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变质岩
来源:石灰岩受变质作用的产物
化学式:CaCO3
◎工业
◎文化
◎商业
◎科研
大理石是古代人们创作雕塑,建造寺庙、宫殿和大型公共建筑的首选石材。雅典城外彭特利孔山上所产的白色半透明大理石质地细腻,曾被用来建造雅典卫城中的建筑物。千年过去,这些建筑的遗迹仍然是当今世界的艺术和建筑典范。
已故希腊演员兼歌手梅利纳·默尔库里(1920—1994)曾任希腊文化部长。在她任职的8年(1981—1989)期间,她充满激情地不断谴责英国政府拒绝归还帕特农神殿石雕(又称额尔金大理石雕)的行为,引发了英国小报的报道狂欢,以致有的小报刊出双关语新闻大标题——Melina loses her marbles(既可理解为梅利纳丢了大理石雕,又可理解为梅利纳行为举止怪异),取笑这位希腊文化部长。而根据希腊人的观点,1801到1812年,希腊尚归奥斯曼帝国管辖时期,第七代额尔金伯爵汤玛斯·布鲁斯从当时已经损毁的雅典卫城建筑中非法掠夺了这些石雕以及一些其他建筑物构件。而英国人则认为这些东西都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额尔金伯爵宣称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这些大理石雕免于损毁。英国政府接受了他的说法,并在1816年为大英博物馆购买了这些藏品。
前480年,波希战争(前499—前449)双方鏖战正酣。在这一年,波斯人攻陷了雅典城,将其夷为平地,并将其古老的神庙、祭坛和雕塑付之一炬。一直到主宰雅典黄金时期政坛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前495—前429)上台,雅典卫城仍然是一片废墟。伯里克利说服雅典议会动用雅典帝国数目可观的税收重建卫城,为雅典建造一座无比壮观的舞台,用来举行宗教和市民节庆活动。尽管伯里克利有生之年并未能看到这个伟大的重建计划完成,但整个古典时期,卫城一直被不断扩建和修饰。雅典人、马其顿人甚至罗马人都曾参与其中。
内在之光
阳光下,雅典彭特利孔山出产的大理石散发出柔和的光泽。
荣耀已逝
雅典卫城废墟1821年的景象。
回到过去
在雅典的城中心,卫城的巨大石雕俯视着整座城市。可是雅典的外围已被毫无美感的现代建筑所包围,而且这些建筑甚至已延伸到相邻的山脚下。不过,任何一个去过雅典的人都不会否认雅典的壮美。
但对在前5世纪拜访雅典的人来说,这座城市不过是座带着围墙的小镇。卫城西边壮观的大门是卫城的正式入口,被称为山门(建于前437—前432)。山门跟雅典娜胜利女神庙(约建成于前410年)连为一体。穿过山门,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冲在前线的雅典娜”青铜雕像。雕像高30英尺(约9米),其头盔和长矛顶端即使远在阿提卡最东面苏尼翁海岬的人都可以看得见。不过,这雕像可不会令游人停下脚步。因为走过它后面两座不起眼的矮小建筑便能看到卫城最耀眼的明珠——帕特农神庙(建于前447—前432)。帕特农神庙的立柱比例优美,柱墙内有两间大殿,一间放置着黄金和象牙制成的雅典娜雕像,另一间则是雅典帝国的金库。跟后世的教堂不同,帕特农神庙并不举行宗教仪式。这些活动都在卫城露天的祭坛进行。帕特农神庙更像是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上的纪念建筑。其目的是展示强大的国力,令参观者赞叹不已。伊瑞克提翁神庙(前421—前406)耸立在帕特农神庙北边,既不像相邻的帕特农神庙那样雄伟壮观,又没有帕特农神庙那样讲究比例和对称。伊瑞克提翁神庙规模较小,是一座由多个建筑构件组成的复合结构建筑,其目的是将更为古老的神龛和祭坛容纳在一座建筑当中。(www.daowen.com)
神之泪
印度的泰姬陵是伊斯兰文化的标志建筑,由莫卧儿帝国国王沙贾汗(1592—1666)下令建造,以纪念他的第三任妻子姬蔓·芭奴(1593—1631)。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北部城市阿格拉外的亚穆纳河畔,整个陵墓由白色大理石镶嵌各种宝石和亚宝石建成。它始建于1632年,整个工程耗费21年时间才完工。沙贾汗晚年被自己的儿子废黜并软禁了起来。他死后,与妻子合葬在泰姬陵中。
色彩鲜明
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原本粉刷着十分明艳的色彩。
