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秋季学期始,贾怀勤任统计学教研室副主任,协助施家珍工作。自1989年秋季学期始,贾怀勤接替施家珍担任统计学教研室主任,按照学校加强本科课程建设的意见,开始应用统计课程的全面建设。
图3-6 1996年统计教研室教师合影
注:自左而右依次为张杰、邱创、郑敦诗、施家珍、李志伟、陈及时、贾怀勤和涂勇。
统计学教研室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师资队伍在学科发展取向上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所幸的是师资队伍主流坚持以应用统计学为导向的改革。李志伟作为学科带头人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影响力在学科建设上走在最前面,而施家珍作为教研室负责人在教学组织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继1982年贾怀勤作为第一届统计方向的研究生留校任教后,学校及时从有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中挑选优秀学生连读研究生,从中又培养出几名统计学教师,同时吸收外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统计学教研室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梯队。对于仍然坚持“社会经济统计学”体系的老教师,则为他们划定授课对象范围,使他们得以继续开课。中青年教师被派往国外大学进修,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与国外高校和机构的学术交流。当年统计学教研室内学术气氛非常浓厚。通过研讨、辩论、个别切磋等形式的学术活动,使中青年教师不仅在学术思想上,而且在授课方法和艺术上有了可喜的收获。正是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形成的学术思想较为超前,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支撑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贸大统计学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以1991年为例(当时申报教学评优),教研室有9名老师,具体情况见表3-1。
表3-1 统计学与管理科学教研室师资情况一览表(1991—1992学年)
续表
老教授李志伟和陈及时已于1988年调到其他单位,施家珍和叶淑云退休。郑敦诗属于退休后返聘,所以还出现在此名单上。此名单上的龚德骧、陈钧后来出国进修未归,朱亚华随外交官丈夫出国未归,杨琳调离贸大。只剩下杜学孔、张杰和王玉荣,张杰、王玉荣两人相继担任学系主任。在统计学教研室工作过的还有留校的崔巍和陆达发,及从其他高校分配来的涂勇和赵萍。
教研室全称是统计学与管理科学教研室,是因为除了统计学系列课程之外,还讲授“管理科学”等课程。具体有应用统计、外贸统计、世界经济统计、高级统计、统计原理、管理科学、生产管理、统计决策、预测和调研方法十门课程。其中应用统计作为经管各专业的主干课,面向全校有关各系。
外贸统计和世界经济统计是面向国贸专业、国际经济合作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高级统计、统计决策和预测三门课是给管理专业研究生开的,其中后两门只针对数量研究方向。统计原理是给会计专科开的。
管理科学,又称“管理数量方法”,是国外商学院开设的以讲授运筹学方法在工商管理中应用的一门课程。生产管理,又称生产与运营管理,讲授生产过程中如何优化配置资源,由于里面有许多模型和数据推算,管理教研室缺乏这方面的师资,系里把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交给统计学教研室,始自1988年。调研方法是为工商管理教育中心学生开设的,讲授如何做科研。
为带好这个团队,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贾怀勤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www.daowen.com)
(1)搞好教研室团结,培养团体意识
注意搞好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团结,搞好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沟通,搞好老教师在师德和学问、教学经验诸方面的传、帮、带。让全体成员确实感到这里是一个集体,人人为集体的发展出主意、做贡献;个人也就从集体的发展中得到满足。
(2)认真抓好每周两会
系里规定每周二业务会,每周五政治会。除了按上级部署,参加大会、小会学习讨论外,一般都根据教研室工作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绝不空谈,也很少让大家“自由支配”。业务活动安排有学习、研讨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讨论教研室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方案;集体备课(校内平行班或函授站的课);学习计算机应用等等。
(3)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作风
有时上级临时安排的任务或项目,必须利用假期或公休日完成,为争取时间,只要布置到个人,都能不讲价钱,雷厉风行地干。
(4)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大家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人感到集体的温暖,大家都愿意工作在这样一个集体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