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矿物中的珍珠母资源

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矿物中的珍珠母资源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装饰和珠宝用品,珍珠母有着悠久的历史。珍珠母 包括珍珠贝在内的许多壳类动物体内都能形成珍珠。然而最受追捧的珍珠产自牡蛎属的珠母贝。他们在加勒比海的古巴瓜岛和玛格丽塔岛周围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珍珠资源。但在现代,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出产国。命运多舛 查理一世被处决后,他的珍珠耳坠也不翼而飞。这一发现极大地改变了珍珠生产。

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矿物中的珍珠母资源

类型:有机矿物

来源:软体动物

化学式:CaCO3

◎工业

文化

商业

◎科研

本章介绍的是自然的奇迹之一——珍珠母。珍珠母的主要成分是之前多个章节中都曾出现过的碳酸钙,不过那些形式的碳酸钙有着普通得多的外观和用途。作为装饰和珠宝用品,珍珠母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旅行指南

约前60年,古希腊的一位无名商人为我们留下了古代最出色的地理描述之一——《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这部作品信息量丰富,但完全没有出现海蛇、美人鱼和独腿怪人,是一本写实风格的游记作品,描写了从非洲东岸、阿拉伯、波斯湾和印度到恒河三角洲(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和邻近的孟加拉国)的贸易路线潮汐条件、气候、港口、特产、国家分布和风土人情,并简略提到了如何由陆路从近东地区经中亚抵达中国。书中对古典时代旧大陆上的贸易链条以及在分隔当时两个超级大国——罗马和中国的汉朝政权——之间的广阔大地上的一系列商贸活动进行了全面描写。在书中描写的产自非洲、波斯湾,尤其是印度南部的商品中,作者提到了最受人喜爱的天然宝石——珍珠。

珍珠母
包括珍珠贝在内的许多壳类动物体内都能形成珍珠。

牡蛎并不是唯一能够制造天然珍珠的贝壳类动物,其他海洋和淡水软体动物也可以。然而最受追捧的珍珠产自牡蛎属的珠母贝。珠母贝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大洋,不过在古代,它只出产于波斯湾、红海印度洋和中国南海。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中南美洲,并在此定居。他们在加勒比海的古巴瓜岛和玛格丽塔岛周围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珍珠资源。尽管珍珠因其引人瞩目的天然光泽和色彩被当作珍贵的宝石镶嵌到圣物匣、圣坛、皇冠或者被人们当作珠宝佩戴在身上,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将其视若珍宝。以日本为例,在古代,日本人没有佩戴珠宝的风俗。他们将珍珠镶嵌于漆器之中(见后文)。但在现代,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出产国。

命运多舛
查理一世被处决后,他的珍珠耳坠也不翼而飞。

珍珠的形成

人们普遍误认为沙砾只要进入打开的牡蛎体内就能形成珍珠。由于牡蛎时刻都在吞吐海水和养分,沙砾应该经常都会进入打开的牡蛎体内。若珍珠果真这么简单就能形成,世界上的珍珠应该如沙砾一般寻常才是。而实际上只有当外界的寄生虫等有机物质进入到牡蛎的外套膜中,或者是牡蛎的体内组织因掠食者的攻击而受到伤害时,才能真正触发珍珠的形成。牡蛎会在受伤部位或刺激物周围形成一个珍珠囊,并在珍珠囊上沉积出一层层显微镜才可见的霰石(一种碳酸钙物质),霰石中还混合着一种名为贝壳硬蛋白的化合物。最后,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沉闷的石膏白,而是如彩虹般色彩绚烂的珍珠母。尽管项链上外形圆润的珍珠备受珍视,但是珍珠的外形十分丰富,有泪滴形、钮扣形、水泡形以及异形等。就色彩而言,产自太平洋的黑色珍珠最为珍稀。当然,珍珠也有淡黄色、黄色、粉色、金色、绿色以及蓝色。(www.daowen.com)

戴珍珠耳坠的国王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御用画师——荷兰宫廷画家安东尼·范·戴克所创作的多幅查理一世画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查理一世左耳上佩戴着一枚珍珠耳坠。查理一世发动针对议会的英国内战(1642—1651)并遭到惨败的历史广为人知。他是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受到审判并遭到处决的国王。我们无法确知他受刑时是否佩戴着这枚耳坠。不过他死后,耳坠也随之消失了——很有可能是被某个围观者所窃取,也可能是在他被处决前被某个支持者收藏了起来,还有可能是被某个充满正义感的共和支持者所毁。

