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下旬,贾怀勤结束在加拿大的进修和实习,回到贸大,向李志伟、陈及时和施家珍分别汇报了此行的收获。三位老师都对他的加拿大之行所获给予肯定,对之后的工作分别做了指示。综合三人指示精神,贾怀勤着重辅助施家珍做好应用统计和教研室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并重点加强国际贸易课程的建设。
1985年秋季某日,施家珍去中国人民大学林园拜见戴世光老先生。此时,戴老正在编写《世界经济统计》,初稿写就,邀请施家珍等人审稿。施家珍读后去见戴老,也把贾怀勤带上了,当然只是旁听。听到戴老说,贸大的统计学还是要结合主业,搞外贸统计,发挥固有优势。
贾怀勤从这次聆听戴老教诲和研读其著作中认识到,尽管戴老反对苏联模式的统计学,但他并不否定官方统计的作用,不反对开展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核算的研究。他本人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早在“文革”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统计学教学,他和一部分同事被临时调到北京经济学院,成立了人口研究室,从“批判”角度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指标基本知识》(人民出版社,1977年)。改革开放后着手编著《世界经济统计概论》(人民出版社,1987年),全面介绍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SNA经济统计体系和苏联的MPS经济统计体系,诠释如何正确解读它们的统计数据。他于1980年所写《国民收入统计方法论》和《国民收入经济核算理论的发展——综合性生产抑或限制性生产》两篇文章,为我国国民核算与国际接轨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时关于贸易统计有两门课程:一是“国际贸易统计”,由陈及时主讲,讲授贸易统计的国际通用理论、方法和体制,使学生全面了解国际贸易统计数据的涵义和来源,掌握分析国际贸易总体状况、地理走向结构状况、商品类别状况和动态变化状况的方法,从而能够使用统计数据对国际贸易进行研究,授课对象是经管类各专业。第一是“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由郑敦诗主讲,授课对象是会计本科和专科,使学生认识中国的进出口业务统计的任务和组织体系,掌握业务统计数据的采集、汇总和整理的方法和流程,为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和企业提供统计分析。
贾怀勤已经吃透上述两门课,又通过在国外考察和实习贸易统计明了了国际通用的贸易统计规范及其理论基础,决定对贸大的贸易统计课程进行创新。
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在涉外经济统计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1980年国家决定恢复海关总署建制,并恢复统计职能,从1981年开始恢复统计数据发布。
1981年建立国际收支统计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后来成立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
1982年建立国际旅游统计,由国家旅游局负责。
1982年建立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统计,由对外经济贸易部负责。
1983年建立利用外资统计制度,由对外经济贸易部负责。
1985年8月,贾怀勤回到国内,一方面接手应用统计教学,另一方面筹划编写一部展现中国对外贸易统计新架构和新图景的著作。这部书所要反映的新架构和新图景是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建立的多个专项涉外经济统计制度及其理论和方法基础,贾怀勤在加拿大统计局国际贸易处的实习和在联合国统计司的考察,给了其编书的信心和动力。
贾怀勤的想法是:
●这部新书在内容涵盖上要继承1958年陈及时、刘伯午那部教材的精神;
●与时俱进,以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规范为前导;(www.daowen.com)
●一反当时只讲进出口业务统计的作法,不但要写海关统计,而且要把与各国贸易统计有可比性的海关统计置于进出口业务统计之前;
●不但要写货物贸易统计,还要写反映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专项统计。
贾怀勤的创新思路得到了陈及时的认同和支持,于是他开始搜集和梳理资料,着手写作。在此期间,贾怀勤还请教了王友梅和时任国家统计局贸易物价司处长的翟志宏。翟建议他要写国际收支统计,因为国际收支统计给出所有对外经济交往的全貌。
1986年夏,在一次校际课程和教材研讨会上,贾怀勤坦诚地讲述了上述想法,并进一步勾勒了课程内容的编排,依次为国际贸易统计规范——海关统计——进出口业务统计——其他对外经济统计——国际收支统计。
会上有人对贾怀勤的发言进行猛烈的抨击,说介绍资本主义贸易统计的那一套可以,但不能放在前面,否则就是“崇洋媚外”。抨击者力主把进出口业务统计放在最前面,说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贾怀勤见对方上纲上线,只得站出来反驳。他指出,国际贸易统计规范,虽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贸易统计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上升为国际通用规范的,但其本身并不带有资本主义属性,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采用。国家连整个宏观经济统计都已经启动了由“物质部门平衡体系”(MPS)向“国民核算体系”(SNA)的过渡[2],你能说采用SNA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贾怀勤又说,不同观点可以讨论,甚至争论,但是不能再用以前“扣大帽子”那一套。讲什么,怎么讲,各所学校可以自己决定,谁也别强加于谁。贸大本身就是两种讲法共存。至于哪一家更有道理,需要由实践来检验。
此次会议之后,贾怀勤加快了编写一部全面阐述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专著的步伐。他所依据的资料包括:(1)他从国外带回来的联合国统计司和加拿大统计局有关资料;(2)上面提到的两部苏联书籍;(3)中国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制度。参与贾怀勤这部书写作的有本校教师郑俊田(时任海关系主任),杨建华(海关系教师,主讲海关统计),袁来薇(上海对外贸易职工大学教授,主讲进出口业务统计)和刘恩裕(天津对外贸易学院教师)。
1988年8月,贾怀勤主编的《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概论》出版。[3]本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编排内容,共分5编15章。第一编以联合国有关国际贸易统计的规范为基础,阐述国际上通用的有关贸易记录的制度和统计范围,商品分类和国别分组,商品的计价和计量的概念和定义,贸易指数的编制方法,并介绍一些西方和东方国家的对外贸易统计;第二编阐述我国海关统计制度和方法;第三编阐述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统计制度和方法;第四编阐述旅游和其他涉外经济统计;第五编将这些项目与外贸统计一并放到国际收支统计中来考察,建立对整个对外经济关系统计的总体性认识。这是陈及时、刘伯午《对外贸易统计学》问世30年之后第一部论述对外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的专著。如果说30年前陈及时、刘伯午两位前辈在阐述国际贸易统计规范时还不得不写上“批判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统计”这一类文字的话,贾怀勤书中则理直气壮地把国际规范作为我们做好外贸统计的出发点,彰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人的胆魄和学养。这也是第一部在贸易统计之外加写其他对外经济关系统计的著作,体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发展和进步。1992年该书获经贸部优秀研究成果中青年奖。
图4-4 贾怀勤《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概论》封面
不久后,国家统计局专家编写的关于对外经济统计的基础知识[4]和工作手册[5]先后问世。
1989年贸大函授部《统计学原理》教材加入了外贸统计指标的内容。
1986年,经贸部人事教育局召开部属高校教材工作会议。同年8月,分别召开各门课程教材编写会。10月,组成《对外经济贸易统计》编写组,敲定编写大纲和分工。1989年2月完成写作。1990年1月,该书由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编著者署名“《对外经济贸易统计》编写组”,实则由陈及时总纂,负总责。全书共5篇19章,第一篇“对外贸易统计综述”,第二篇“我国海关统计”,第三篇“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第四篇“无形贸易统计”,第五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商品贸易和无形贸易”。参加编著者来自4所部属高校和吉林财贸学院。贾怀勤编写第一篇。尽管陈及时没有具体承担任何一章的编写,但是他在确定编写大纲和分工环节,在组稿、协调进度环节,在稿件格式和行文风格划一、文字审核环节,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这部书的出版标志着陈及时最后退出外贸统计学术圈,最终结束了在国际贸易统计学科对贾怀勤的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