照着教材做这道例题,怎么结果与教材不一致呢?”贾怀勤过去一看,她那道题是“模拟”(Simulation)那章的,就明白了。于是贾怀勤对那位老师说:“模拟就是以既有数据集,使用某种决策模型,按既定程序运算,随机产生结果。所以你几乎不可能得到教材所载的结果。”这说明她虽然学了课程,但是仍没有明白“模拟”的真谛。经贾怀勤这么一说,该教师才恍然大悟。(www.daowen.com)

经过老中青三代统计学人的不懈努力,贸大的统计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成绩卓著,科研成果丰硕。除了这些,统计学教研室还向其他单位贡献了定量分析方面的人才,以便他们更新知识和开设新课。李志伟的硕士生邱创,毕业后到会计学教研室任教,主讲管理会计;熊伟毕业后到营销学系任教,主讲市场调查;施家珍的硕士生席宁华,论文写的是“本量利模型[3]及基于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毕业后到信息管理专业任教。张杰,根据学院的决定,带着“市场管理”课程转移到管理学系任教。邱创后来出任会计学教研室副主任(最终离开了学校),熊伟后来出任营销学系主任,张杰后来出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席宁华后来成为会计电算化专家,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不幸英年病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