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贸易核算概念探讨: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重要时期

贸易核算概念探讨: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重要时期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个问题,增加值贸易核算需要进口最终产品和中间品的区分数据,还需要中间品分产业部门的使用数据,但是目前并没有确切口径的区分数据。因此,在测算增加值过程中需要作出某些比例假设。要严密地编算增加值贸易统计,不仅需要现有的基于海关的货物贸易数据和国民核算的投入产出数据,还需要通过企业调查采集补充数据。该采访稿对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增加值贸易统计的意义、研究途径和应用前景等,做了详尽的阐述。

贸易核算概念探讨: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重要时期

1.要不要进行企业调查以获取研究所需数据?

鉴于国际上对基于增加值的核算在理论和核算模型上已经成熟,贾怀勤认为中国要在此项研究上有所创新,应该在数据来源和具体核算方法上下工夫。

2011年年底,某研究机关召开了“企业价值链调研方案论证会”,议题集中在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应用于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贸易增加值核算上。参加者有来自本部有关司局的,还有来自中科院系统所、北大、贸大、中国五矿化工商会和中国机电商会的。美国库普曼研究团队[1]的美籍华人学者王直应邀到会。

会上提出两个重要问题:(1)是否考虑折返贸易;(2)是否进行企业调查以获取研究所需数据。

贾怀勤在会上发言提出了增加值的折返问题,尽管没有使用“折返贸易”一词。贾举例说,A国组装大型船舶,使用的许多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其中主控装置的生产国B在生产中又使用了A国生产的集成电路板。在核算A国的出口增加值时,一种思路是只考虑总装工序和国产零部件含有多少A国的增加值,另一种思路是把出口到B国又进口回来的集成线路板的增加值也考虑进去。经讨论,认为第二种思路实施起来太复杂,暂不宜操作。对此贾怀勤表示理解,不持异议。

第二个问题,增加值贸易核算需要进口最终产品和中间品的区分数据,还需要中间品分产业部门的使用数据,但是目前并没有确切口径的区分数据。因此,在测算增加值过程中需要作出某些比例假设。依据这样的假设,得出的数据就比较粗略,只能做排序比较,不好做严格的定量描述(王直在10月份宣讲其论文时也提到这一点)。要严密地编算增加值贸易统计,不仅需要现有的基于海关的货物贸易数据和国民核算的投入产出数据,还需要通过企业调查采集补充数据。

会议邀请两个商会代表参加来看,原本是考虑开展企业调查的。但是后来在讨论中发现企业调查从程序上较为复杂,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做准备和实施,该机关倾向于放弃此法。

贾怀勤力主做企业调查,理由是中国搞的研究一定要在美国库普曼团队成果基础上有所前进,如果停留在人家的方法上,只是换上了中国数据,学术价值不大。

或许是贾怀勤的理念太过“学术”,而该机关又急于拿出课题报告,贾怀勤的意见未被采纳,也没有受邀参加后续的研究和讨论了。

2.“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增加值”不可混淆

由于将增加值引入贸易核算时观察的角度不同,或者说对增加值测度的范畴不同,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了Trade in Value Added(缩写为TiVA)和Value Added in Trade(缩写为VAiT)的概念。前者译为增加值贸易,后者译为贸易增加值。2012年,Robert Stehrer明确了两者的区别。就出口而言,两种核算方法都致力于测度一国出口中本国要素的价值含量,为此都剔除了一国出口中国外价值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值贸易充分考虑了折返贸易的影响,而贸易增加值并未考虑这一部分,存在重复加总。

如果对TiVA和VAiT这两个概念认识不清,则必然出现混淆。2014年10月一份重要文献的英文文本提到“an aim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iVA Database”,而相应的中文文本写的是“建成贸易增加值数据库的目标”。贾怀勤曾向有关方面询问此事,然而未有答复。好在这些概念太专业,极少有人会将中英文本对照阅读。

3.总值,还是全值?

本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值不存在特定称谓,但是增加值概念使用后,包含货物全部价值的词条该称作什么,就成了一个问题。2011年6月,世贸组织与日本亚洲经济研究院合著的《东亚的贸易模型和全球价值链——从货物贸易到任务贸易》是这个领域第一部公开发行的著作,这部书里对增加值的对称间或使用了gross value,total value 和entire value。而库普曼团队在其工作文稿中将这个概念直接称为gross value。王直来华第一次讲座时也没有确定的译法,多数时间译作“总值”,也有时译作“毛值”。由于国内许多青年学者是学西方经济学的,不了解国民核算架构,更不知道中国的贸易统计发展过程,就跟着王直称“总值”了,一直误用至今。(www.daowen.com)

其实这里所指是货物的全部价值,叫“总值”是不确切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创造出“全值”的概念,原进出口业务统计制度和海关统计都使用“全值”。

“关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的料件,按照料件的CIF价格统计。加工装配产品出口时,按照原材料、加工费作全值统计。”

“关于出料加工贸易的出口料件,按照料件的CIF价格统计。加工产品复运进口的,按照原材料加工缴费作全值统计。”

中国海关统计和进出口业务统计30多年前所称“全值”,在统计意义上,就是增加值的对应概念,英译文就是世贸组织与日本亚洲经济研究院那部书所说entire value。

4.研究成果被新华社内参转载,得到王岐山副总理批示

2012—2014年,贾怀勤先后发表3篇论文,就上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中国贸易统计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将增加值引入贸易统计:改革还是改进》[《统计研究》2011(05)];

《增加值贸易的意义、研究途径和应用前景》[《经济统计学》2013(01)];

《增加值引入贸易核算的概念辨识》[《经济统计学》2014(02)]。

2012年9月19—20日,中国商务部与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举办“全球价值链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贾怀勤接受了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财经采访室侯雪静记者的采访。该采访稿对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增加值贸易统计的意义、研究途径和应用前景等,做了详尽的阐述。10月15日,新华社国内部致信贸大,称贾怀勤关于增加值统计法的研究成果被其内部多篇稿件引述,为中央领导提供参考,特此表示诚挚感谢。

图6-6 新华社给贸大的致谢信

2012年12月12日,侯雪静打电话给贾怀勤,进一步明确了中央领导的具体身份,“这篇内参报道得到了王岐山同志批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