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研究,是1991—1996年此问题研究的必然深入。论文的主要内容贸大分配到的课题是贾怀勤一直研究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前是从统计规则上论述数据差异成因,这次重点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上找原因。第四部分为全文核心,以中美贸易为例,集中论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原产地问题对国际贸易统计描述功能的扭曲作用。文章指出美国对高技术向中国出口的限制直接影响贸易不平衡。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研究,是1991—1996年此问题研究的必然深入。这当中有许多学者参与了研究,观点相互启发,成果交相辉映。贾怀勤有两篇代表性作品问世。

1.向哈佛大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经济全球化与原产地统计》

龙永图副部长说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资,与美国哈佛大学联合举办一个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时间是1998年1月。1997年4月,龙永图邀请国务院政研室、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数名学者到部里,说明情况,请大家花8个月的时间准备论文,拿到哈佛研讨会上去讲。

参加“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研讨会的中方单位共准备了5篇论文,经过两轮集体讨论,龙永图亲自把关,还另外邀请专家进行审评,反复修改,最后定稿,应该能体现中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最高水平。

(1)论文的主要内容

贸大分配到的课题是贾怀勤一直研究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前是从统计规则上论述数据差异成因,这次重点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上找原因。

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准备的论文,以“经济全球化与原产地统计”为题,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1万余字。课题参加者包括薛荣久(负责第二部分文字),贾怀勤(总策划和总纂,负责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文字),赵宇辉(负责第四部分文字)和徐进亮(负责第三部分文字)。

第一部分说明原产地规则的作用,指出它作为国别贸易统计依据所内含的扭曲影响。第二部分概括和归纳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深远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其对外贸易的特征。

第四部分为全文核心,以中美贸易为例,集中论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原产地问题对国际贸易统计描述功能的扭曲作用。在既有从美国自华进口值剔除中国香港转口增加值的公式基础上,又开发了剔除中国加工贸易增加值的公式,并使用相关各方的数据测算出1994年和1995年剔出两项因素后的美国自华进口值,分别相当于美国官方数字的26%和39%。

第五部分首次提出“综合涉外贸易统计体系”的设想,提出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统计综合考虑,以全面反映通过贸易所实现的国家间利益分配。这个认识先于后来贸易统计界研讨的属权贸易核算法若干年。

此文后来被评为1998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奖”优秀论文一等奖。

(2)参加龙永图代表团赴美交流,在哈佛大学宣讲论文

龙永图代表团访美的重头戏是参加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研讨会。1998年1月15日代表团成员启程,于16日下午抵达波士顿

17日(周六)上午9时,由哈佛大学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研讨会开幕,分四段进行研讨,上午和下午各两场。

图5-5 哈佛研讨会论文《经济全球化与原产地统计》中文本和英文本封面

第一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新世界繁荣的挑战”,由杰弗里·萨克斯主持,发言者依次是龙永图,Timothy Geither(美国财政部),Richard Cooper(哈佛大学),Steven Parker(美国亚洲基金会)和朱善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第二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量化分析”由吴永泰(Wing Thye Woo)主持,发言者依次是Robert Feenstra(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arwick McKibbi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赵涛(国务院政研室经济组),陈文静(贸研院)和贾怀勤。

第三场“在华外国直接投资”由Lora Sabin主持,发言者依次是Rechard Brecher(国际数据公司),Hugo Shong,冯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Jerome Cohen。

第四场“中国变化中的比较优势”由海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持,发言者依次是Marcus Noland(国际经济学院),萧庚(香港大学),黄一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孙杰和张一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最后由Richard Cooper和龙永图总结发言。(www.daowen.com)

在哈佛大学研讨会上,Robert Feenstra课题组的论文是《美中双边贸易平衡:数据及其决定因素》,课题组成员还包括海闻、吴永泰、杰弗里·萨克斯和姚胜利(音)。因为此文与贾怀勤的论文探讨的是同一个议题,无论是其高质量的写作(研究方法和结论),还是课题组成员的姓名,都给贾怀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后多年的学术活动中,或者按其姓名检索其论著,或者当面交流,都源于这个研讨会上的结识。

一周的访问,不仅在学术方面受益,还接触了许多美国工商界和学术界的名人,使贾怀勤对美国的经济景况,美国人对美中经贸关系的看法,美国举办会议和会晤的方式等,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图5-6 哈佛研讨会中国代表团名单(片断)

2.长文《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和相关经济因素分析》对此问题给予全面回答

2003年秋以来,美国根据本国数据预测全年对华贸易逆差可能逾越1 200亿美元大关,指责中国“不兑现(入世承诺)、不公平、不平等”的贸易政策危及美国经济。贾怀勤受商务部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委托,撰写长文《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和相关经济因素分析》,从国际贸易统计制度,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和发展特点,中美两国全球战略关系等三个层次,深入分析有关因素如何影响中美贸易平衡,进而阐述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差额,最后就两国政府如何平等地、积极地解决贸易平衡问题,深化互利合作提出建议。

此文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只是贸易顺差的较小受益者,利得大头属于跨国公司。文字以翔实资料陈述中国关税大幅降低,市场开发进程值得称道,贸易体制趋于WTO规范。文章指出美国对高技术向中国出口的限制直接影响贸易不平衡。

文章指出,美国储蓄和投资双缺口宏观政策是造成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文章驳斥了中国加工产品输美导致美国就业岗位丧失的指责,还驳斥了美国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无端指责。

文章最后建议美方“摈弃以传统贸易统计数据衡量利益得失的认识方法,树立综合涉外贸易统计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认识方法,树立互惠共赢博弈理念”。若美国政府“按发展、平等、互利的原则处理中美经贸关系,则两国间贸易不平衡问题就不会成为导致两败俱伤的贸易摩擦的导火索,而且也可以逐渐求得积极的贸易平衡”。

以上这些论断和建议,对2018年美国对中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摩擦,仍有借鉴意义。

在这两篇代表性著作的写作过程中,穿插着与之有关的一些活动,如1999年向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申请课题获批。此申请的研究领域是“国际比较”,课题名称是“中美双边贸易平衡研究”。

图5-7 贾怀勤获批的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1993年,应外交部人事司教育培训处之邀,给该部官员讲授“世界经济统计”课程

冷战结束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使得外交部领导意识到外交系统的干部不仅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国际政治知识和外交艺术,还需要补充一些国际经济知识,因此举办了经济知识培训班。教育培训处从在京高校请了4位老师授课,其中贾怀勤讲授“世界经济统计”。授课分为9次,每次3课时。图5-8是贾怀勤所用教案的第一页。

图5-8 贾怀勤在外交部的授课教案(片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