古典版迪斯尼乐园
摆脱束缚
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名作——摆脱了束缚它的“牢笼”。
即便已遭损毁,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这些风格多样的建筑被整合到了一个宏伟的建筑格局当中。实现这一点的是建筑中所采用的半透明大理石。这些大理石开采自附近的彭特利孔山,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尽管几个世纪的时光令它们碎落一地,蒙上了灰暗的色彩,但雅典卫城的彭特利孔大理石在雅典的阳光下也曾熠熠生辉。曾几何时,虽然卫城中的主要建筑构件——如墙壁和圆形立柱——并未被粉刷上任何色彩,但山墙上的雕塑、柱石横梁与挑檐之间的雕带、排档间饰以及其他装饰纹样都被刷上了明亮的色彩。整个卫城看起来就像是个古典版的迪斯尼乐园。
卫城的神庙有幸在4世纪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和排挤异教徒过程中被保存了下来。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跟罗马许多其他异教神庙一样,被改成了基督教堂。虽然庙中的崇拜神像被移除,但神庙的建筑构造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改变。1456年之前,帕特农神庙一直扮演着教堂的角色。之后,伊斯兰人征服雅典,将神庙的一部分改造成了清真寺。虽然伊斯兰教禁止使用人物具象,但帕特农神庙里的大理石雕塑还是被保存了下来。
在每块大理石当中,我都能清晰地看见一尊雕像,它仿佛站在我面前,形态毕现,姿态完美。我要做的只不过是将束缚这些美丽精灵的粗糙墙壁推翻,将我眼中所见的雕像展现在世人面前。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真正毁掉帕特农神庙的既不是基督徒,也不是中世纪狂热的伊斯兰教徒,而是17世纪的意大利人。1687年,威尼斯军队围攻雅典,炮火如雨点一般纷纷飞向充当奥斯曼土耳其部队弹药库的帕特农神庙。一场巨大的爆炸将整座神庙撕裂开来,整个建筑和其中雕塑的碎片散落卫城一地。之后,威尼斯总督莫罗西尼(1619—1694)又试图洗劫西侧山墙处尚未损毁的一些雕塑,加剧了对帕特农神庙破坏。由于其绳索滑车突然断裂,这些雕塑不幸摔倒在地,化为碎片。
一个世纪之后,当额尔金伯爵抵达希腊时,雅典卫城废墟已是一片狼藉。由于收受可观的贿赂,土耳其当局把雕塑碎片卖给西方的游客。当地人也顺便占有其中墙壁和立柱回家建筑房屋,或是将其磨碎,制成灰泥。额尔金伯爵带走了剩下的大约一半帕特农神庙雕塑,包括一些檐带(柱石横梁与挑檐之间的雕带),许多排档间饰以及部分山墙。这些雕塑目前大都被保存于大英博物馆用于展出。两个世纪以来,可以说这些大理石雕塑正是由于在英国人手中,才得以免遭希腊独立战争(1821—1832)与后来各种战争的洗劫,并免受19世纪和20世纪的环境污染和不伦不类的修复尝试。不过,自2009年雅典新卫城博物馆开放之后,重新修复的理由就再也站不住脚了,因为这座博物馆是专为保护帕特农神庙残存雕塑而建,好让人们能够依照神庙的设计者——古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的本来意愿欣赏这些雕塑。
迁移
伦敦大理石拱门曾经耸立在白金汉宫前。
皇家拱门
伦敦的大理石拱门曾经耸立在白金汉宫前,用作仪式通道。1828年,建筑师约翰·纳什(1752—1835)根据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为乔治四世(1762—1830)设计了大理石拱门。1855年,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统治期间,对白金汉宫进行了最后的改建,拱门也被移走。很多人以为拱门被移走是因为门洞太窄,女王的御用马车无法通过。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任英国女王加冕时,她所乘坐的皇家金马车不费吹灰之力就通过了拱门。拱门被移走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因为它跟白金汉宫的新外观风格不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