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型应用统计课程的前期工作成果

新型应用统计课程的前期工作成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外贸课程的都是居本领域全国前列的教授,其中姚曾荫更是学术泰斗级人物。研究生培养的第二年李志伟为贾怀勤和杨积健开设了“统计分析”专业课,第三年他指导二人的毕业论文。李志伟,男,1917年2月25日出生在广东中山。1982年2月,作为建系元老和统计学学术带头人,参加国际经济管理系工作。李志伟选择了Hamburg编的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Decision Making(第4版)[1],从而使学校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统计学英文教材的高校。

新型应用统计课程的前期工作成果

1.培养新型课程的种子——对统计分析方向的特别安排

三年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是这样的:第一年学习《资本论》原著,专业英语和外贸“老五门”中部分课程;第二年学习专业方向课、第二外语和外贸“老五门”中剩余部分课程,并建议旁听本科相关课程;第三年写作毕业论文学校为学生配备了最强的师资。教《资本论》的是朱国兴、陈宇杰和刘远三位教授,他们都是学术上造诣很深的老先生。教外贸课程的都是居本领域全国前列的教授,其中姚曾荫更是学术泰斗级人物。具体安排是姚曾荫和陈同仇讲授国际贸易,王寿春和王绍熙讲授中国外贸概论,邱年祝和黎孝先讲授进出口业务,刘舒年讲授国际金融,童书兴讲授行情。教专业方向课并担任指导教师的更是赫赫有名,沈达明和冯大同讲授国际商法并由沈先生指导论文,李志伟讲授统计分析并指导论文,罗真耑讲授营销学并指导论文,黎孝先指导进出口业务方向论文,刘舒年指导国际金融方向论文。

研究生培养的第二年李志伟为贾怀勤和杨积健开设了“统计分析”专业课,第三年他指导二人的毕业论文

李志伟,男,1917年2月25日出生在广东中山。

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读经济学,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师从著名经济学弗里德曼(此公于196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51年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外贸部行情研究所(现商务部研究院)做研究,1952年评定为副研究员

1960年10月至1964年1月下放到河南省郑州市外贸局。之后调到贸大。由于那时国家搞计划经济,西方那套市场经济理论用不上,就安排在外语一系教专业英语,讲授“经济报刊选读”、(高年级)“精读”、(干训)“函电与业务口语”。与他人合编《广交会口语参考资料》、《外贸词典》和《英语口语教材(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

改革开放之初,率先用英语讲授(西方)经济学常识;担任国际贸易专业统计分析研究生导师。

1979年2月,评定为教授。

1982年2月,作为建系元老和统计学学术带头人,参加国际经济管理系工作。

1984—1986年,兼任出版社社长。

1987年12月,学校设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中心实行教学与教辅一体),被调到计算中心,继续带研究生。

1990年4月退休。

2008年8月8日,在广东中山老家逝世。

改革开放春风吹出一个经贸教育新局面。学校决定培养定量分析方面的人才,请李志伟讲授应用于市场经济的统计学,并带领研究生开展研究,力求将其应用于中国经贸实践。为了教好统计分析这门课,李志伟专门去中国人民大学请教戴世光老先生——戴老是他在西南联大的统计学老师。当时戴老带研究生,在国内第一个使用美国高校经管类专业使用的教材,只不过他使用的是中译本。戴老对李志伟说:“你们贸大学生外语好,可以使用原文教材啊!”

李志伟选择了Hamburg编的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Decision Making(第4版)[1],从而使学校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统计学英文教材的高校。当时学校设有“美国亚洲基金会”赠书阅览室,陈列并阅读的都是英文原版图书,这在国内实属罕见。贾怀勤时常到那里翻阅统计学的书籍,比来比去,发现他们这部教材很适用。贾怀勤想,李老师在使用前必定做了比较和选择吧!

