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情理圆融的生命美学:方东美的现代意义研究

情理圆融的生命美学:方东美的现代意义研究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天地之大德曰生。[11]由此可见,方东美对《周易》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目的直指为人的生命价值找寻根基,使之能够了悟到生命所应有的存在样貌,从而追求一种价值完满的人生。

情理圆融的生命美学:方东美的现代意义研究

方东美对《周易》曾做过细致而又深入的考察,通过对这部古书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他指出,就符号和卦爻辞的系统而言,《周易》是从远古到成周时代的历史书籍,而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及其弟子的系统研究才给了这些历史书籍哲学的解释,从而将其变成了哲学经典。因此,《周易》由历史之书向哲学之书的转变,实质是以儒家,尤其是孔子思想精神重新阐发《周易》原书思想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早期儒家的阐发给予《周易》以新的定位,然而,其后人们眼中的《周易》仍是复杂难辨的,例如在汉代,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将气象学、数学、天文学、历法等观念加诸其上,使其具有了远超其原有内容的具体功用与意涵。这种状况延续到东晋,才由王弼对这些附会之说进行了统统剥离,从而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儒家学说中《周易》作为哲学书籍的面目,而到了唐末五代及至宋代,又有新的巫数之说产生,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儒家学者对《周易》的定位与理解,甚至较大地影响了晚至元明之时人们对《周易》的认知。

正是鉴于《周易》在流传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发展及变异状况,方氏强调,我们必须以儒家对《周易》的定位为准绳,以纯正的哲学眼光来判断和分辨有关《周易》的诸种问题。与此同时,他还详尽地论述了周易从单纯的符号系统转变为具有道德艺术价值以及哲学意义之存在的过程。方氏指出,在成周时代(从武王到周公到成王),中国古代文化就已经将自身所具的原始宗教价值转而化为了道德价值,由此便在现实世界与神圣世界之间形成了彼此的沟通,并最终使人类生命的道德秩序得以成型。而后,这一传统又经由周公传给了孔子,并由其进一步衍生了关于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能够相互贯通的说明,成就了早期中国人在做人方面不仅要“尽善”,还要“尽美”的价值统会要求,“孔子作象传的时候,完全把人类外在的世界拉进来,在人类生命内部,心灵内部看世界,于是在象传中产生了一个对于世界革命性的观念,就是把外在的自然界以艺术、道德的精神点化了,成为富有‘美’‘善’的价值世界。”[4]然而,单单从伦理、艺术转变到宇宙论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要说明宇宙万类的根源与基本性质,而这一任务在方东美看来是由《彖传》完成的,他说:“整个彖传代表孔子一派的宇宙生命哲学。”[5]从《彖传》对《周易》所做的哲学解释中就能看出,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生命为本体的哲学,而这种以生命为本体的哲学认为,所谓的宇宙原初存在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因为“从哲学来看,易经又是一个动态本体论系统,根据生生不息的原理,说明‘时间之流’中的一切变迁发展;此外,它更是一个通论价值的系统,根据广大和谐的原理讨论至善的起源与发展。”[6]也正是因此,方氏认为经由孔子发展而成为哲学经典的《周易》,不仅奠定了中国哲学的生命传统,同时也突显了中国哲学以生命眼光审视宇宙人生的本体论特色,“中国向来是从人的生命来体验物的生命,再体验整个宇宙的生命。”[7]即就是说,宇宙现象对我们而言不仅是物质的、自然的,更是生命的,正是因为首先有了生命的本体存在,才有了生命依据人之宗教、道德、艺术等价值理想进行生生不息的创造流变,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富有价值的宇宙与世界。

具体到方东美对《周易》生命本体哲学的显发与诠释方面,我们发现,他特别关注作为在深入阐发《周易》内容及意义方面堪称集大成者的《系辞传》,在他看来,“周易的系辞大传中,不仅仅形成一个本体论系统,而更形成以价值为中心的本体论系统。第一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系,第二是以价值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则周易从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的形成,成了一套价值中心的哲学。”[8]以下是在方东美的著作中经常出现的有关《系辞传》的引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冲,其静也翁,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周易·系辞上》)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周易·系辞上》)(www.daowen.com)

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下》)

天地烟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系辞下》)

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下》)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周易·系辞下》)

透过《系辞传》,方东美认定,《周易》中的确充满着对变化、生命、道德以及艺术价值的肯定,它把宇宙当作是一个大的生命体,其中天为大生之德,而地为广生之德,二者合并成为一个广大悉备的“生生之德”,其遍在万有,充斥宇宙,在方东美看来,《周易》所倡扬的生命之根本精神,就是将这宇宙大化流行中的生生之德发扬光大。[9]而且他还指出,《周易》从孔子传到子思,而后孟子又从子思那里领受其精神,成为能够最为透彻地了解周易之精义的人,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10]意思就是,一个充实完备的人格应该承受、把握天与地的创造精神,与宇宙大化冥合为一,从而不仅完成自己的生命,还要完成宇宙中一切存在的生命,而这在方氏看来,实际上就是《中庸》所说的,“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11]由此可见,方东美对《周易》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目的直指为人的生命价值找寻根基,使之能够了悟到生命所应有的存在样貌,从而追求一种价值完满的人生。就此而言,方东美基于《周易》对“生命”所做的理解必然与西方生命哲学之间产生区隔,这种区隔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这种对于生命的‘美’与‘善’的价值的肯定,预示着他的正在形成的生命本体论将是一种理性主义、道德主义的哲学。”[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