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贸大统计学科建设成果:文革前唯一的外贸统计教材

贸大统计学科建设成果:文革前唯一的外贸统计教材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文革”前国内唯一一部关于外贸统计的教科书,被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学科建立的标志。[6]与对外贸易统计(学)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起步时不同,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设立了统计学原理和对外贸易统计两门课。以海关统计为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基本制度,确立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基础书中引入了苏联对外贸易的“三核算”说法,既指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核算是“业务、

贸大统计学科建设成果:文革前唯一的外贸统计教材

1.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对外贸易统计学教程提纲》

课程含“实习”共42学时。其中原理部分32学时,占四分之三,专业统计部分不足四分之一。

表2-1 对外贸易统计课程教学计划

资料来源:根据《对外贸易统计学教程提纲》附表和相关内容整理。

2.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贸易统计学》的编写和出版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成立后,初期继续按中国人民大学的教程讲授对外贸易统计课。而后陈及时、刘伯午两位老师到外贸部和海关总署等单位调研,并搜集大量相关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经过消化、吸收,结合国情,使课程内容逐渐中国化。两位老师边教学,边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材,于1956年完成初稿,几经征求意见,于1958年出版。它是“文革”前国内唯一一部关于外贸统计的教科书,被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学科建立的标志。[6]

与对外贸易统计(学)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起步时不同,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设立了统计学原理和对外贸易统计两门课。

图2-4 1952年使用的《对外贸易统计学教纲》

图2-5 1958版《对外贸易统计学》封面

图2-6 1958版《对外贸易统计学》版权页

3.《对外贸易统计学》的内容

目 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概述

第一节 对外贸易统计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组织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一般的批判

第四节 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意义

第二章 对外贸易商品流转额的数量统计和价值统计

第一节 海关统计所统计的商品范围

第二节 商品数量统计及其与关税的关系

第三节 正确估价对外贸易流转额和确定贸易差额的意义

第四节 确定商品价值的方法

第五节 价格材料的取得和审查的方法

第六节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流转额价值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对外贸易流转额的分类及其统计方法

第一节 不同性质的商品输入和商品输出

第二节 对外贸易流转额的分类及其统计

第三节 对外贸易总额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商品目录和商品分类

第一节 商品目录的概念以及编制商品目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意义和分类依据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分类及其受海关税则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间统一的商品分类和目录

第五节 个别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研究

第五章 进口商品的来源国和出口商品的运销国的统计

第一节 统计区域

第二节 来源国和运销国定义的多样性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关于来源国和运销国统计的实务

第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资料的几种统计加工方法

第一节 对外贸易指数

第二节 季节变动的测定和消除

第三节 在对外贸易统计资料的分析中所应用的其他分析方法

第七章 各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的对比

第一节 各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的分歧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各国对外贸易额资料对比的实例

第三节 各国对外贸易统计的划一问题

第八章 国际贸易统计(www.daowen.com)

第一节 国际贸易统计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统计中最主要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第三节 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的发表

第二部分

第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外贸易核算和统计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对外贸易核算和统计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核算体系

第三节 海关统计的意义和任务

第四节 海关统计的组织

第十章 我国海关统计中的商品数量统计和价值统计

第一节 统计的商品范围;统计的时间

第二节 确定进出口商品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第三节 分析对外贸易流转额常用的几种指标

第四节 对外贸易流转额的分组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意义

第二节 对外贸易统一商品目录

第三节 苏联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统一商品目录

第四节 研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几种主要分组

第十二章 对外贸易指数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 苏联对外贸易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指数的编制

第十三章 关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外贸易统计问题

数十年后,认真研读这部著作,可以看到该书详尽阐明了对外贸易统计的机构与实施,对外贸易商品流转的数量统计方法和价值统计方法,对外贸易统计的商品目录和分类统计方法,进口来源国统计和出口运销国统计,对外贸易数据的加工分析方法,数据的相互比较等专门方法,这些在之后的同类著作都有阐述。

该书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根本性观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其一是对外贸易统计面向世界,以研究世界各国贸易为导向;其二是引入苏联对外贸易“三核算”的概念,且明确中国对外贸易的统计核算就是海关统计。

4.《对外贸易统计学》两大编写原则

(1)面向世界,研究导向

该书写对外贸易统计,不是局限于中国,而是放眼世界。而当时的世界,已然分成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出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平行市场。应当如何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呢?该书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作为全书的第一部分,且文字量占到全书的68%。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较早,因而较早地建立起对外贸易统计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对外贸易统计方法体系。所谓面向世界的对外贸易统计,首先是面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即便是中国,作者也没有无视历史,而是回顾了1859—1949年的对外贸易统计活动,并将之置于第一部分。该书第二部分主要写新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顺便提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外贸易统计。

在那个一切强调政治挂帅、阶级斗争的年代,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批判的口吻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统计,第一部分各章节几乎都有批判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文字,并且在第一章第三节集中写“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一般的批判”。下面引述书中几段批判文字,它们既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错误,又指出了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重要性:

“对外贸易统计除了具有资产阶级统计所有的一般的错误和缺点以外,还有其特有的缺点。”

“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统计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这种研究,能够熟悉和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的统计方法,从而有可能分析和辨别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资料,发现其可能的错误,揭露其歪曲实际情况的方面,然后再加以科学的整理,便可以得到对我们相对有用的材料。”

(2)以海关统计为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基本制度,确立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基础

书中引入了苏联对外贸易的“三核算”说法,既指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核算是“业务、会计和统计三种核算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又明确“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不是本课程所要阐述的对象”。

该书解释说,会计核算“用来反映和监督对外贸易组织的各种经营资金和经营过程,以阐明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财务成果”。

关于业务核算,该书明确几点:

①业务核算是进出口业务的全流程核算

“在出口业务方面,进行着签订出口协定和合同以及它们执行情况的核算,出口商品发货的核算,出口商品库存的核算,等等。在进口业务方面,进行着签订进口协定和合同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核算,进口商品的接收以及把它们拨交用货部门的核算,进口商品库存的核算,等等。”

②业务核算的系统报表方式

“业务核算的任务是将对外贸易业务进程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登记以编制报表”,“便于对各对外贸易组织实行业务领导并对其活动进行日常的监督”。

“对外贸易组织将有关业务执行情况的各种资料登记在专门卡片上”。“业务核算所使用的资料很多是用电报和电话来传递的”。“业务核算的资料,由对外贸易组织进行定期汇总。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组织的业务报表编制全国对外贸易的综合资料”。

该书强调:“对外贸易中的统计核算就是海关统计”,“它是记录通过边境的商品的转移”。“与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不同,统计核算所注意的不是每个单独事实而是大量现象”,其任务是“说明这些现象的规律,确定和考察这些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海关统计的国际意义在于,由于海关资料的国际可比性,“在举行贸易谈判和缔结商约和协定时,都要利用海关资料”。

该书解释的业务核算,就是当时在对外贸易系统(国家对外贸易部—省对外贸易厅—地市对外贸易局;对外贸易部—按专营商品分类的全国各进出口总公司—省分公司—地市支公司)业已建立起来的“进出口业务统计”。随着生产关系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私营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的主体越来越少,国营进出口公司的进出口流转额占比越来越多,逼近100%。称为进出口业务统计的业务核算已经成为与海关统计平行的全国性、全行业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