这部教科书有700多页,分为19章。老师使用原本。学校委托有复印能力的社会单位复印(当时一般单位没有复印机)。使用的纸张很薄且有韧性,单面印,折叠成双面,再装订。因为太厚,分装成上、中、下三个分册,用硬板纸包皮。只印了两套,在手续上属于三系所属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院前身)保管,贾怀勤和杨积健从所里借出。1982年毕业时,贾怀勤向所里说明,因为留校任教,需要那这套书做参考,需长期借用。后来贾怀勤将书交给了校档案馆,作为教学史料存档。

图3-1 《统计分析决策(第4版)》复印本的硬封面

图3-2 《统计分析决策(第4版)》复印本的内面

图3-3 《统计分析决策(第4版)》复印本的内页

以当时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数学基础,一个学年要啃下来这部大块头的教材,绝非易事。平均进度每周20页,包括仔细、反复阅读和理解课文,完成习题作业。前面“频数分布和描述性量数”单元理解起来不费劲,接下来的“概率分布”单元就有点难度了,其中以正态分布最为关键,下的功夫也最多。“抽样调查参数估计”单元属于顺向思维,也还容易掌握,“假设检验”单元是反向思维,成为全课重中之重,翻过这座高山,“相关和回归分析”单元、“时间系列解析”和“指数”单元,则不在话下了。但是最后面的“决策”单元中的“贝叶斯决策”是拦住去路的第二座高峰,而且不能按“假设检验”的思维方式翻越。老实说,一年下来,也就学懂了七八成,剩下那一两成还是以后补习学懂的。但不管怎样,老师已经把学生领进门了。后来学的东西都建立在这最初一年的基础上。

为了方便学习,学校专门为贾怀勤和杨积健配发了具有统计运算功能的夏普进口计算器(价格110多元),而当时一般学生连只能做加减乘除的简单计算器(价格20多元)都尚未普及。

2.应用统计联系实际——难得的社会实习机会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统计学,能否在中国得到应用,尚需我们这代人探索。因此需要寻求和把握好实践机会。

(1)李维斯牛仔裤的校园模拟市调

贾怀勤在他读研的第二学年有过一次小试牛刀的机会。三系有个跟着罗真耑学营销学的年轻老师叫闫爱杰,奉命给临时来校的一位美国教授做翻译和生活陪同。一天,闫爱杰找到贾怀勤,说抽样调查的事只有你们学统计的懂,看看能否帮助美国教授组织一次抽样调查。贾怀勤与那位教授直接沟通后才知道他这三周学术活动——讲学和考察,背后还有商业使命:他在著名的牛仔裤生产商Levi’s公司当顾问,该公司有意进入中国市场,委托他在中国做一次营销调研。他是带着问卷来的(这种英文问卷在全球市场通用),希望对中国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有效样本容量600人,涵盖全国各年龄、各阶层居民。

本科就学外贸的贾怀勤,对外事纪律和“内外有别”的原则是很看重的。不可能在全国范围组织抽样调查,即便是在北京市也涉及许多外事规定程序,不能不经有关部门允许就带着外国人搞调查。贾怀勤对他说:“因为有外事规定,申请程序较为复杂,你已经来了一周了,还剩下两周时间,时间有限不可能办成此事。”接着贾怀勤话头一转,说尽管原本设计的调查对象是各年龄段和各阶层居民,但是实际情况是牛仔裤只对二三十岁的城市青年有吸引力。贸大学生是最开放的一群青年,可以对这个群体进行抽样调查。你回去向老板解释清楚就是了。这样做,不把它视为商业行为,而是一项课外实习活动,对各方面都说得过去。经贾怀勤这么一说,他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设计样本和问卷。为保障600份有效问卷,贾怀勤确定实际执行样本容量为800,按比例摊分到各系、各年级。反正闫爱杰他们这一拨留校同学分布在各系,委托他们发放和回收就行。按如今的学生状况,直接使用英文问卷没有任何理解障碍,但是在1981年春,校园里未曾搞过任何问卷调查,学生没有见过问卷的形式,什么是否型问题,什么选择型问题,什么开放型问题,统统没有认识,再加上使用英文提问,贾怀勤恐怕达不到设想目标,建议将问卷译成中文,该教授也同意了。于是贾怀勤帮助翻译问卷,而下面的事不再过问。后来听闫爱杰说该教授还算满意,回国交差了。

