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写历史:高岭土为进程带来巨变

改写历史:高岭土为进程带来巨变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型:硅酸盐矿物来源:高岭石化学式:Al2Si2O54◎工业◎文化◎商业◎科研高岭土是中国高温瓷器生产所需的一种主要原料。伯特格尔声称自己可以点石成金,当时正在躲避普鲁士国王法庭的追捕。瓷器的英语porcelain来源于拉丁语,原本被用来形容那些跟中国瓷器相似的易碎而又色彩缤纷的贝类。中国的瓷器制作原料为高岭土。高岭土提取自黏土矿物高岭石。一种被称为白墩子,另一种则名为高岭土。骨瓷中含有25%的高岭土、25%的瓷石以及50%的骨灰。

改写历史:高岭土为进程带来巨变

类型:硅酸盐矿物

来源:高岭石

化学式:Al2Si2O5(OH)4

◎工业

文化

商业

◎科研

高岭土是中国高温瓷器生产所需的一种主要原料。中国的瓷器自中世纪进入欧洲开始就一直备受西方人的喜爱,并在18世纪初被德国人成功实现了仿制。

罪行与“白色黄金”

欧洲生产的第一件高温陶瓷出现在18世纪初德国的萨克森。传说它是一个名叫约翰·伯特格尔(1682—1719)的炼金术士的功劳,但实际上,这应归功于德国人埃伦弗里德·冯·切恩豪斯(1651—1708)。切恩豪斯十分博学,是一名数学家、医生兼物理学家。当时,瓷器一直是高价从中国和日本运输而来。因此切恩豪斯对制造瓷器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经验主义科学家,切恩豪斯反复试验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黏土和烧制温度。1704年左右,他成功烧制出了一个小瓷杯。

神秘配方
高岭土是中国人烧制瓷器的基本原料。

此时,他受托照顾一名19岁的逃亡炼金术士——约翰·伯特格尔。伯特格尔声称自己可以点石成金,当时正在躲避普鲁士国王法庭的追捕。萨克森的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1670—1733)也迫切地想得到伯特格尔点石成金的秘密,于是便“救”了他,并把他交给切恩豪斯软禁。起初,伯特格尔对切恩豪斯的制瓷工作并无兴趣。不过由于奥古斯特二世让他炼金的要求令他深受困扰,于是他在1707年勉强答应去协助切恩豪斯。伯特格尔到底给切恩豪斯的发现做出了多大贡献并不为人所知。不过切恩豪斯1708年突然因痢疾暴毙后第3天,他做出来的那个瓷杯就在家中被盗了。现在人们认为伯特格尔就是窃贼本人。第二年,伯特格尔向奥古斯特宣布自己发现了制造瓷器的方法。1710年,奥古斯特为表达感激之情,任命伯特格尔主管自己在萨克森新建的瓷器工厂,也就是后来世界闻名的麦森瓷器厂。尽管伯特格尔从未成功炼出过黄金,但麦森出产的精美瓷器被称为“白色黄金”。

窃贼
伯特格尔(左图)窃取了切恩豪斯的发明。

中国元素一种强度较高的半透明材料。

瓷器的英语porcelain来源于拉丁语,原本被用来形容那些跟中国瓷器相似的易碎而又色彩缤纷的贝类。在英国,瓷器还按照它的产地被称为China(中国)。然而,在中国,瓷器的分类标准更多,包括高温瓷器和低温瓷器、以黄河长江为分界线的南方瓷器和北方瓷器,以及花纹、色彩、风格或烧制日期等分类标准。

仿制品
一件仿照中国瓷器制造的麦森瓷器作品。(www.daowen.com)

来自中国的礼物

欧洲最早有历史记录的中国瓷器是14世纪初产自景德镇的一个青白瓷瓶。1338年,出访罗马教皇的元代使臣将这个瓷瓶贡献给了匈牙利国王。后来,匈牙利国王给它装上了银质的底座、把手、盖子和壶嘴,把它改装成了一个大口酒罐。瓷瓶的历任收藏者包括欧洲多名君主。最后,该瓷瓶被收藏于英国放山修道院,并恢复了原样。

