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贾怀勤的中国经济研究成果: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前后三十年

贾怀勤的中国经济研究成果: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前后三十年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贾怀勤2009年年初发表的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与对外经济贸易因素》。贾怀勤主张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大力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贸易结构,适度降低贸易依存度,以减少外部经济不利因素向国内传导的力度,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贾怀勤的中国经济研究成果: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前后三十年

截止到21世纪初,中国绝大多数经济统计学者都是经济统计学专业出身,然后选择本人感兴趣的某个或某几个经济领域开展教学和研究,他们擅长宏观经济统计或曰国民核算;而新一代经济统计学人中则有从数理统计专业转向经济统计学科的,他们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方法熟练。贾怀勤与上述学者不同,他出身于国际贸易专业,后来根据对外经贸事业对定量分析的需要,转向了国际贸易统计领域。他的长处是依靠其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底蕴,密切联系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事业重要课题开展研究。他在从事国际贸易统计研究的同时,也应有关方面邀请或者自发对若干经济专题进行了研究。

1.学习、领悟邓小平经济思想

1999年11月,学校党委将一批学者所写论文合编成《世纪的抉择——邓小平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邀请时任党委副书记的贾怀勤担任主编。贾怀勤不愿只署名而不做贡献,就写了一篇4 000多字的序言。[3]序言写道:“中国拨迷雾闯险滩,使社会主义建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愈加蓬勃发展,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高擎社会主义大旗满怀信心地迈向21世纪。”“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最后25年内的发展历程,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名字密不可分。”“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和自己的独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在这当中,‘生产力’论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则,两者构成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贾怀勤文章主要围绕上述两点书写自己的学习体会。

2.跨世纪经贸格局展望

1999年未,中央文献出版社邀请贾怀勤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与21世纪对话》撰稿,要求文章对21世纪的科技、经济社会和人文各方面的前景作出展望。贾怀勤写了《21 世纪国际经贸格局展望和中国对策之思考》,约13 000字。

该文第一节写“人类社会开始迈进知识经济时代”,提出这个时代的特点是:(1)高技术行业(如计算机、电子航空航天行业)的产值和出口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制造业结构呈现高技术化趋势。(2)加紧用高技术设备武装服务业(如电信、运输、商贸、金融医疗等行业),增进其竞争力。(3)就业结构高知识层次化,教育和培训空前活跃。(4)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管理模式趋向去中心化。

第二节写“国际经贸正向全球经济交往的层次提升”,其最突出之处有以下几点:(1)各国市场一体化。(2)国际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知识的竞争,争夺的关键是人才。(3)企业经营全球化。(4)企业组织网络化。

第三节写“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促进国际经贸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提出两个亟待思考的问题:一是全面地计量跨境开展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就地生产销售给当事国带来的总的经济利益;二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远在地球两个角落的交易者能够便捷地进行货物贸易和分离型服务贸易,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电子商务交易统计信息。

第四节写“中国在国际经贸格局中的历史坐标和应对之策”,中国对外经贸战略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2)工业经济意义上的比较优势和知识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并举,对外经贸的规模和效益并重。(3)在继续大力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对外投资,使中国的跨国经营初步形成气候。(4)有控制地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积极推进基于传统优势和知识经济比较优势的服务出口。(5)深入研究并切实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和形成足够的抗御风险能力。

20年来的实践表明,当时贾怀勤文中提出的多点展望和建议都已经或正在出现和实施,尽管没有使用现今的术语,如数字经济(知识经济)和数字贸易(分离型服务贸易)、全球价值链(企业经营全球化和企业组织网络化)、深化对外开放、企业走出去和防范和抗御风险。

3.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研究

2008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起进入“寒冬”,这是第一次出现中国经济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周期性运行的同步下行。贾怀勤2009年年初发表的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与对外经济贸易因素》。[4](1)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波动的规律变化;(2)归纳中国政府在各轮波动中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主要内容和出台背景;(3)研究对外经济贸易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探讨21世纪以来进出口贸易与GDP发展走势的趋同。

贾怀勤认为,首先,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应该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政府必须承担起宏观调控的责任,在必要时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干预经济走势。其次,政府的调控应该更多地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伴以法律手段,尽可能少地使用行政命令。最后,政府的调控应该在措施上有保有压,具有结构上的可操作性,尽可能避免“一刀切”,不搞“硬着陆”,减少反弹力度。

关于对外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方式,贾怀勤认为主要通过外国投资和对外贸易来实现,一方面是利用外资和外贸为中国经济增长做贡献,从而直接影响经济波动,另一方面是外资和外贸把世界经济波动(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和与中国有密切经贸关系的相邻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传导到中国境内。贾怀勤主张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大力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贸易结构,适度降低贸易依存度,以减少外部经济不利因素向国内传导的力度,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www.daowen.com)

4.重新解析拉动经济的三因素并对其拉动贡献进行测算

传统的“三驾马车”说,从经济学视角,认为拉动GDP的三项因素是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和净出口。但是从经济统计视角,以其为基础测度净出口对GDP的拉动贡献却导致贸易逆差起反向拉动作用的负效应悖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与对外经济贸易因素》一文中业已提出这个问题。2017年《拉动经济的第三匹马:经济学视角与统计学视角》[5]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全球价值链概念融入经济统计测度,将GDP恒等式重新解释为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并使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新解释三因素的拉动贡献进行测算,从而提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战略总体建议:在着重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在扩大总需求问题上,要着重扩大最终消费,调控好投资总规模,优化投资方向,同时还要努力扩大出口。具体建议是:

(1)需求侧“三驾马车”由国内最终消费、国内资本形成和国外需求构成。进入新常态后,尽管国外需求不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但是仍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2)净出口是构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三项因素之一,但不能将之视为拉动贡献因素,因此,中国对外贸易追求动态的进出口平衡,而非片面追求顺差(净出口)。

(3)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外国需求,反过来外国的经济增长也需要中国对其产品的需求。中国的对外开放要增强命运共同体观念,实行共赢发展战略。

(4)外国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有通过中国外贸的开展,才能使中国产品切实成为外国的需求。中国外贸拓展,既要注重地理意义上的市场拓展,更要注重提升贸易质量和做好相关服务。

(5)经济发展创造新的需求。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要有助于增强对方的发展能力和提升对方居民的生活品质,如此方能使对方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长,进而拉动中国经济。而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其他国家发展的机遇,中国对外国需求的增长,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注释】

[1]Robert Koopman,William Powers,Zhi Wang and Shangjin Wei.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working paper,U.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website,2011,10.

[2]贾怀勤.世纪的抉择——邓小平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此文收入贾怀勤论文集,标题为《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4]该文发表在《国际贸易》2009年第1期。

[5]贾怀勤,吴珍倩,杨贵中.拉动经济的第三匹马:经济学视角与统计学视角.国际经济评论,2017(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