(2)全国市调第一例——轻工业部服装新号型调查

此事过后不久,贾怀勤和杨积健发现了另一个好机会。轻工业部准备于1981年秋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全国服装新号型展览会”。这个展览会旨在推出轻工业部关于服装新的号型标准。“号”就是服装的长短指标,“型”就是服装的肥瘦指标。会上展出的都是按新号型标准制作的示范产品。参观者主要是各级政府主管服装工业的领导、服装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采用内部分配入场券的办法。当然,最后两天也会出售一部分入场券,让服装商贩和有兴趣的消费者进场购买展品。

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实战机会,于是去拜访展会主办者,希望进场做市调,主办方只需提供一角场地即可。双方达成共识。

这件事是两人共同促成的,如果写论文发表,可以共同署名,但是作为毕业论文,则只能由一个人做。好在李志伟希望贾怀勤选择另一个题目,由杨积健单独写论文就不存在问题了。我俩达成默契:共同开展调查的准备工作和实施工作,杨积健单独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以其为素材写作毕业论文。

全国服装新号型展览会是在11月份举行的。开幕那天早上九点,杨积健和贾怀勤,还有几位临时聘请的本科学生,在展览馆二楼楼梯附近设置了一个桌子,供参观者填写问卷。一开始还能以参观者队列为抽样框,进行等距抽样,即每隔10人请出一个,向他们讲解调查意义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然而到了人流高峰时间,根本没法控制。问卷调查,即使对这些素质较高的人员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所以都围过来索取问卷或观看。哪像现在这样,你在公共场合举着问卷上赶着找人也没人搭理,而做入户访问十有八九会被拒之门外。本打算搞3天,结果1天半就收集到了超量的问卷。回去后严格审核,淘汰不合格的问卷。

展销会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杨积健单独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论文写作。他参考了国外一些关于营销调研的文献,重点是香港大学闵建蜀编写的教科书。据此他设计了对影响服装选择的多因素分析模型,使用因子分析法。这个工作的计算量非常大,当时学校没有计算机,世界上也尚未开发出相关软件。杨积健找到中科院计算所,请他们帮助解决了运算难题,突破了数据分析的瓶颈,最终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www.daowen.com)

从之后的各种途径了解,这次市场调查(包括后续的研究)应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没有听说有比这更早的行动,也没见到比这更早的研究成果。一些文献所谓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市场调查比我们这次晚得多,即便最早的也只上溯到1984年某调查公司成立。

3.统计课程的改革

1980年时,贸大就已经酝酿对基于苏联模式的统计学原理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引进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统计课程,先编写讲义,再编写正式教科书。

当时的统计学原理课是由叶淑云老师讲授的,她来自原中专部,使用国内通行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一书。讲授对象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

应用统计新型课程的团队由李志伟、吴家楹和施家珍组成。三人都有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学缘。吴家楹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51年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获理科硕士学位,归国后在外贸部经济研究所[2]工作(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施家珍1948—1953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系读书,那是20世纪50年代高校大调整之前的最后一届,当时由陈岱孙讲授经济系,戴世光讲授统计学。施毕业后在北京市经济学校有过一段短暂的任教经历,而后就去了河南省统计局。1980年,经过他的同学,在外贸部计划司统计处工作的王友梅推荐,调到贸大。

开设新型统计课程。李志伟一边给研究生授课,一边与吴家楹和施家珍合作编写本科教材。这个课程及其教材由李志伟总策划,他负责编写“假设检验”和“统计决策”的内容,吴家楹负责编写“相关和回归分析”的内容,其他内容都由施家珍编写。这部书与国外教科书(以我们统计分析研究生所使用的汉贝格的《统计分析决策》为代表)的主要不同有两个方面:一是把“时间数列分析”和“统计指数”提前到“概率和概率分布”之前,施家珍认为这两章不涉及概率分布和统计推断,实质上属于描述统计,应该置于“平均指标与离散指标”之后,共同组成一个单元。更重要的是,施家珍认为,国外教材根本不讲全面调查,而国内统计实践上使用全面调查,因此必须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并列,写入教材。李志伟尊重并同意施家珍的建议,让他放手去写。