日式奢华

日本艺术品以其含蓄、优雅和庄重的风格闻名于世。然而,其风格并不是一直如此。昙花一现但却生机勃勃的安土桃山时代(1568—1600)被称为日本的“文艺复兴”。在这个时代,日本的装饰艺术家们将日本本土的技艺如日式螺钿(珍珠母镶嵌技术)跟欧式设计和图案结合在一起,为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大名,创造出了极为奢华的(虽然有人会说华而不实)南蛮漆器,并将其出口到欧洲。

从喀马利往南,这片地区一直延伸到采珠业(这项工作都是由犯人从事)所在的科尔奇,是潘地亚王国的领地。穿过科尔奇继续往前行就到达了被称为海岸国的地方,其前方有个海湾,并有一片被称为阿甘鲁的内陆地区。周边捕捞的珍珠汇集到这里。

——《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约前60)

珍珠不同于琥珀珊瑚,通常没有假冒的。但在19世纪,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威廉·萨维尔肯特(1845—1908)发现可以借助人工刺激牡蛎生产珍珠。这一发现极大地改变了珍珠生产。在此之前,珍珠采集的过程非常辛苦,要手工或借助拖网从海床上采集牡蛎,然后再一个个打开,查看其体内是否有珍珠。由于珍珠极为罕有,这种采珠方式不仅十分浪费(珍珠贝并不可口,不适于食用),而且在某些地区还因为过度采集导致珍珠贝几近灭绝。不过真正从这一发现中获益的并不是萨维尔肯特,而是日本人。他们取得了技术专利,进而基本主宰了20世纪的人工珍珠养殖业

人工珍珠有多种生产方法。最接近天然珍珠的形成过程的生产方法要求将供体组织植入牡蛎体内,进而刺激珍珠囊的形成。不过这种方法形成的珍珠所耗时间与天然珍珠一样漫长。还有一种更为快捷的方法就是在牡蛎体内植入珠子,只需大约六个月其表面就会附上一层珍珠质,形成外形极为圆润的珍珠。X光可以检测出人工珍珠内是否含有内核。虽然除了外形异常规则之外,肉眼无法分辨人工珍珠与天然珍珠,但是人工珍珠的价值要低得多,因而也降低了珍珠对人们的吸引力。

真假难辨
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非常相似,难以区分。

两大名珠

世界上最著名且最昂贵的两颗珍珠——拉帕雷格林纳珠和拉帕莱格林娜珠(在西班牙语中都指朝圣者)不仅有着几近相同的名字,而且都有着不凡的历史,跟欧洲几大家族起起伏伏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16世纪初,人们在加勒比海发现了拉帕雷格林纳珠,并将其进献给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1527—1598)。后者随后将其赠送给英国女王玛丽一世(1516—1558)。玛丽一世信奉天主教,曾试图推翻新教,将英国带回天主教阵营,却未能成功。玛丽女王死后,拉帕雷格林纳珠被送回了西班牙,但在拿破仑战争(1803—1815)期间被法国人窃取。后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1808—1873)被废黜流放英属圣赫勒拿岛,他将这颗珍珠卖给了一名英国贵族。20世纪60年代,这颗珍珠被这名贵族拿到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并被演员理查德·伯顿(1925—1984)购得,当作礼物送给了伊丽莎白·泰勒(1932—2011)。泰勒曾在采访中承认这颗硕大的珍珠曾经从项链上脱落过,差点让自己的一条宠物狗吞了下去——这可真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贵的磨牙玩具了。

朝圣者I
这颗明珠先后归英国女王玛丽一世和女星伊丽莎白·泰勒所拥有。

另一颗珍珠——拉帕莱格林娜珠的命运更为多舛,曾经历两次大革命。拉帕莱格林娜珠16世纪中叶出产自委内瑞拉北海岸附近的玛格丽塔岛。跟拉帕雷格林纳珠一样,拉帕莱格林娜珠也为一位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所拥有。腓力四世在女儿玛丽亚·特蕾莎公主(1638—1683)出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时送给了她。路易十六(1754—1793)殒命断头台后,拉帕莱格林娜珠也随之消失。后来,它落到了沙俄贵族尤苏波夫家族手中。1917年俄国革命后,费利克斯·尤苏波夫亲王(1887—1967)逃亡法国。20世纪50年代,他被迫在法国卖掉拉帕莱格林娜珠以筹集资金。

朝圣者II
这颗珍珠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以及俄国革命的战火,并幸存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