中国的瓷器制作原料为高岭土。这种土的名称来源于中国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一处地名。高岭土提取自黏土矿物高岭石。它和长石(又被称为瓷石或白墩子)以及石英的混合物经过烧制就变成了瓷器。欧洲人久久不能掌握的瓷器烧制的秘密并不仅仅在于它遍布全球的生产原料,还包括它大约1300°C的烧制高温。这高温能确保黏土实现玻璃化,将其变成这种材料制造出来的器物比陶器更为轻薄,而且可以用来制作麦森雕像这样外形复杂的雕塑型器物。

瓷器的原料含两种黏土。一种被称为白墩子,另一种则名为高岭土。后者含有闪光微粒,而前者则色泽纯白,触感光滑。

——摘自教士殷弘绪(1664—1741)1712年的信件

中国人究竟是何时造出了第一件瓷器?这个问题在学术领域仍存争议。而且由于缺乏公认的瓷器定义,原始瓷器跟硬质瓷器(纯瓷)的区分标准仍然十分模糊,使得上述问题更难解答。根据部分专家的观点,硬质瓷器最早出现在汉代(前202—220),不过使用高岭土高温烧制的陶器则出现在距今3000年前。易于辨认的典型中国瓷器多产于宋、元、明时期。其中明代的青花瓷常为欧洲人所仿制。

中国人在瓷器生产方面达到了非同一般的高超水平,其瓷器甚至可以如蛋壳般轻薄,像汉白玉般有着半透明的质地。尽管如此,在陶瓷史上很有趣的一点是,中国人从未发展出自己的玻璃制造业。虽然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就造出了玻璃珠和玻璃盘,但在现代以前,玻璃在中国并未被用来制造瓶子和窗户

易碎的财富
中国某陶瓷厂出产的瓷器精品。

经典图案
柳树花纹是英国人最熟知的瓷器图案。

美丽的骨头

1712年开始,长期居住在景德镇的天主教耶稣会教士殷弘绪公开了一系列信件,详细描述了瓷器的制作方法(见后文)。虽然在此之前几年切恩豪斯和伯特格尔就已经在萨克森取得了相关突破,但借助殷弘绪的信件,法国人和英国人也开始尝试制造瓷器。18世纪时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硬质和软质瓷器。1756年,法国在塞佛尔建立了皇家瓷器厂,以满足凡尔赛宫廷的需求。这家瓷器厂仅生产软质瓷器。

英国人生产的软质瓷器被称为“骨瓷”,它最早出现在1748年的伦敦。1790年左右,约书亚·斯波德(1733—1797)在他位于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的工厂对骨瓷进行了改进。骨瓷中含有25%的高岭土、25%的瓷石以及50%的骨灰。其烧制温度为1200°C,稍低于硬质瓷器的烧制温度。骨瓷上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是以青花瓷图案为原型的“柳树花纹”。一开始人们采用手工方式把这种中式花园图案绘制在盘子上,后来又改为使用转印法。为了使图案更加受欢迎,人们甚至杜撰了一个穷小子爱上官府大小姐的故事,并大获成功,连中国的陶瓷商人也开始在自己出口到欧洲的瓷器上使用这种花纹。

废寝忘食

在法国,每个小学生都知道伯纳德·帕利西(约1510—1589)是欧洲第一个造出像瓷器一般精美的陶器的人。有一天,帕利西见到了一件中国瓷器,让他大为着迷。从此之后,他花了20年时间潜心研究如何制造这种瓷器。有时候,因为缺乏研究资金,他不得不把家具和地板投到瓷器窑中,让自己的夫人既恼火又伤心。虽然帕利西终其一生也没能成功烧出瓷器,但他创造出了一种上釉且带有装饰物的陶器,被称为“帕利西陶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