1981—1982学年的第一学期,统计学原理课上第一次试讲授应用统计的内容。受课时所限,只讲到“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简单相关和回归。讲义是随编随用,每一章写成后,打印出油印本发给学生。

3.贾怀勤留校任教和《统计分析概论》及习题手册的出版

1981年,研究生酝酿毕业论文选题。李志伟考虑,鉴于杨积健决定毕业后去国际贸易研究所工作,而未来的统计教学工作又需要为自己配备助手,他倾向于让贾怀勤留校。不过他没有明说,只是就论文选题作试探。李志伟建议贾怀勤考虑为他未来的教材编一部配套的习题手册。贾怀勤说:“编习题手册是好事,但是能否作为毕业论文?”李志伟说,他是导师,有决定权,只要再写一个三五千字的前言就可以了。既然他这么说,贾怀勤就答应了。

选题确定后,贾怀勤就跟着李志伟的教材编写组编习题。教材每写出一章,就拿出来讨论,贾怀勤也得到先学习的机会。

贾怀勤的习题手册共编写习题200余道,结构上与编写中的教材保持一致,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有如下特点:

(1)除纯供思考不需计算的习题外,各题都配有题解,编入附录。题解中列明解题的主要步骤、计算表和统计图,向读者提供解题的思路。(国外的教科书在书后只附列最后答案,无过程。)

(2)在习题编排形式上,参考了国内外各种学派观点、各种版本的教材和指导手册。

(3)在习题的内容上,主要取材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其他社会经济领域,适当地引用国外经贸资料,旨在拓展统计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习题编成,再集中精力写前言。按着导师的要求,前言要阐明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统计学界打破了为计划经济服务的苏联模式统计学(后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一统格局,研究数理统计如何应用于中国的经济管理势成必然。

其次,贸大培养的是对外经济贸易专门人才,他们未来的工作处于开放前沿,因此需要明了西方国家市场态势和商务决策规律。贸大率先讲授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有其特殊背景和需要。

再次,虽然主要参照西方国家商学院的统计学教学内容,但是不原封照搬,也不否定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的全面调查方法和描述分析方法。

最后,本习题手册尽可能考虑到对外经贸工作应用。

围绕对以上观点的论述,形成了5 000字的前言,其本身就是一篇论文,而且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此手册连同其前言的写成,全靠李志伟认真的前期教学和后期的精心指导,当然也得益于贾怀勤在更宽广的领域探究统计学奥秘和脚踏实地的实践工作。

1984年,李志伟、吴家楹和施家珍编著的《统计分析概论》出版,与之配套的《统计分析概论习题手册》也同时出版。

图3-4 《统计分析概论》封面

图3-5 《统计分析概论习题手册》封面

4.统计学教研室的设立和应用统计课程的开设

1982年第二学期开学后,五系(国际经济管理系)成立,下设统计学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自此统计学有了独立的教学研究建制,教研室由施家珍任主任。统计学课程都是在本科二年级开设。对1982年秋季的教学任务,教研室决定:国贸专业本科使用自编讲义讲授应用统计(学期课),由施家珍授课;会计本科和会计专科讲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学期课),由叶淑云授课。1983年的教学任务继续延用这个方案。1984年的教学任务,增加了1983级管理本科的课程(学年课),教研室决定在这个年级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由李志伟授课;其余专业授课方案和老师不变。1985年的教学任务,方案不变,只是管理专业的授课任务由贾怀勤接替了李志伟。学年课加英文原版教材的方案只实行了两年,随着管理专业(还有国贸专业)学制由5年缩减为4年,应用统计都统一为学期课使用自编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