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家现行学科分类体系,统计学是一级学科,它上面是理学门类,下设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3个二级学科。这个分类体系见之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按国家学科标准[1],统计学(代码910)下包含经济统计学(代码913.30)等3个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学下有宏观经济统计学(代码913.3010)、微观经济统计学(代码913.3020)和经济统计学其他学科(代码913.3099)。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之后,2011年教育部研究生培养目录实现“大统计学”化,经济统计学作为二级学科存在。[2]二级学科之下由学位培养单位自主设立三级学科。
以上学科分类体系是在总结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统计学发展状况,结合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统计学发展的需求制订的,它走过了较为曲折的历程。
1952年起,中国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逐步建立起国家按条块管理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监督检查体系,政府统计工作为计划经济服务,设立了条块统计机构和全面报表数据采集和汇总制度。统计学的教学和科研受到行政体制的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高校经历第一次大调整,加强国立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并学习苏联经验,按应用专业设立学院,如在京开办了理工科的“八大学院”,应用文科开办了财政金融学院、政法学院和对外贸易学院等。在这次调整中,统计学被限定为基于全面报表调查的经济和社会统计学,在一些综合大学和财经类高校开办;而以研究随机现象下决策的数理统计,被定位为数学分支,只在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的数学系中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来又进一步强调,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的事业,都是确定性现象,根本不需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苏联,数理统计甚至被指责为“伪科学”。苏联统计理论对中国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一提“统计学”,就是指全面报表调查的苏式统计学。
在统计学下面,对应国民经济的分部门管理,各部门经济专业开设部门统计学,如工业经济专业开设工业统计学,农业经济专业开设农业统计学,对外贸易经济专业开设对外贸易统计学,等等。
图1-1 1952年翻译的苏联《统计学原理》封面
图1-2 1952年翻译的苏联《统计学原理》版权页
苏联理论主导统计学的局面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改变,戴世光教授的发声至关重要。戴老的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取向:批判苏联统计工作经验及其理论的学术霸权,主张确立理论统计学在统计科学中的基本地位,并在统计工作中高度重视理论统计学的应用;同时也注意国外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推动中国官方统计工作的改革。这里所说的发声显示其第一个学术思想取向,而第二个取向在本书后面另有提及。
戴世光(1908.12.1~1999.8.1),中国近现代著名统计学家。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系。193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数理统计学硕士学位。193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研究经济统计学,写出《美国人口预测》论文。1937~1938年,去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印度等国国情普查局(或中央统计局)调查、实习,从事国情普查统计研究工作。1938~1952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经济学系、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经济学系任统计学教授。1952~1953年任中央财经学院统计系教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www.daowen.com)
1978年12月,全国统计会议(峨眉会议)上,戴世光教授奋起批评一切唯苏式统计学马首是瞻,他指出“贴上政治、阶级色彩标签的‘苏联统计理论’用处少、害处大”,“四个现代化不能依靠苏联1953年版的代表作《统计理论》这个本本”,要使统计学真正解决“四个现代化”事业对数据的需求和科学的决策,就必须“促进数理统计科学和推广统计方法应用的发展”。[3]
新中国初期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建立起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以后,虽几经调整,但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仍没有跳出该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是基于苏联统计工作经验的国家统计工作体制。在统计科学领域,则是苏联统计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数据搜集上几乎以全面报表为唯一手段,在数据分析上是对报表数据施以简单的描述统计方法。1978年,中国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的问题刚刚提出,且阻力还相当大。统计学自身怎样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就会有不同意见,展开讨论乃至争论也不足为怪。只是那个年代人们早已习惯于听到一致的声音,戴老在那种情况下能够对统计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痛加针砭,振臂高呼,实属难能可贵,其功不可没。[4]由于有了戴老“挑起”的学术争辩,才有了后来统计学“科学的春天”,正如一篇回顾性文章指出的:“1987年峨嵋会议以来,中国统计学界长期被禁锢的思想终于获得了大解放,关于统计学性质及研究对象等基本理论问题上的不同的学术观点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纷纷萌发出来。”[5]
数理统计学(Mathematical Statistics),亦称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是伴随着概率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为采取某种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或建议。虽然戴世光教授指出,数理统计学不仅可以应用于生产和理工科研,也可以应用于经济和商业管理,但是如何应用,还有待具体阐发。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数理统计学的科学地位受到高度重视以后,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应运而生。经过3年筹备,1982—1983学年第一学期,贸大开设了面向全校经济和管理各专业本科的“应用统计”新课。此乃全国高校第一次开设应用统计课程。
由于数理统计学进入了统计学专业和经济类各专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称为“统计学”的课程在80年代改称“社会经济统计学”,到90年代,形成“大统计学”的观念,后又被国家学科体系正式确定为一级学科统计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