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宿迁耀徐玻璃有限公司:中国最早的玻璃生产基地

宿迁耀徐玻璃有限公司:中国最早的玻璃生产基地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和域内士绅黄以霖等建立中国第一家玻璃厂——宿迁耀徐玻璃有限公司,使宿迁成为最早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也为后来宿迁打造“玻璃城”奠定了基础。图为原耀徐玻璃厂厂房▲近代实业家张謇▲1958年,县委决定把玻璃城同“水稻县,苹果黄河、葡萄山”并列,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整体战略提出来。1958年,自力更生建起宿迁玻璃厂,主要生产酒瓶。

宿迁耀徐玻璃有限公司:中国最早的玻璃生产基地

▲李柏,1954年5月任宿迁县委书记,1956年至1960年,任中共宿迁县委第一书记。他富有开拓精神,带领县委班子从宿迁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玻璃城,水稻县,苹果黄河葡萄山”的改变宿迁贫困落后面貌的远景规划,为以后历任县委制定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9年曾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会议。图为李柏在全县工业会议上作报告

▲水稻县。1957年大洪水之后,宿迁县委向省水利厅提出建设骆马湖常年水库的报告,并提出率先在苏北大面积实行“旱改水”。1958年初,经水利电力部批准,将骆马湖开辟为防洪、灌溉综合利用的常年蓄水库,并确定黄墩湖为临时滞洪区。同年夏收结束,骆马湖5万居民大迁移。图为1975年的骆马湖

▲1958年冬和1959年春,全县调动10万民工,开挖二干渠、三干渠和一、二分渠,挖土3000余万立方米,建成农渠以上3000多座。图为1958年11月县委书记李柏(后)、副书记郑尊富(左二)、副书记李登先(左一)在二干渠工地上劳动

▲丁嘴公社同兴大队社员们正在进行秧田管理

▲1959年4月,来龙灌区建成放水。这一年,全县栽种水稻1.2万公顷,从此结束了宿迁旱作的历史。图为来龙灌区鸟瞰图

▲1970年5月,皂河灌区工程竣工。建有电力排灌站、变电所各1座,可以承担黄墩湖0.8万公顷土地的排涝任务和王集、蔡集、耿车、双庄、三树等公社1.67万公顷农田的灌溉用水,为大面积改种水稻提供了水源

▲三大灌区示意图

▲随着三大灌区建成,域内旱改水面积迅速扩大,1971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3万多公顷。基本实现了1958年宿迁县委书记李柏制定的水稻县目标

▲1971年1月,船行电灌站建成,灌溉三棵树、埠子、南蔡、罗圩、农河5个公社农田

▲图为1974年秋,省水稻专家陈永康(右一)在宿迁县调研水稻生产情况

▲玻璃城。190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和域内士绅黄以霖等建立中国第一家玻璃厂——宿迁耀徐玻璃有限公司,使宿迁成为最早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也为后来宿迁打造“玻璃城”奠定了基础。图为原耀徐玻璃厂厂房

▲近代实业家张謇

▲1958年,县委决定把玻璃城同“水稻县,苹果黄河、葡萄山”并列,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整体战略提出来。1958年,自力更生建起宿迁玻璃厂,主要生产酒瓶。图为原宿迁玻璃厂厂房一角(www.daowen.com)

▲1958年5月19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在宿迁建设平板玻璃厂。成立江苏玻璃厂筹备处,李柏为主任,王凤恩为副主任,8月20日动工兴建,是江苏第一家平板玻璃厂

苹果黄河、葡萄山。为治理古黄河两岸百里荒滩和改造数万亩丘陵山区,县委决定在城南申徐庄村划地120公顷,建成宿迁果园场,到1960年春,“苹果黄河”基本形成。1957年冬,首先在城北锅矿山试种葡萄3.3公顷,生长良好,获得成功。1959年春,县委成立治山指挥部,组织山区群众向荒山秃岭进军,经过一春一冬奋战,栽植葡萄213公顷,营造了“葡萄山”配套的防护林

▲图为晓店人民正在筛石造田,准备种植葡萄

▲古黄河滩上的果园

▲农家庭院中的葡萄

▲1958年9月,县委书记李柏撰写《热烈的竞赛,亲密的协作》一文发表在《红旗》杂志上

▲1958年12月,宿迁县被国务院表彰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1958年8月16日,县委决定举行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绿化运动,提出了“一户两万五、每人五千株、冬春双突击、再植三十亿”的口号。同年,宿迁县被林业部表彰为林业先进单位

▲通上了自来水。1958年10月1日,经过5个月的努力,宿城自来水厂建成供水。该厂是全国唯一由陶瓷代替钢管的自来水厂。图为当时的报道

越南代表团到宿迁考察。1960年4月中旬,越南粮食考察团在粮食部负责人陪同下,到宿城粮库参观考察治杀豌豆象及粮食保管技术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1963年9月13—22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图为党组织对社员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